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百零二章 没输过
    “回都指挥使,盛指挥使正在抵挡追兵,让小的护送西夏皇后和太子先走。”领头的都尉回道。

    顾廷烨看了一眼骑在马上,抱着一个孩童的梁皇后一眼,道:“子纯,你带人看着他们,我去接应长梧!等我回来,咱们立即走!”

    能抓到梁皇后和西夏太子已经足够了,他不打算继续在西夏国都逗留了。

    “好!”王韶应道。

    “你们…”梁皇后刚要开口,顾廷烨已经带着兵马走了。

    “快点冲过去,救出皇后和太子!”

    梁广川脸色难看的大喊道。

    他如何也没想到,大宋居然敢孤军深入,偷袭西夏国都。

    而且梁皇后和太子还被宋军给抓住了。

    若是梁皇后和太子被掳走,即便他解决掉李明孝也没用了。

    李谅祚已经死了,西夏那些党项贵族怕是没人愿意和大宋谈判换回梁皇后和太子,而是会选择一个宗室来继位。

    那样他的谋划不仅落空了,下场也无比凄惨。

    顾廷烨带兵赶来的时候,盛长梧已经快坚持不住了。

    他带了两千人埋伏在皇宫东边,此时除了送梁皇后和西夏太子离开的那几百兵马外,只剩下不到五百人在苦苦坚持。

    顾廷烨带人加入战场,杀退了围攻的人,没有恋战,直接撤走了。

    “快追啊!”梁广川气急败坏道。

    然而他召集的人,虽然都是王公贵族的护院,战力不比寻常士卒若。

    可是这些人出自好多人家,人心不齐,已经被顾廷烨刚刚那轮冲杀给杀破胆了,面对梁广川的催促,也只是慢吞吞的追击。

    “都指挥使,末将拿下西夏皇后和太子,那个西夏皇后说…”盛长梧跟在顾廷烨身边,一边催马,一边把梁皇后的话告诉了顾廷烨。

    顾廷烨听完后眉头微皱,他也觉得这件事有些太玄幻了。

    但是联想到他出兵之前,得知西夏进攻河湟突然停了下来,既不进攻也没有退兵,已经信了几分。

    顾廷烨心里暗骂,早知道如此,他哪里需要冒这种风险。

    西夏皇帝驾崩,接下来内部必乱,他出兵好像有些多此一举了。

    现在他有些左右为难了,他没有时间证明事情真假,人到底要不要放?

    若是放了,万一梁皇后说的是假的,怎么办?

    可要是不放,梁皇后说的是真的,他掳走梁皇后和西夏太子,等于是帮了西夏的大忙了。

    要是李谅祚真的死了,一个小皇帝继位,西夏最少要陷入数年的混乱。

    可他把人掳走,西夏必然会从宗室中选个成年的继承皇位。

    如此一来,西夏内乱的时间也会减少。

    一直到和王韶汇合,顾廷烨也没做出决定。

    “仲怀,西夏皇后说…”

    “我已经听说了!”

    顾廷烨打断王韶的话,问道:“子纯,现在没时间了,你觉得该如何办?”

    “为了以防万一,留下西夏太子,带走梁皇后!”王韶说道。

    刚刚顾廷烨走了,梁皇后把和盛长梧说的那番话,和王韶又说了一遍。

    王韶结合西夏攻打河湟突然停止进攻,和西夏国都的异常,觉得这件事有很大的可能性。

    仓促间也思考了应对办法。

    若是假的,带走梁皇后,对于西夏来说也是一个耻辱。

    要是真的,没有了梁皇后,西夏太子年幼,根本稳定不住西夏内部的局势。

    接下来西夏内部必然要陷入争权的内乱之中。

    因此不论真假,梁皇后肯定不能放。

    “那就这么办!”

    顾廷烨也是果决之人,当即做出了决定。

    梁皇后一听要留下她儿子,带走她,自然不愿意。

    可是顾廷烨却不管这些,强行夺下西夏太子,丢在街道上,带人往西门而去。

    城门处,袁文绍正带着兵马艰难的抵挡着想要夺回城门的兵马,见顾廷烨回来大喜过望。

    顾廷烨杀退围攻的人马,汇合袁文绍,直接出城,绝尘而去。

    …………

    赵兴还不知道顾廷烨干了这么大一件事,此时正在霸州城内等待偷袭幽州城的消息。

    英国公以修整为由,退兵到城内修整,秘密抽调出五万兵马,交给郑骏。

    郑骏带着兵马和萧阿速率领的数千辽国降卒,悄悄前往了幽州城。

    按照计划,昨夜就是诈城的时间。

    赵兴不知道萧阿速能不能骗开城门,虽然按照曾公亮和英国公的谋划,成功的几率很大。

    可百密中有一疏,成功的消息没有传来,赵兴始终有些放心不下。

    昨夜一晚上都没怎么休息好。

    一直等到下午,总算得到消息,偷袭成功了。

    赵兴得到捷报,当即命人传信英国公,让他按照计划,派兵攻打到幽州城的那些县城,尽快把幽州城和大宋已经攻占的城池连成片。

    大宋边境是北方,而辽国相对的就是南方。

    这次诈开城门,就是饶到幽州北城门,然后萧阿速假扮运粮的军队,骗开城门。

    幽州城虽然加强了防备,可是大宋一直没有往幽州城打的意思,守将难免有所疏忽。

    加上耶律乙辛也担心大宋久攻西京而不下,转头攻打幽州城,一直在往幽州城调运粮草。

    幽州城内有守军三万,外围还有很多县城在辽国手里,耶律乙辛倒是没有急着增兵。

    毕竟他手里兵力也有些不够用了,三万兵马守一座坚城,哪怕大宋几十万大军强攻,短时间也打不下来,有充足的时间给他调兵。

    除此外,他还低估了萧太后和萧阿速。

    或者说,在他想来,萧太后只是想借大宋之手夺回辽国,并不是想让大宋灭了辽国。

    根本不会帮助大宋这么做,他败的太快,大宋损失不大,对萧太后也没任何好处。

    正是因为这方面的大意,才给了大宋可乘之机。

    赵兴亲笔写了一封捷报,让人送回汴京。

    要知道当年太宗北伐就是在幽州城下折戟的。

    自此以后,大宋别说收复燕云十六州了,还丢失了许多地盘。

    幽州城和西京城,都是以前汉家王朝抵挡游牧民族的前线重城。

    只要夺回这两座城池,加固防御,让百姓归心,即便这次不能彻底将辽国赶回草原,也能防守住,不被辽国轻易夺回去。

    “陛下,您昨晚没怎么休息,如今捷报传来,您还是先休息休息吧。”三水劝道。

    “如今朕正兴奋着,如何睡的着。把汴京送来的扎子拿来,朕看看扎子,晚上用了饭再睡。否则现在睡了,晚上该睡不着了。”赵兴笑道。

    他现在确实有些疲倦,可是精神上却很是激动,根本没有睡意。

    虽然如今是太上皇监国,可赵兴毕竟才是大宋的官家。

    汴京那边一些重要的事情,都会抄录送过来给他过目。

    因为这几日心里念着偷袭的事,赵兴也没心思看那些扎子。

    如今尘埃落定,也该看看,了解国内的情况了。

    “是!”三水闻言应了一声,前去把扎子抱了过来。

    赵兴拿起扎子看了起来,大宋内部最近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倒是盛维那边上了一道扎子,讲述了建立钱庄的情况。

    从打算推行新币开始,赵兴就把盛维召了回去,让他在大宋各地选择十座重城,开设钱庄。

    这十座城池并不是按照繁华来选的,而是根据地域综合考量的。

    要由这十座城池的钱庄来辐射整个大宋。

    一开始赵兴并不打算设立太多钱庄,十个刚刚好,先看看其中的一些弊端,加以改正后,然后再在各地开设。

    盛维的扎子中说,各地钱庄已经建造好了,询问赵兴什么时候开业。

    赵兴沉吟了一会,批复一个月后开业试运行。

    然后写了几道圣旨,命人送回汴京。

    等把积累的扎子看完,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赵兴用了晚饭,便沐浴歇下了。

    …………

    赵兴这边能够睡的着,耶律乙辛那边可就睡不着了。

    幽州城丢失,等大宋将幽州城连城片,就能出兵截断西京和中京的联系。

    如此一来,虽然不能将西京和辽国彻底隔绝,可是运送粮草就只能从草原绕路了。

    这样一来,调兵运粮都很麻烦,一旦大宋出兵干扰,粮草不能及时运到,西京城可就难守了。

    耶律乙幸自然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得知消息后,就准备派兵夺回幽州城。

    然而英国公根本不给他机会,再次出兵围城。

    “可恶!”

    耶律乙辛咬牙道:“既然大宋想要逼我决战,那就决战好了!传令朔州兵马立即赶来西京,你们做好准备,等朔州兵马抵达,同大宋决一死战!”

    “陛下早该如此了!就算大宋有东西能炸开城墙又如何?两军交战,士卒厮杀在一起,大宋还敢用不成?”

    “不错!以我辽国士卒之勇,必能将大宋给击溃!”

    辽军将领士气高涨,根本没有把大宋放在眼里。

    因为自从大宋建立后,辽宋交战,大宋就没有赢过。

    当年大宋太宗皇帝北伐,前期是赢了,打下了不少城池,最终在幽州城外大败,更是在乱军之中走丢了,差点被辽国给俘虏。

    真宗时期,辽国南下,也遭遇了大败。

    可大宋主动求和,向辽国纳贡,在辽国人看来,还是辽国赢了。

    虽然和大宋交战输过,但是一场战争,不能只看开始,要看最终结局。

    加上辽国历代皇帝的宣扬,在辽国人眼里,他们和大宋交战就没有输过。

    这次大宋北伐,辽国丢失了数十座城池,甚至就连幽州城这种重城都丢了。

    可在辽国将领眼里,大宋是用了不知道什么东西,炸开了城池,幽州城则是被偷袭,此乃非战之罪。

    正面交战,大宋根本不是辽国的对手。

    帐中有几个汉人文臣武将,不少人看到契丹武将战意高涨,都微微皱眉。

    大宋这次进攻,和往常很不一样。

    出动了半数兵马,还有手段能够炸开城墙。

    这个东西在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传出,可见大宋早有准备。

    谁知道大宋还有没有其他没有显露的手段?

    如今辽国这些武将看似战意高涨,军心可用。

    可这何尝又不是骄兵的体现?

    不过所有汉人官员都没有说话,因为他们看到上首的耶律乙辛神色非常满意。

    耶律乙辛继位后,虽然没有打压汉人官员,可对于汉人官员并不在意。

    之前他们中有人就曾经提过,大宋若是久攻西京不下,或许会从别的地方想办法。

    结果被契丹将领一阵嘲讽,耶律乙辛虽然没有说什么,却也没有阻止。

    这些汉人官员都能够感受到,耶律乙辛并不在意他们,之所以继位后没有打压汉人官员,是因为时间太短了。

    此时见辽军契丹武将娇纵,完全不把大宋放在眼里,巴不得辽国战败。

    当然了,他们并非想着大宋能够灭掉辽国,再次成为汉民。

    在他们看来,大宋并不具备灭辽的实力,这次只是因为辽国内乱元气大伤。

    加上大宋还有能够炸开城墙的手段,打了大宋一个措手不及罢了。

    他们是想等辽国战败,再为耶律乙辛出谋划策,到时候展现他们的作用。

    让耶律乙辛见识到他们的重要性。

    耶律乙辛可不知道这些,见将领们都战意高昂,很是满意。

    …………

    辽国这边的动向,自然瞒不过英国公。

    其实不需要情报,英国公都能猜到辽国接下来要和大宋正面交战了。

    毕竟幽州城可是辽国五京之一,耶律乙辛登基不久,就把幽州城丢了,对他威望打击极大。

    不管是挽回威望,还是因为幽州城的重要性,耶律乙辛都不可能这么认了,必然会和大宋一战。

    从理智上来说,此时避战,由攻转守是最好的选择。

    可很多时候,打仗要根据各种因素综合来看。

    自古以来,兵法流传的越来越多,但是每个时代能够被称之为名将的只有少数人。

    是不是名将,并不是读多少兵法来决定的。

    大宋将士一直畏辽如虎,这次连下数十城,正是士气高涨的时候。

    士卒们不懂什么兵法,一旦主动避战,会打击士卒的士气。

    这也是之前英国公明明察觉军中士卒有骄兵之迹象,也没有向赵兴请求,退下来防守,而是围攻西京。

    英国公不知道骄兵必败的道理么?

    他明白,可是他更清楚,一旦退了,士卒高涨的士气回落,再想恢复就难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