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04章 终于发案了
    ,骗了康熙

    汤炳的师弟,曾任江南学政的何子昌,过五十大寿。

    玉柱肯定是要去的。

    何子昌在江南任满回京之后,官运陡然畅通了不少,历任内阁侍读、鸿胪司少卿、礼部郎中、国子监祭酒,以至于如今的正四品鸿胪寺卿。

    原本仕途异常艰难的何子昌,突然像是坐上了火箭一般,由六品小官,被提拔为九卿之一的鸿胪寺卿,肯定是有大靠山在背后出了力。

    台面上,大家都以为,何子昌是攀上了某位阁臣的门路。

    实际上,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暗中出力的其实是玉柱。

    何子昌是个很有傲骨的人,他原本并不想给玉柱下请柬。

    只是,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求过玉柱,却被玉柱一路关照着,爬上了九卿的高位。

    若是何子昌过五十大寿,都不请玉柱过来吃杯酒,那就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鸿胪寺卿,秦朝曰典客,西汉初曰大行令,汉武帝改为大鸿胪。至北齐之时,始定鸿胪寺的官署名。

    由于理藩院的设立,鸿胪寺管理外藩的职责,被夺走了大半。

    如今的鸿胪寺,被人戏称为:饮宴寺。

    何子昌酷爱读书和编书,办实事的才干,就比汤炳差远了。

    所以,玉柱暗中给何子昌安排的,几乎都是事少钱不多,却甚为清贵的官职。

    与贪婪且有才华的汤炳不同,何子昌是出了名的清官。

    何子昌的身上,有个十分有趣的传闻。

    照官场上的潜规则,鸿胪寺的宴席散去之后,席上的各种菜肴,是默许装盒带走的。

    鸿胪寺的官员们,都知道何子昌爱吃肉。每次散席后,都会替他装上满满的一大盆肉,搁进食盒里,以便带回去和家人一起享用。

    时间一长,何子昌就有了“肉食卿”的官场绰号。

    何子昌得知后,不以为侮,反而十分大度的说:昔日吾鄙肉食者,今朝竟为肉食卿。

    玉柱到的时候,何府门前并无多少车马。

    也是,鸿胪寺卿名义上说是九卿之一,实际上,并无多大的实权。

    大清的官场之上,有实权的官员,除了极个别人之外,几乎个个都是隐形的富豪。

    别的且不提了,单单是汤炳信任的大管家汤五四,据说在京城里,就买了一座大四合院,还有美妾和仆婢伺候着。

    没办法,求见汤炳的人,都必须暗中塞门包。

    很自然的,汤五四也就跟着发家致富了。

    玉柱对身边人约束极严,胆敢私下里收门包的,一律杖毙之后,扔去五道口喂野犬。

    但是,人性在本质上就是图利的,光靠酷刑其实是不行滴。

    所以,玉柱学习了老四的搞法,发明了只针对仆婢们的“本分银”。

    包括吴江、吴盛和胡彪等人在内的一等仆人们,每年的年终,都可以去秀云那里,领取三百两的本分银。

    这年头,下人们殷勤的伺候主人,就为了白白的奉献青春?

    大人,别逗了!

    无利,谁起早呀?

    何府之中,汤炳已经带着弟子们,早早的都到了。

    赵东河站在汤炳的身后,隔三差五的就要瞅一眼大门方向。

    汤炳的女婿,良乡知县岳明有些看不过去了,暗中伸手扯了一把赵东河的袍袖。

    只是,赵东河收敛了一刻钟后,故态复萌,眼神就是抑制不住的往门外瞟。

    颇有些正义感的岳明,很是看不惯赵东河的势利作派,他故意往外挪了半步,索性和赵东河隔远了一些。

    汤炳还是很有文化素养的,他与何子昌从诗词说到歌赋,又从经史说到了子集,再谈到了最近编修的《明史》。

    “师弟,我可听说了,钱家人参与修明史之后,大大的提高了修史的质量?”汤炳手捧茶盏,笑眯眯的问何子昌。

    何子昌冷冷的一哼,说:“水太凉,头皮痒,柳出墙,悔罪急,钱家尽出龌龊事儿。”

    汤炳素来知道,何子昌对钱谦益这种反复无常的贰臣们,木有半点好感。

    何子昌的祖籍是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和心学大宗师、姚江学派的鼻祖王伯安,算是妥妥的同乡。

    这年头的汉人官员们,不仅不允许在祖籍的本省内任官,而且任所的衙门,还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上。

    所以,何子昌可以出任江南学政,却绝无可能担任浙江学政。

    “师弟,你呀,还是那副臭脾气!”对于何子昌的正义感爆棚,汤炳也很无奈。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何子昌倔强的当了半辈子的清官了,汤炳也只得由着他去了。

    “师兄,我倒是有件事儿,要和你说道说道。”何子昌一本正经的说,“玉柱曾经就读的九华书院的总师傅秦本初,静极思动了,想出仕于朝廷。只是,我人微言轻,出不上力呀。”

    汤炳精明似鬼,一听这话,就明白了。

    一定是朝廷管束江南士林的言论,越来越严厉,下手也越来越狠了,让秦本初感到了不安。

    秦本初不仅曾是江南乡试的解元公,还是康熙二十九年殿试的探花郎。

    只是,此公无心于官场,而积极于教书育人。

    照大清朝的规矩,只要考中了进士,就有了当官的资格。

    现在,只需要朝里有人帮着说几句扎实的话,秦本初随时随地都可以出来做官。

    听说玉柱到了,何子昌依旧坐着没动,汤炳也不好意思公然去迎接门生。

    赵东河眼珠子一转,顺势就主动讨了迎接玉柱的差使。

    于是,赵东河就与何子昌门下的大弟子,现任詹事府右赞善的李正仁,一起出去迎接玉柱。

    “拜见柱爷。”赵东河毕恭毕敬的长揖到地。

    赵东河的腰太软,李正仁就是看不顺眼。

    李正仁故意站得笔直,十分敷衍的拱了拱手,脸上挂着淡笑,说:“玉大人拨冗前来,仁替家师多谢了。”

    只是,李正仁笑得太假了,皮笑肉不笑的样子,十分膈应人。

    玉柱暗觉好笑,有其师,必有其徒也。

    何子昌的性子,玉柱早在八年前,就已经知道了。

    性格孤傲,清高,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所以,这些年来,玉柱和李光地暗中做了交易,不求任何回报的力推何子昌,步步高升到了京卿的高位。

    “弟子玉柱拜见师叔。”玉柱进门后,毫不含糊的长揖到地,毕恭毕敬的拜见了何子昌。

    何子昌冷笑道:“我可不敢自居于尔之师叔。”话里藏着刺。

    汤炳笑道:“你是我的正经师弟,可不就是玉柱的师叔么?除非,你不认恩师他老人家了。”

    这话丝毫也没错,何子昌完全无法反驳。

    儒门子弟,特别讲究传承。

    汤炳和何子昌,都师从当世理学大儒,“关中三李”之一的眉县李柏。

    眉县李柏、富平李因笃和“海内大儒”李颙,并称“关中三李”,为天下士林所景仰。

    关中三李,都没有出仕于满清。但是,他们的弟子,大多成了大清的官员。

    学而优则仕。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在现代民族主义观念没有确立之前,乃是常态也。

    玉柱在何子昌的身边,站了半个时辰,却少见官员们前来拜贺。

    趋炎附势,跟红顶白,乃是常态,勿须大惊小怪。

    寿宴开席之后,玉柱仔细看了端上桌的菜肴,嗯,青菜肥肉煮豆腐,清炒豆芽,鱼头汤,道道皆是家常菜。

    这且罢了,摆上来的酒,也是下等人喝的白酒,而非达官贵人们常喝的北京黄酒。

    清官的作派,玉柱也见过,但不多。

    而且,据玉柱的暗中观察,议政王大臣、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以及各省的督抚之中,所谓的清官实属凤毛麟角。

    当然了,类似隆科多这种巨贪,也是极少数。

    大多数情况下,实权在握的一、二品高官,每年的灰色收入,约在五万至二十万两之间。

    客观的说,仅靠京官的那点俸禄,别说戏班子了,连轿夫、马夫和马都养不起。

    曾国藩当小京官的时候,经常是拆了东墙补西墙,靠着借贷过日子。

    “诸位,老夫的一点微薄俸禄,都拿去买书了,只能置办这种寒酸的酒席了,还请多多包涵。”何子昌胸怀坦荡的承认很穷。

    玉柱微微一笑,何师叔虽然不贪,心眼子其实一点都不少。

    当年,江南地界上,那么多的书院,何子昌为何偏偏,让玉柱去了秦本初所在的九华书院呢?

    能考中进士的人,纯粹的书呆子,其实是不常有的。

    何子昌的目的,现在来看,其实是想让玉柱欠了江南士林的一份人情,以便将来江南读书人闯祸的时候,可以求玉柱相助。

    玉柱心里有数,却故作不知。

    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怎么帮,谁值得一帮,他的心里都有一本明帐。

    若是秦本初落了难,玉柱肯定是竭尽全力的救他。别的江南大儒嘛,嘿嘿,那就说不准了呀。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就在玉柱他们喝酒的时候,江南的士林那边,已经出了大事。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玉柱从来就不写书,更别提写反诗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