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皇子遇害京师戒严 疑窦丛生大乱将起
第二天一大清早,上至勋戚显贵,下至小民百姓,就发现自己出不去门了。
整个京师,全城戒严。
各坊各市,街头巷尾,都有全副武装的兵士把守。
这样的景象,在景泰朝还是头一次出现。
即使在也先率瓦剌大军围城之时,京城也从未进行过如此彻底的戒严。
在职文武官员,也要通过层层检查,方能到达各自衙门。
就连内阁学士、六部尚书们对此也是一头雾水。
倾向于皇帝的大臣内心甚至已经慌乱了起来:莫非这是发生了兵变?
而倾向于恭让皇帝的文武官员,内心则充满了矛盾:既期待恭让皇帝能够复辟,重掌朝纲,又不是很希望景泰皇帝现在垮台。
因为景泰皇帝真的在提高官员待遇,尤其是在俸禄层面。一旦换了恭让皇帝重掌朝纲,百官现在的俸禄水平绝对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
后继不理前任账,景泰皇帝的俸禄增长计划必然无疾而终。甚至大明宝钞也必定会重新开始印制。
于是文武百官又会过上废纸抵充俸禄的‘好日子’。
所以景泰皇帝执政时,大家都各种挑刺;真到了景泰皇帝要‘倒台’时,大家就又念念不舍了。
但任凭百官如何猜测,却迟迟没有诏命传来。
内阁之中,相对好一些。
罗通已经很明确地告知其他重臣,兵部没有调动任何军队。
也就是说,发动戒严的,要么是御马监军队,要么是锦衣卫。
如果是御马监军队,肯定是皇帝的手笔。
如果是锦衣卫,那八成就是恭让皇帝发动兵变了。
陈循最为无奈,昨天下午才见过恭让皇帝,还出了个很‘激进’的主意,结果今天一早就成这样了。于是只得向王文恳求道:
“千之,你倒是说说,这究竟是怎么了?”
王文摇摇头,摊摊手:“我是真不知道啊。”
陈循又看向黄溥:“澄济,那你给大家说说啊,都这时候了,就不要藏着掖着了。”
黄溥也非常坚决地摇摇头:“我也是真的不知道,并非有意欺瞒。”
在场之人里,属王文、黄溥最得皇帝信赖,竟然也不知情?
陈循还要再问,魏骥在一旁呵斥道:“够了,京城戒严,肯定是出了大事。陛下秘而不宣,自有陛下的道理,我们身为辅臣,静观其变即可,不得添乱。”
阁部重臣、文武官员,一直煎熬到快中午的时候,内廷才终于传出了消息。
司礼监秉笔太监阮安、陈勉,亲自来到内阁。
光是看到这两人,重臣们就知道内廷真的是出了了不得的大事。
皇帝亲信的王诚、舒良、张永、王勤,不见了。
恭让皇帝亲信的金英、兴安、陈祥、曹吉祥也不见了。
抛头露面的,换成了两位中立的老太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阮安来到内阁,第一句话就是:陛下有旨。
众人心里咯噔一下,这‘陛下’指的是哪位皇帝?现在大明可是有两个陛下。
愣了一下之后,众人便要一齐下跪接旨。
阮安摆摆手,示意大家不用跪,然后继续说道:“陛下有旨,命阁部重臣前往南宫朝觐恭让皇帝。”
陈循连忙上前问道:“敢问阮公,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阮安一脸颓丧地回道:“尚膳监有奸佞下毒谋害二皇子、三皇子,意图栽赃嫁祸到陛下头上。
结果被南宫几个小太监识破,如今祸事发了。
下毒之人,连同尚膳监全部宫人,已经被秘密监押。
陛下、恭让皇帝尽皆震怒,各位还是小心行事为妙。”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就连老成持重的魏骥,都觉得难以置信,赶忙追问道:“两位皇子如何?”
阮安摇摇头:“奸人急于栽赃嫁祸,已经失去理智了。给皇子下的,就是猛药。而且下毒手法极为巧妙,侍奉皇子的宫人根本就没办法防范。
不过下毒具体过程,属于内廷隐秘,请恕无法告知各位。
总之,两位皇子生命垂危,现在御医院的所有太医都在南宫了,已经救治了一整晚,哎!”
阮安说罢,连连叹气。
众人不需阮安催促,一起急急忙忙赶到了南宫。
进入恭让皇帝的寝殿,众人行过礼,再看恭让皇帝,一脸灰败,就像一夜之间老了十岁。
虽然朱祁镇自己也尚在病中,头脑昏昏沉沉,但也清楚这件事不是自己弟弟指使的。
因为就算弟弟想要下手,也应该选择慢慢投毒的方式。这么急吼吼地下猛药,根本就不符合常识。
再说就算要下手,也是先毒皇太子,还有自己这位恭让皇帝啊。光毒死两位皇子,除了惹一身骂名,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吗。
此时钱皇后、万宸妃正在里面守护着两位皇子。
阁部重臣们到来之前,朱祁镇已经将孙太后、周皇后劝了回去。
在朱祁镇看来,周皇后有动机,有嫌疑。
而孙太后,同样是有动机,有嫌疑,甚至嫌疑比周皇后还大。
因为皇帝要追查胡后之死,夷灭凶手三族的消息昨天下午才在宫中传开。当天晚上就出了毒杀皇子事件,摆明了就是要栽赃嫁祸给皇帝,转移朝野视线。
而尚膳监掌印太监恰恰是孙太后的心腹金英,事成之后,只要将给皇子下毒的宫人全部灭口,便可以将所有事情一股脑推到皇帝头上了。
到时候,朝野震动、物议沸腾,皇帝为舆论所裹挟,不仅没办法追究,反而还得大幅妥协让步,以平息众怒。
当然了,这个预判,是建立在皇帝之前已经连连示弱让步的基础上。
光是恭让皇帝、皇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四人重病不起,皇帝就被舆论裹挟着连连退让。如果二皇子、三皇子死了,皇帝一定会迫于压力,做出更大的让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就是孙太后一方对皇帝的认知和判断。
本来朱祁镇未必能这么快想通其中的关节,是亲信太监陈祥冒死进言,陈说利害,才让此次事件的整个脉络被迅速勾勒了出来。
而陈祥,就是上一任尚膳监掌印太监。
如今陈祥与兴安共同总管南宫,察觉并捉拿尚膳监下毒宫人的张敏等人,正是分配在陈祥手下当差的。
为什么朱祁镇看上去一下子像是衰老了十岁,因为如果是自己弟弟下毒,朱祁镇都能理解。但是自己的母后指使宫人毒杀皇子,以苦肉毒计为家族脱罪,这个也太过于狠毒了吧。
虽然证据并未确凿,案件也需要进一步审理,但朱祁镇已经信了六七分。
陈循、魏骥等人面对着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的恭让皇帝,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是讲一些吉人自有天相,皇子必能转危为安这样的车轱辘话。
朱祁镇听烦了,无力地摆摆手,让众人都到殿外候着去。
众人也不敢离开,就在殿外守了两个时辰。就在众人饿得心慌之时,阮安又来传旨,命三法司的主官前往都察院审案。
王文领旨之后,急急忙忙离开了。剩下的众人对视一眼,原来涉事人员并没有被押入锦衣卫诏狱,而是在经过短暂的监押之后,便被送去了都察院监狱。
这个就很奇怪了。一般情况下,大案要案,都是先下诏狱,由锦衣卫审过之后,再移送刑部。
或者直接送到刑部审讯也可以。
虽然都察院也有监狱,但直接送去都察院审讯,还真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却说朱祁钰直到下午,方才来到凤阁视事。
朱祁钰在楼上靠着软榻一歪,中书舍人们在楼下紧张地汇总着各方传来的情报。
至于负责在楼上楼下往来传递情报的,就两个人:何宜、练纲。
而一直陪着朱祁钰喝茶的,也就两个人:徐正、黄鉴。
在朱祁钰看来,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历史经验靠的住:历史上的徐正、黄鉴,是在朱祁镇夺门成功,复辟掌权后,被凌迟处死的两个大倒霉鬼,比于谦和王文的下场惨多了。
所以这俩人不可能是心向朱祁镇的内奸。
(本章完).
西宫娘娘玉灵月提醒您,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