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彩蛋章 【终!】
    朱元璋道:“咱看你上一个问题讲得就不怎么好,讲起来不也慷慨激昂嘛,区区朝廷运转和治国的小问题,怎么就不能讲了?”

    听到朱元璋的话,郝光明很是无语。

    还区区小问题?

    明明是大问题好吧。

    想了想,他道:“我夫人当过皇帝,不如让她来给您讲讲?”

    “她一个女子能行吗?”朱元璋有点怀疑地道。

    这时朱媺姕过来插话,“太祖,麻烦您把‘吗’去掉,我姐姐治理下的大明,疆域是您现在的十几个大,可能还不止。

    她在位时,大明富有四海,天俾万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可以说繁荣昌盛之极。

    您向她讨教治国的问题,就跟一个海外小方国来向您讨教治国问题一样,你觉得她说不说得好?”

    很显然,朱媺姕是见不得朱元璋小觑女子的样子,故意说话冲冲的,气一气他。

    朱元璋却根本不气,反而露出了向往神色,“天俾万国,号称日不落?行,便让她来讲一讲吧。”

    以朱媺娖的心胸、气度,自然不会在这种小事上生气。

    她笑着来替换了郝光明的位置,道:“太祖有所不知,后世朝廷运转与治理国家,其实也是依赖科学,称作科学治国。”

    “科学治国?”

    “不错。”朱媺娖点头,“后世的朝廷各部门职能更加细分,使得官员更加专业化,对应的官员也很少跨专业为官。

    首先,后世朝廷将军、政、法以及监察部门分开,但是主管政务的政务院下,便有民政、财政、司法、外交、人力、商务、交通、水利、工业、教育、农牧、科技、银行、审计、改革等二十几个部!

    负责军事、律法及监察部门还要另算。

    大明呢,朝廷只下辖六部,即便算上五寺、都察院、五军都督府,总共才十几个机构而已。”

    听到这里,朱元璋忍不住打断道:“后人,咱也知道朝廷部门越多、管的事越细致,便能管得越好。

    问题是哪些官吏都得朝廷发俸禄——听说宋朝就冗官问题严重,成为拖垮朝廷财政的一方面原因,照你这么说,后世冗官问题岂不是更严重?他们财政如何能支撑得了?”

    朱媺娖笑了,“太祖忘记了我们早几天说过的一句话——治国千万不能因为遇到问题就退缩,而是要设法解决问题。

    财政支撑不了,那就设法增加国家收入——千万不要只想着节流,只有以开源为主,才能解决财政问题。

    所以,后世评价一个国家的实力,往往将财政当做军事之外的第二大因素。”

    “财政开源?”朱元璋哼哼了下,“说的来容易,历朝历代就没见在财政开源方面有大成就的,好些最后都成了压榨老百姓。”

    朱媺娖道:“那是因为历朝历代都将目光局限于国内这一亩三分地上,而且是用儒学治国。

    倘若用科学治国,促使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在将目光投向海外,财政问题在古代其实很好解决。

    比如汉唐,他们只是抓住了‘将目光投向国外’,既打通西域丝绸之路这一点,就强盛冠于历朝了。

    太祖您呢?西域打通了吗?海外呢,海上丝绸之路也还是由别人把持着吧?”

    朱元璋脸色挂不住了。

    他从开局一个碗,打下偌大的大明帝国,心理也曾和历代开国皇帝、雄主做过比较,认为怎么也能排进去个前三。

    可就打通西域这件事上,他却是赶不上汉武帝、唐太宗。

    一是因为要打通西域太费事了,要以来内地粮草,运输耗损远比汉唐时严重。二是,如今西域丝绸之路相较而言,似乎没汉唐时那么繁荣了。

    倒是这海上丝绸之路,历代帝王都没能掌控,还越加的繁重,他倒是可以尝试达成这个成就。

    想到这里,朱元璋摆了下手,道:“行了后人,你话题扯偏了,还是继续讲后世朝廷如何治理国家的吧。”

    朱媺娖暗笑朱元璋死要面子,却也不揭破,继续道:“朝廷各部门职能越加细化后,官员也就越加专业化。

    在后世,绝大部分官员一辈子都在某个专业领域内做官做事。

    因为是做他们专业的事,就能尽量避免外行指导内行的事,也能更容易在职位上取得成绩。

    大明如今都是儒学弟子做官——您现在的儒学弟子什么样,我不太清楚,但稍稍往后,大明的儒学弟子大多只懂作八股文,连吟诗作对都比唐宋逊色了许多。

    负责水利的,只会八股文章;负责督造城池、军器的,还是只会八股文章;负责民政,要提高地方百姓收入、提振农业的,还是只会八股文章。

    我知道,太祖弄出这个八股文章,是想让读书人都牢记忠君爱国,都成为大明的忠臣。

    可能力呢?他们做事的能力就不重要了吗?可笑的是,后来李自成起义成事,以及清虏入关,这些读圣贤书、作八股文章的臣子们,投降的比比皆是!

    当年我父皇与煤山上吊自杀后,文武百官甚至一起开城门,迎接李自成入城,争做新朝臣子。

    更过分的是,一个多月后由集体迎清虏入城,整座清虏顺明。

    太祖觉得,您想要利用圣贤书、八股文章让读书人忠君爱国的事成功了吗?”

    朱媺娖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因为即便是现在,她一想到当年的事就生气。

    不是说读圣贤书的文人中没有忠臣,而是大多数在活命、富贵与忠之间,选择了活命与富贵。

    朱元璋听了一时沉默。

    他那么聪明第一个人,从来没有整整信圣贤书,只是当做与文人们博弈、治理百姓的工具。

    确实如朱媺娖所说的,他想用圣贤书、八股文,让读书人变得更加忠君爱国。

    从后世的情况看来,这件事他确实是做错了。或者说,终究是被故元遗留的大头巾们给忽悠了。

    朱媺娖吸了口气,则继续道:“圣贤书确有塑造忠君爱国思想,提升官员个人品德修养的作用,但只依赖圣贤书去选取官员,却是大错特错了。

    官员品德固然重要,可能力同样重要。而想要官员忠君爱国、爱惜百姓、正己修身,不仅要靠圣贤书的教化,更需要用法律去约束!

    所以,太祖想要学习后世的治国方法,首先记得改变儒学独尊的局面,不再只以儒学选关,而是加入专业内容,振兴工、农等其他方面的学问。”

    说到这里,朱媺娖看见朱元璋在沉思,便停了下来。

    郝光明见朱媺娖说得这么好,便体贴得泡了杯奶茶送来。

    过了好一会儿,朱元璋才消化完方才朱媺娖话中的内容,道:“后人,你继续讲。”

    朱媺娖点头,道:“刚才说的是朝廷职能部门更加细化,官员则须更加专业化。

    接下来再说国家民政、财政等更方面的治理,以及地方上的治理。

    大明如今是全凭官员——以水利为例,加入当朝正好有钻研水利的官员,上面的人又能注意到他,用他,那么才能做好水利方面的事。

    地方治理上呢,也全看官员个人能力。官员能力好,地方百姓日子就好过,甚至朝廷税收也能增加。

    官员能力不好,那就是得过且过,甚至是搞得一团糟,偏偏还能通过逢迎上级、送礼等方式,获得晋升。

    一个朝代前中期,吏治较为清明,这种治理方式造成的问题还不怎么凸显。

    可到了王朝中后期,各类问题累积得越来越多,偏偏朝堂越来越昏暗,君主也远不如开国之君,自然就弄得朝堂内外尽是贪鄙无能之辈,国家一片狼藉,积重难返,只能等着灭亡。”

    “后世治理国家时就没这些问题吗?”朱元璋问。

    朱媺娖笑道:“治理国家只要用人,就肯定会拥有这些问题。但后世国家依赖大数据,或者说科学中的数学,正在一步步减小人在治理方面的影响。

    后世甚至有人认为,国家治理发现的方向,应该是最终将一切都交给智脑,或者说机器去负责,完全摆脱人治的影响。”

    “智脑?机器治国?”朱元璋听得瞪大了眼,完全理解不了。

    朱媺娖笑道:“后世科技极为发达,各类机器也极为高明,比如我们坐的这个飞机,上面就有个人工智能,算是微缩简化版的智脑。

    它们拥有比人更加聪明的大脑,却没有人一样的感情。所以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就不会掺杂七情六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让国家治理摆脱了人治的负面影响。”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飞机,听着朱媺娖的话,有那么一点理解了,却不禁喃喃道:“不可思议,当真是不可思议——治理国家的大道终点,竟然不是用贤取能,而是不用人?!”

    一旁的郝光明听到这里,忙给朱媺娖使眼色。

    他担心朱元璋误入歧途——后世科技与大明毕竟相差太大,朱元璋要是想差了,就很容易迈大步子扯到蛋。

    朱媺娖也有此担心,忙道:“太祖可不要想差了,大明如今远没有实施智脑治国的条件,甚至后世科技那么发达,也才向这方面尝试,距离真正的无人化治理还差很远。

    大明的话,大概一辈子都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所以太祖想治理好国家,还是得用贤取能。”

    朱元璋回过了神,笑道:“后人你也未免太小看咱了,适合的才是对的,这么简单的道理咱老早就懂。”

    ···

    接下来的几日,朱元璋日日都来东晖院听讲。

    朱媺娖、郝光明则轮着充任讲师,回答朱元璋的各种疑问,讲解后世的各种知识、经验、道理。

    有时候郝和善、朱媺姕也会临时客串下。

    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几人都看到了那黑玉环的变化——其中的能量正如郝光明推测的那样,一日日增加,眼见就要满格了。

    这一日。

    朱媺娖正在给老朱细讲后世的教育改革以及遇到的种种问题。

    郝光明却拿着黑玉环,带着紧张之色地看着,因为黑玉环的能量看着好像已经满格了。

    等朱媺娖讲了一段,歇息喝水时,郝光明就道:“这黑玉环能量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真正满格,别到时候一下子把我们送走,让我们写的那些笔记都来不及留给太祖。”

    朱媺娖也担心这一点,便道:“那我们现在就给太祖好了,以免出现意外。”

    “嗯。”

    当即,郝光明就让小智将他们过去这些日子写下的一摞笔记,通过飞机物流通道,传了下去。

    朱元璋拿到这些笔记后,也意识到了什么,不禁不舍地看着飞机,道:“后人,你们这是要走了吗?”

    朱媺娖在视频中点头,微微一笑道:“我们停留此间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太祖得到了我们所说的那些信息,又到了得了这些笔记,相信一定会带领大明走向更加强盛的道路。如此,我们来此的使命也算是完成了。”

    “那你们可还会再来?”朱元璋眼巴巴地问。

    视频中,朱媺娖正要回答,却被身后冒出的一圈黑光席卷进去。

    接着,在朱元璋的注视下,黑光竟然席卷了整个飞机消失不见。

    稍远处的亲军侍卫们这才后知后觉地冲过来,做出保护朱元璋的姿态。

    朱元璋却紧捏着手中一摞笔记,望着飞机曾停留的空地一时不语。

    过了许久,他才回过神来,仰望天空,双眸绽放出明亮的光彩,挥手大声道:“速去传太子、燕王到奉先殿!”

    “是!”

    ···

    《大明异史·秘册》

    洪武十四年,八月,神鸟降金陵。

    当年十月,大明太祖朱元璋以太子大改革主使,以燕王朱棣为大改革副使,在大明上下掀起了一场涉及国家方方面面的大改革!

    改革之初,难免引起一些混乱,甚至有些地方还有书生聚众作乱,但都被明军迅速平定。

    随着大改革轰轰烈烈的进行,大明财政、军事等方面都迅速得到改善与提升,民众日益富庶,科技日益发达。

    洪武二十五年,燕王朱棣被任命为大明海军大都督,奉命率领舰队下西洋,掌控海上丝绸之路。

    自此始,大明威震四海八荒,渐成地星第一日不落帝国!

    【全书完!】

    【撒花!!】

    早上起来不吃饭把这篇四千字的给肝完了。

    最后一章拖到现在,是我的不对,先给追更的读者道个歉,鞠躬!

    最后,还是错字后面改(笑,要去吃早饭了)

    最最后,还是为新书求一下支持。

    新书《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都12万字多了,新角色,一个更年轻、更鲜活的“红娘子”已解锁,请老书友们移步支持呀!

    加油!

    (本章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