福熹原非反对与雍亲王府结秦晋之好,与雍亲王夫妇交谊深厚,对活泼可爱的平阳侄女亦是颇为喜爱。见兰太妃有所误会,连忙解释:“母妃勿虑,翔儿若能得您与青禾垂青,此亲事吾并无异议。”
明帝闻此,不待兰太妃言语,欣然拍掌:“长姐既允,朕愿亲自主持翔儿与平阳之婚事。”
兰太妃面露喜色,答曰:“如此厚恩,太妃感激不尽。”
明帝爽朗道:“母妃与朕何须客套,明日朕即下旨赐婚。”
福熹从容道:“此事还需告知徐家老夫人,不宜操之过急。”
兰太妃附和:“婚姻大事,确需两家商议。”
明帝却不以为然,挥手道:“平阳才貌双全,徐家老夫人岂有不允之理?此事便如此定下。”
家宴毕,皓月当空,明帝孝心拳拳,执意留兰太妃宫中,而福熹厌宫中喧嚣,坚持归府。无奈之下,明帝只得差人妥善安置太妃,亲送长姐出宫。
行至宫门,福熹笑问:“弟此番殷勤,又有所求乎?”
明帝佯装不解:“长姐言重,自小至今,弟对长姐何曾不周到?”
福熹笑道:“弟今为九五之尊,不可再如幼时般事事迁就于我。”
明帝辩驳:“父皇亦曾处处谦让长姐,弟已习惯宠溺于你,此生恐难改矣。”
言笑间,至宫门,明帝终忍不住言及:“长姐,璧儿性情乖张,朕反复思量,其非为储君之选,长姐意下如何?”
明帝虽性情温和,非英明之主,却仁善不为暴行。而太子赵璧,性情暴虐,诸多荒唐行径,福熹亦有所闻。
福熹轻叹:“璧儿非君王之材,晋儿又何尝适之?”
赵晋虽不似赵璧张扬,却阴险狠辣,亦非君王之选。明帝因宠爱孟贵妃,对晋王赵晋偏爱有加,视其短处而不自知。
明帝闻长姐对爱子有微词,忙为其辩解:“长姐向来不喜孟氏,然晋儿实为纯良之子。”
言谈间,宫道上数名宫人行礼而来,见帝姐二人,跪地请安。
明帝正与长姐商讨要事,挥手道:“免礼,退下。”
宫人起身,其中一宫女不慎踩裙,失衡向前,不偏不倚,正扑于明帝身前。
"放肆!"
未及明帝反应,侍卫徐德全迅速上前,将那宫人拉开。此人非他,正是新近入宫的郭翠烟,甫一入宫便成为秀女,正于司礼监修习礼仪。然其心中谨记徐显初入宫时之教诲,欲获圣宠,必自寻机缘。
闻福熹长公主今日将赴宫中与帝共宴,郭翠烟费尽心机,终得此偶遇之机。
徐德全将郭翠烟拉至一旁,她故作柔弱,泪光盈盈,娇声道:"奴婢初入宫闱,礼数不周,惊扰圣驾,望陛下宽恕。"
明帝素喜此类柔媚女子,目光掠过郭翠烟,随口问道:"汝乃新进之秀女?"
郭翠烟正待此机,闻言忙答:"奴婢入宫未久,出自镇国公府。"
镇国公府乃长公主之夫家,明帝敬重长姐,因福熹之故,自当另眼相看。
郭翠烟此赌不虚,明帝闻其出自镇国公府,兴趣盎然,问:"汝名何?"
郭翠烟忙以莺声答曰:"贱名翠烟。"
明帝微点头:"佳名也。"
福熹闻其姓郭,即问:"汝是否出自大房?"
郭翠烟见长公主留意,连忙应道:"正是,奴婢乃镇国公府大房郭氏之侄女。"
福熹对郭氏素无好感,闻其侄女,面露鄙夷,凝视弟弟,低语:"原来如此。"
宫中女子争宠手段,福熹见多识广,郭翠烟之小计,岂能瞒过?
"汝退下吧,勿需相送。"福熹遇不喜之人,好心情顿消,冷言抛下,率随从离明帝,直往宫门行去。
明帝见长姐不悦,不便相随,默立原地,目送其远去。
待长公主身影消失,徐德全望向仍跪地的郭翠烟,试探问:"陛下,今夜是回养心殿,还是另有所往?"
若陛下对主动亲近之秀女有意,自当携之回养心殿;若无意,宫中献媚者众多,陛下虽怜香惜玉,岂能一一回应?
明帝虽不满太子赵璧,却受制于其母族曹氏压力。本欲再劝长姐共谋,助爱子晋王登储君之位,却被此女搅乱长姐心情。
明帝瞥视跪地女子,懊恼言:"朕哪儿也不去,先往太和殿探望母妃。"
徐德全无奈摇头,高声宣令:"起驾,太和殿。"
喜欢高门风华:主母的逆袭请大家收藏:高门风华:主母的逆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高门风华:主母的逆袭请大家收藏:高门风华:主母的逆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