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跃落下全视之眼。
视窗系统不同以往,左眼依旧会显示战场热源目标,但是右眼多了许多参数,包括各标定热源与他的距离,水平角度。
这便是他在英军机场奋斗多日的成果。
从进入缅甸到撤离机场,死在他手里的日军士兵不下一百人,特殊任务给出的标准是一名日军士兵100科技点。
他用了不到一万科技点兑换了两个全新组件,激光测距组件和环境感应器,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标定物距离、仰俯角、外界风力、风向、温度、空气湿度等数值。
有红外成像组件扫描热源位置,有激光测距组件确定距离和仰俯角,有环境感应器提供射击参数,再加上英国迫击炮自带的角度盘,就算没有计算机的弹道测算程序给予修正,他也玩得转这玩意儿。
架炮,调整射击角度,上炮弹激发撞针。
嘭的一声闷响,榴弹腾空而起,在天上划出一个优美的抛物线,一头扎进300米开外半人高的岩石后面。
轰的一声,火焰挟裹硝烟而起,岩石后面躲藏的两名日军士兵被炸飞,冲击波把损坏的掷弹筒都送上了天。
一发打完,微调角度又是一炮。
轰!
躲在花丛后面的两个掷弹筒小组被炸了个人仰马翻。
日军的掷弹筒在两军战场所起作用不单单是火力压制和范围杀伤,还有很强的恫吓效果,试想对阵双方一起冲锋,迎面而来的不是敌人的刺刀,而是雨点般的榴弹,爆炸制造的声浪、热焰、冲击波,对于冲锋士兵的影响不是一般大,老兵还好一点,像那些才上战场的新兵,或许敌人还没杀到跟前就尿裤子了。
现在敌人的掷弹点被一个一个拔掉,滩涂冲上来的中国兵士气大振,反倒是遵照中队长命令冲锋的日军因为少了炮火支援很不习惯,心里或多或少出现一丝摇摆。
就是这丝摇摆,放大到一支中队规模,便成了一个难以忽视的弱点。
要麻用枪扫死一个日本兵,正要继续往前冲,被大脚从后面拉住。
“林跃哥……叫你别冲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