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54章三年时间,驻军三十万,移民三百万
    朱雄英虽说年轻,但也不可能活一百多岁,到小冰河时期时,他肯定早已死去。

    

    到那个时候,恐怕整个大明都会陷入恐慌。

    

    但如果有了南洋,可就不一样了。

    

    南洋属于热带地区,小冰河时期并不会对此地造成太大影响。

    

    在这囤粮,乃是最好的选择。

    

    ……

    

    “太孙殿下真的让你去南洋!”

    

    曹震激动的说道。

    

    武将最怕的就是闲着。

    

    明明还是当打之年,却不受重用,这对武将来说是耻辱。

    

    “此次太孙让我带三万兵,虽说不多,但南洋那边可是有大明水师盘踞,此次前往高棉,肯定没有那么简单。”

    

    “太孙殿下应该是想让我去高棉探探风声,看看那边的情况,然后再做下一步打算。”

    

    蓝玉分析道。

    

    曹震倒是不在乎这些,当即道:

    

    “能带兵就行,别说去高棉,就算是打帖木儿我也愿意去。”

    

    “这天天在家待着算什么事,可把我给想死了,终于能带兵了。”

    

    “出了外面,大小事全听国公的就行。”

    

    ……

    

    朱雄英一直在为未来的大明做打算。

    

    虽说自己还年轻,只有二十出头。

    

    一般来说,他还能活将近四十多年。

    

    四十多年,看似很长,但其实根本做不了多少事。

    

    很多战略计划和谋略,都需要几十年甚至是百年来实现。

    

    朱雄英能保证他在位时,大明不乱,但他也不敢保证下一任继承人接手后大明会像现在这样稳定。

    

    朱雄英现在就计划把汉族的人口大规模迁移到南洋。

    

    只要这样,才能增强南洋的生产。

    

    至于黑土那边,或许只能开发数年。

    

    到了小冰河时代,黑土肯定是不能用了,民众也要想办法朝南洋迁移。

    

    大明民报上,已经出现了有关南洋的消息。

    

    依旧是老一套,宣扬南洋有多么多么好。

    

    四季如春,气候适宜,粮食吃不完。

    

    大明民报一直在靠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民心。

    

    这种方式在现代很常见,但在这个时候可是从未有过的。

    

    与此同时,兵部那边也收到了消息。

    

    “只有三年时间,就要驻军三十万,还要民众三百万,这是要我的命啊!”

    

    戚雄收到消息后分外头疼,没想到太孙殿下给他们下了个如此艰难的任务。

    

    “皇上知道这事吗?难道真的会点头答应?”

    

    兵部左侍郎吴起问道。

    

    吴起并非是大明人,而是蒙古人。

    

    不过他从小就在中原长大,除了一些面貌特征以外其他的全都汉化。

    

    “既然太孙殿下已经下了令,皇上那边肯定是同意了,昨天梁国公才刚刚调走了三万兵去高棉,看来日后大明要侧重的区域就是南洋了。”

    

    “我估摸着,太孙殿下应该是想把安南彻底拿下,所以才派如此多的军队和百姓过去。”

    

    ……

    

    安南。

    

    升龙城。

    

    这是安南的王都,也是安南最繁荣的地方。

    

    胡季牦被押解京师之后,整个安南的平叛工作也算是顺利完成。

    

    但大明士兵并没有急着撤退,而是开始在安南各个城市布防。

    

    很明显,往后的安南就要被大明给全权掌控了。

    

    安南王室,除虚名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

    

    “我谁也不见,不用再上来禀报了!”

    

    “告诉他们,让他们消停点,不要再像胡季牦一样有什么小心思了!”

    

    安南王陈颙冲手下人吩咐道。

    

    听手下人说,门外有诸多安南旧臣求见,陈颙想都没想就给拒绝了。

    

    这些人找他是为了什么,陈颙不用想也知道。

    

    无非是想借着自己,多在朝堂上谋取几分权力。

    

    自从大明入城之后,朝堂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重臣都被换成了大明的人,不少位高权重的大臣全都被大明给拉下了马。

    

    安南,已然是变了天。

    

    大明在安南也建立了军事学堂,只有通过大明的训练和考核,才能继续在安南当兵,否则就要被遣散。

    

    最重要的是,这段时间大量的汉人陆陆续续涌入了安南,稳固了大明的统治。

    

    陈颙和其他安南大臣对大明的想法十分清楚,但面对大明压境,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

    

    到这个时候,只能尽量保全自己。

    

    陈颙对当前的现状还算满意,至少荣华富贵和地位都能保全。

    

    王宫虽说名义上还是陈颙的,但大部分还是被大明征用。

    

    容陈颙居住的,仅仅只是有寝宫。

    

    朱高炽在安南生活的也是分外惬意。

    

    在这里,他不需要有太多忌惮的地方,能安安稳稳的就挺好。

    

    遥想在东瀛,不是被刺杀就是被几个叔叔拉着吵架。

    

    那的生活虽比这好上一些,却远没有在安南安心。

    

    刘荣如今也有八十岁了,身体虽说还行,但精力肯定是跟不上了。

    

    安南的一些大事,几乎全都交给了朱高炽处理。

    

    朱高炽怎么说也是皇室子孙,交给他也没什么太大问题。

    

    叶升和陈桓二人对此也没什么意见,毕竟从这段时间的相处看下来朱高炽还是十分有才能的。

    

    二人先前并没有接触过朱高炽,只知道他是燕王世子。

    

    本以为朱高炽和燕王一样,天生战士,狠辣无比。

    

    却不曾想,朱高炽截然相反,不仅雄才伟略,还平易近人。

    

    在路上碰见二位将军,也是以礼相待。

    

    这让二位将军对朱高炽的印象好了不止一点。

    

    朱高炽这段时间也有很大变化,从一个白胖子变成了一个黑微胖子。

    

    来了安南以后,朱高炽可是瘦了不少。

    

    听朱雄英的,朱高炽自来了安南以后就再未碰过糖霜,甚至是点心也不吃了。

    

    每日就是粗茶淡饭,饿了就吃几个红薯。

    

    这么一套下来,整个人确实轻了不少。

    

    “先生,这安南的土著可真是懒,先前在东瀛见得土著都不曾是这样。”

    

    安南官道,朱高炽跟夏原吉说道。

    

    朱高炽到安南已有大半年的时间,这段时间他一直都在安南四处巡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