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边给灾民们施粥,一边给各自的上级发电报,申请买粮食的经费。
甘南政府和红色陕北的边区政府,都是立刻下达了命令。
“立刻放粮施粥,全力照顾好灾民,后援支持随后就到。”
红色陕北的命令里说了,如果买粮食的钱不够用,直接向甘南办事处的人借贷。
(借贷是做给陪都侍从室看的,为的是不让陪都知道,甘陕双方已经联手了。)
当那些来自河南的灾民们,感激的喝下第一口粥的时候。
宋温暖就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因为系统奖励的功德点来了。
随着功德点一个一个的增加,宋温暖的眼睛都兴奋的红了。
这功德点在系统里的购买力,实在是高的离谱。
要知道河南到了四二年的时候,灾民就已经达到了一千万。
等来到了四三年的时候,河南的灾民,已经来到了三千万这个数字。
如果自己可以把他们都救下来,所获得的功德点,都够养活全国百姓好几年的了。
宋温暖立刻从陇水赶赴了过来,安排人先往南泥湾送。
他的解释是,我宋某人给灾民们,奉送一些粮食还可以的。
但是我甘肃的土地贫瘠,实在是用不了那么多的人,那就请共军多操操心吧。
随着越来越多的河南灾民,都被红色陕北收留了。
再说了,这山西、陕北别的不好说,就是房子够用。
只要你的手里有了工具,想挖几座窑洞都是可以的。
很多的灾民在老家的时候,也不过只有一间茅草房。
如今来到了陕北,人人住的都是,两卧一厨一厕,还带院子的窑洞“别墅”区。
这是宋温暖提供的图纸,让陕北边区政府直接规划的。
以后会有上千万的灾民,来到陕北甘肃暂时安家。
如果不安排好了,好不得把黄土高坡,给挖塌了呀。
现在的程序就是,先在潼关吃饭、登记个人情况。
整村逃荒来的灾民还好说,基本上不用甄别,除非有人是在半路上加入的。
如果有的灾民是单身的,还不愿意几个人合住窑洞。
那就不好意思了,不管是男是女,一律都要等候重新甄别。
一般这个样子的,都是自身有着秘密,怕暴露出来的。
基本上都是各处派来的探子,有南伪那边的,有陪都的,还有的干脆就是日军的间谍。
逼得宋温暖头疼的不行,特意从陪都调回了杨清文。
这才让他们鉴别特务的工作,变得容易了一些。
当然也不是所有不愿意合住的人,都是混进来的敌特,有的干脆就是女扮男装。
她们因为都是单身女子,怕在逃荒的路上遭了毒手,所以才穿了男装出来逃荒。
现在自然不可能和陌生男人,一起合住在窑洞里面。
否则不出三天,就得变成了人家的新娘
现在的老百姓心地善良,他们自己的窑洞挖完了也不休息。
还去帮着别的灾民挖窑洞,这一点让宋温暖非常的满意。
每一家人入住窑洞以后,就发现锅碗瓢盆都给准备好了。
还有农具和全家的口粮,一袋小米一袋黑面(普通粉),这可把灾民们高兴坏了。
再说了,怎么能把这么金贵的面,叫做黑面呢?
谁在家里的时候,不是在过年时,才敢买一斤这样的面,掺着玉米面包上一顿饺子呢。
每人还发了一身二尺半,他们傍晚出来遛弯的时候,才有意思呢。
放眼望去,这一村一村的人,各个都成了“土八路”。
管了穿衣吃饭,然后就是为他们免费的检查身体。
看着蔫蔫的,其实大都是营养不良,吃几顿饱饭就缓过来了。
他们的吃、穿、住都解决好了,就该招工了。
让他们报名去开发南泥湾,都是要记工分的,月底会用粮食结算工资的。
老百姓都知道,哪有免费又吃又喝的,在乡下也是要给东家干活的。
再说了,八路军的人还是挺好的。
每天上工的时候给三顿饭吃,早上是玉米面饼子就小米粥。
拌了香油、葱花的咸菜丝,只要大家不去浪费,大伙可以随便吃。
鸡蛋他是不可能给的了,否则以后每天都要,给出几十万颗的鸡蛋。
到时候他都解释不清楚了,他去哪里给大家找出,那么多的母鸡啊。
考虑到灾民差不多都是河南来的,中午就安排上了宽宽的杂合面条。
每碗面条上都是三大片肥肉,炖好的大骨头汤随便喝,大补的很咧。
等到了晚上,一人就是三个杂合面的大馒头,外加一个荤菜。
这个是可以拿回家吃的,大家也都是这么选择的。
用边区政府发的铁饭盒,把炒菜带回到家里去,也算是给家里加了餐。
这样一来,一家的壮劳力,在外面不但可以挣工分,还能为家里省下三顿饭。
每天家里孩子最高兴的,就是等着父亲带荤菜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真是来抗日的请大家收藏:我真是来抗日的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全家也可以开开心心的,好好补上一顿油水。
当然了,也不是宋温暖不舍得,给他们大米白面吃,杂合面用的积分会更少一些。
他要做好准备,在今后的三年时间里,为两千多万灾民准备吃食。
既然自己来到了这个世界,她就不能眼瞅着,有几百万人饿死的惨剧发生。
这也不错了,毕竟他们在老家的时候,也吃不上这些东西。
那些家里又壮劳力多的,给家里挣的吃食也就越多。
身体结实的女人,也可以去参加劳动,在吃食上八路军一视同仁。
不能上工的女人和老人,可以去边区政府领一个纺车,可以在家纺线。
孩子都可以有免费的学上,每天都可以提供,一早一午两顿免费用餐。
这样一来,灾民们虽然是背井离乡,可是他们的小日子,却是过的越来越红火。
这老话说的好啊,救人一命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何况这要救的是一省之人。
一时间,我党的声望在民众当中,也越发的高大了起来。
自此以后,很多灾民都会自动的选择,去投奔陕北边区的“红色菩萨”。
随着南泥湾被开发出来,壮劳力们也闲下来了。
看着他们因为挣不到工分,而抓耳挠腮的样子,又有招工队进了村。
现在要修路了,我们要修一条,从黄河边上直通甘肃的路。
不过因为路途太遥远了,修路的人是不能随时回家的。
其他的待遇不变,每个月可以回家休息两天,还是车接车送的那种。
每人包括工作服、鞋子在内的,双份的劳保用品。
还有冬天穿的棉衣棉裤棉帽,看着家里的人都眼馋。
随着冬天的到来,灾民这边都歇工了。
边区点宣传队又进了村子,他们这次是来招兵的。
喜欢我真是来抗日的请大家收藏:我真是来抗日的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