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百零五章 叛乱起
    耶律乙辛闻言沉默了一会说道:“既然朱爱卿有此自信,那朕就命你为使,出使西夏。若是成了,朕重重有赏。若是不成,你自己立的军令状,可就怪不得朕了!”

    “多谢陛下,臣定不负陛下信任,说服西夏出兵!”朱然躬身道。

    “陛下,汉人有句话叫远水解不了近渴,西夏会不会出兵,臣不知道。可即便出兵,也需要一些时间。今日遭逢大败,士气低靡。而宋军获胜,必然会大意,可以尝试劫营。”耶律河提议道。

    “嗯,倒是可以一试。”耶律乙辛点了点头。

    劫营成本很低,此时辽国处于劣势,急需恢复士气。

    劫营是个不错的选择。

    见耶律乙辛答应,不少将领都主动请战。

    耶律乙辛看到这一幕,高兴道:“诸位爱卿战意高涨,并没有因为今日之败,受任何影响,朕心甚慰,我大辽必然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只是耶律乙辛并没有高兴太久,他这边刚选定劫营的人选,监视宋军大营的探子回报,说宋军大营热闹非凡,正在庆功。

    大营防守十分松懈。

    “陛下,这可是天赐良机。”被选为劫营人选的武将高兴道。

    原本他对于能不能劫营成功,还是有些缺乏底气的。

    此时听到宋军在庆功,大营防御松懈,当即大喜。

    不少将领看向他的目光都带着羡慕。

    一旦劫营成功可是大功一件,要是在确定人选之前得知这个消息,刚刚的竞争怕是更激烈几分。

    “不对!”

    耶律乙辛却没有任何喜色,说道:“大宋这个英国公朕有些了解,此人老成持重,性格稳重。不可能犯这种错误,这必然是个圈套,劫营之事先取消吧。”

    “陛下英明!”

    一个汉人官员起身道:“从今日之战就足以看出英国公之才能。胜不骄败不馁,乃是将领的基本素养,大宋军营如此松懈,必然有诈。”

    辽国这边商议对策的时候,赵兴也接到了英国公的捷报。

    得知首战告捷,赵兴也松了一口气,命人送一些肉食前去犒军。

    赵兴来到沙盘前,仔细观看了起来。

    若是能拿下西京,就能和幽州城连成一片了。

    哪怕不足以彻底将辽国赶回草原,也可以以西京和幽州城构建防线,和辽国僵持下去。

    赵兴甚至萌生迁都幽州城的念头。

    幽州城后面还有一个称呼,叫北平。

    明朝朱棣就是迁都到了这里。

    辽国定五京,但是主要的国都还是上京,幽州城只是作为陪都。

    等金国灭了辽国后,最开始也是以上京为都,后面才会迁都幽州城,立为中都。

    后来元灭金,又成为了元朝的国都。

    迁都幽州城的好处就是能够更好的抵挡北方游牧民族。

    若是定都南方或者中原,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就不可能在北方囤积太多兵马。

    定都北方则不同,光是拱卫京都的兵马,就足以防备北方了。

    不过赵兴仔细想想,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定都幽州城,虽然有很多优点,却也有两个巨大的弊端。

    一旦后面皇帝不争气,很容易被打到都城来。

    明朝能出一个于谦,力挽狂澜,大宋可就未必了。

    另一个弊端则是距离南方和中原太远,对于北方和中原的控制力度就降低了。

    后世对于朱棣迁都,一直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利大于弊,也有人认为弊大于利。

    每一种说法,都有理有据。

    但是在赵旭看来,凡事都有利弊的,这是无法避免的。

    迁都北方,虽然需要南方运输物资供养北方,消耗极大。

    可若是不迁都北方,以当时北方的情况,很难快速恢复过来,北方就不足以抵挡住游牧民族的袭扰。

    明朝未必能持续那么久,最好的结果就是北方丢失,和南宋一样,偏安一偶。

    虽然赵兴认同朱棣迁都,觉得他做的正确。

    可是大宋现在的情况和明朝的情况并不同。

    明朝时期,北方被元朝破坏的太严重了。

    大宋虽然丢失了燕云十六州,可北方并没有完全丢失。

    而且辽国和元朝不同,辽国其实已经慢慢被同化了,同样在发展农耕,燕云十六州并没有遭到破坏。

    可元朝不同,元朝是想反过来同化汉人,这么说也不贴切,用奴役更贴切一点。

    元朝完全把北方给变成了牧场,导致大量天地荒废,人口稀少。

    朱棣迁都北方,除了抵御游牧民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恢复北方的经济。

    大宋就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只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就把国都定在幽州城,就有些不值了。

    赵兴摇了摇头,还是打算按照原来的思路来,等将来迁都到洛阳。

    “陛下,汴京急报!”

    三水脚步匆匆的走进屋内,打断了赵兴的思绪。

    赵兴接过急报,打开看了起来。

    当看到其中的内容,赵兴脸色一沉,怒声道:“这些人都该杀!”

    急报是父皇亲笔所写,说巫师教在中原地带,蛊惑百姓谋反。

    中原乃是国都所在,巫师教很少在这边活动,影响力极小。

    但巫师教突然攻破几座县城,然后大量裹挟百姓,一时间声势浩大。

    赵兴这次北伐,不仅抽调大量禁军,让汴京兵力空虚,还从中原各州抽调了许多厢军,导致整个中原的兵力都不多。

    巫师教宛如蝗虫过境,一路裹挟百姓,往汴京方向汇聚,京师震动,人心惶惶。

    朝中一时间甚至有人建议父皇离开汴京避难。

    父皇并没有采纳,在调派兵马平叛。

    只是中原兵力不足,且巫师教裹挟了大量百姓,需要从其他地方调兵。

    父皇担心江南厢军战力不足,平叛耗费太久,让他调一部分兵马回汴京。

    否则一旦拖久了,不仅会生出别的变故,最重要的还会导致粮草无法运送过来。

    近六十万大军北伐,别说北方了,就算加上中原也难以供应。

    粮草都需从南方调运,如今中原出现这种变故,南方粮草根本无法运送。

    虽然急报中没有提及其他,可赵兴不用想就知道,这次巫师教发动叛乱,朝中肯定有人在背后支持。

    否则以巫师教的能力,不足以掀起这么大的叛乱。

    赵兴现在恨不得回汴京,查清楚谁参与其中,把那些人都杀了,不过他还是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传魏国公曹安过来!”赵兴冷冷道。

    “是!”

    三水应了一声,连忙吩咐了下去。

    没多久,曹安就匆匆赶了过来。

    不等他行礼,赵兴就摆手,把汴京的情况说了一遍,道:“你带两万禁军立即赶回汴京平叛!”

    此时兵力都投入了战场,他根本抽调不出兵马,只能派殿前司的禁军回去了。

    虽然只有两万,可都是骑兵。

    在中原地带,两万骑兵对付一些裹挟百姓组成的叛军,还是没问题的。

    “陛下,太上皇命臣保护陛下安慰,臣岂能…”

    “够了!”

    赵兴打断了曹安的话,冷冷道:“如今兵力都投入了战场,正是关键时刻,不能撤兵。京师有危,却不能不管。而且叛乱不尽快平定,不仅军中粮草不能按时运达,就连军心都会受到影响。朕再说一遍,你立即点齐两万禁军,赶回汴京平叛!”

    军中将士大多都是中原之人,若是知道中原混乱,担心家中安慰,军心都会受到影响,这一点才是赵兴最担心的。

    “是!”

    曹安闻言不敢多说,匆匆而去。

    虽然赵兴的命令和太上皇的有冲突,但是此时情况特殊,要是他再敢废话,赵兴真的会杀人。

    他也是将领,知道此时赵兴如此安排,是最好的办法。

    前线兵马不是不能抽调,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紧急抽调兵马,不仅会影响原本部署,一个不好还会被辽国给算计,遭到大败。

    若是全线退兵,之前的胜利全都会化为乌有。

    曹安走后,赵兴又命人拟诏,送给英国公,告诉他中原出现叛乱的事。

    让他自己根据情况,决定是继续和辽国决战,还是先休兵。

    消息肯定是瞒不住的,要不了几日就该传来了,到时候军心肯定要受影响。

    赵兴担心被辽国抓到破绽,不过他也知道,贸然干预指挥,影响更大,因此让英国公自己根据情况来决断。

    …………

    辽军遭遇大败,次日直接高挂免战牌,待在大营内不出。

    英国公见状,干脆派出武将前去邀战。

    曾公亮对此很担心,大宋此时占据优势,和对方斗将显然不划算。

    赢了对宋军的士气提高,微乎其微。

    可要是输了,士气却会遭遇打击。

    不过他最终还是被英国公给说动了。

    因为英国公派出去的是左强。

    左强是武举的两位武状元之一,而曾公亮就是主考官,亲眼见识过左强的武艺。

    左强在武举的武艺比拼中,不仅难逢敌手,而且最多只是十余回合就能获胜,胜的很是轻松。

    这次北伐,赵兴把武举选出来的人全部充入军中,参与北伐。

    那些靠着武艺被选中的,不少人都战死沙场了,也有人表现的十分亮眼。

    其中就有左强。

    左强参与数次攻城,每次都是第一个冲上城头,杀敌过百,自身却没有丝毫损伤。

    不仅进入了英国公的视线,因功已经升为了指挥使,掌管着五百兵马。

    之前在和辽国僵持的时候,英国公也让人和左强比试,无人是其对手。

    曾公亮到底是文人,只知道左强利害,却不知道厉害在何处。

    可英国公本身就是练武的,看出左强乃是天生神力。

    天生神力,加上从小练武学得的不俗武艺,不说辽国无人能敌,但是全身而退还是没有问题的。

    英国公也知道斗将对于大宋来说,利大于弊。

    可是他想逼迫辽军劫营,必须极大的打击辽军士气。

    只有这样,辽军才会在没有万全的把握下,选择一博。

    不过他也看出左强自持勇武,缺少谋略,只适合做一个冲锋陷阵的武夫。

    担心他上头,不敌还死战,特意叫来叮嘱了一番。

    左强得知英国公让他去挑战辽军将领,十分激动,连连保证。

    然后兴奋的带了一小队骑兵,去辽军大营外邀战。

    因为昨日遭遇大败,耶律乙辛才避而不战。

    可如今宋军派人上门提出斗将,他若是拒绝,那脸就真的丢完了。

    再说了,辽人身体强壮,向来看不起汉人。

    见到有人上门挑战,不仅军中将领想要应战,就连普通士卒也纷纷请战。

    这要是拒绝,对士气打击太大了。

    不过耶律乙辛也没大意,先选了几个低级军官出战,想试试左强的武艺。

    结果派出去的人,第一个大意之下,被左强一枪挑落马下刺死,后面的哪怕小心谨慎,也没有一个是左强三合之敌。

    “哈哈,都说辽军勇猛,难道都是这种货色?”左强策马在辽军大营数百步外,哈哈大笑道。

    身后掠阵的骑兵,见状也兴奋的跟着大喊了起来。

    耶律乙辛脸色阴沉,选了一个将领出战。

    这次倒是没有快速被击败,辽军见状也大喝为其助威。

    结果不到二十回合,再次被左强挑落马下。

    “何人愿意出战?”耶律乙辛看到士气低靡,脸色阴沉道。

    在场的辽将闻言都微微低头,无人说话。

    刚刚那个出战的将领,他们都认识。

    在场有不少人能胜过他,却不能胜这么快。

    出战败了丢人不说,还有可能丢了小命,自然没人愿意去。

    耶律乙辛阴沉道:“刚刚你们不都叫着要出战么?怎么现在哑巴了?”

    面对耶律乙辛的目光,众人头低的更低了。

    就在耶律乙辛准备点将的时候,大宋那边鸣金收兵了。

    耶律乙辛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里又充满了疑惑。

    左强连战连胜,大宋却突然把人召回去了,怎么看都透着古怪。

    别说耶律乙辛了,就是左强都很疑惑。

    要不是出征前,他大哥交代过他,军中一定要服从命令,他未必都会听令撤兵。

    回到营帐,本想去见英国公询问缘由的,却被告知英国公有要事处理。

    宋军中军大营内。

    曾公亮看完赵兴命人送来的旨意,说道:“英国公,现在应该先退回城内,否则等消息传来,士卒必然担心家里,士气大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