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98 考较引出嫡庶之辨 百官争相弹劾皇帝
    第388章 考较引出嫡庶之辨 百官争相弹劾皇帝

    王献说到这里就停住了,不能一个人把话都讲完了,还要给盛颙和马文升留点话头。

    到了盛颙这里就有点犯难了。

    盛颙今年三十四岁,年纪整好是王献的两倍。才思本就不如王献敏捷,再加上首次面君颇为紧张。

    朱祁钰之所以将盛颙的名次定的如此靠前,是因为在这届进士中,盛颙最坚定地主张轻徭薄赋、体恤百姓。

    朱祁钰需要一批真心实意跟着自己搞轻徭薄赋的人。

    盛颙思索片刻之后,选了一个不同的思路:“微臣以为,孝文皇帝最爱少子梁王。将贾谊升为梁王太傅,负责教导梁王,绝对称得上是重用。

    只是微臣以为,汉之天子大多动过改易太子的心思。孝文皇帝升贾谊为梁王太傅,恐怕也有为梁王铺路的意味在里面。

    只是梁王坠马而死,过于意外。

    贾谊因此悲痛愧疚,没过多久亦病死。倒并不是世人所传的那样,贾谊因为怀才不遇,抑郁而终。”

    朱祁钰点点头,这话也在理,看来王献和盛颙都是认真读过史书的。

    朱祁钰继续问道:“那你对改易太子怎么看?是该立嫡,还是立贤?”

    盛颙回道:“固应立嫡。”

    朱祁钰不依不挠,继续问道:“孙太后先生下恭让皇帝,继而废我母后自立。自我登基,拨乱反正,恢复母后名位。

    母妃将我过继给母后,以延续香火。

    那么我与大兄恭让皇帝,谁嫡谁贤?”

    盛颙闻言,恨不得狠狠地抽自己三个大嘴巴,好好的提什么改易太子、嫡贤之争啊,这不是请君入瓮、作茧自缚吗?

    一句话答不好,前途尽毁。

    这就考验三人的学识见解,以及在京多日,对于朝局的认知和判断了。

    盛颙又不是出自官宦之家,无人提点,如今就只能完全靠自己了。

    略一思索之后,盛颙咬了咬牙,硬着头皮回道:“按照圣人礼法,嫡庶之分,以过继之后的母亲为准。

    贞皇后是嫡后,圣上是贞皇后嫡子。

    自然以圣上为嫡长子,恭让皇帝为庶长子。

    恭让皇帝土木之败,有罪于国;圣上力挽狂澜、重振朝纲,自然是圣上为贤。

    圣上既嫡且贤,理应继统,子孙绵延,万世不易。”

    朱祁钰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王献和马文升:“两位爱卿可有不同意见?”

    王献和马文升都摇摇头。

    皇帝的态度都如此明显了,大家何苦再抬杠呢。

    再说皇帝已经占据了大义名分,你再抬杠,除了毁掉自己的前程,也改变不了什么朝局大势。

    朱祁钰笑道:“咱们继续谈贾谊吧,马爱卿讲削藩吧。”

    马文升心里也是无奈了,皇帝这想一出是一出,又要听自己讲贾谊削藩。你说王献好好的提贾谊削藩做什么,如果不是我文武全才、涉猎广泛,王献这飞刀我还真心接不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组织了一下语言,马文升也硬着头皮回道:“贾谊削藩策略的核心,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地。

    每代诸侯死后,就将其封地拆开,分散给他的儿子们。这样每个诸侯的土地都会越来越少,实力也会越来越弱。

    后世只知武帝朝的推恩令,却不知那只是将贾谊削藩策略换了个名称而已。

    孝文皇帝采取了这项策略,只是不声不响,做的十分隐蔽,在当时没有引起诸侯警觉。

    但是景帝登基后,他并不知道孝文皇帝与贾谊的谋划,选择了粗暴削藩,从而引发了七国之乱。”

    朱祁钰点点头,示意马文升继续说。

    马文升只得继续讲道:“虽然景帝鲁莾,但七国叛乱仅用了三个月便被平定。其原因在于,梁王刘揖死后,贾谊上书文帝,判断将来诸侯必叛。

    而诸侯一旦叛乱,朝廷必须牢牢守住梁国,遏止住诸侯国的攻势。然后待叛军疲敝,再由朝廷大军全力一击,方能一举荡平叛军。

    所以贾谊建议扩大梁国封地,大幅加强梁国军备,并且再派亲王镇守。

    最终孝文皇帝大幅扩张梁国封地,将嫡次子刘武从代国改封到梁国,并指定周亚夫为领军大将。”

    说到这里,马文升苦笑道:“后来的吴楚七国之乱,完全就是在按贾谊预设好的流程演绎。

    以有心算无心,吴楚七国那么强大的势力,三个月就全完了,实在太悲哀了。”

    朱祁钰满意地点点头:“这句话说的好,以有心算无心,四两拨千金,方是惊才绝艳的谋臣该有的风采。

    伱们三个这书读的都很不错,我心甚慰。

    你们三个先做两年中书舍人,兼任翰林院侍讲吧。平时替我处理政务,闲了给我讲讲书。

    之后我再放你们去六部历练。”

    三人闻言,连忙跪下谢恩。

    朱祁钰带着众人吃过饭,方才各自散了。

    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中午,奏本就像雪片一般飞到了凤阁之中。

    就连一向淡定的何宜都看傻眼了。

    弹劾大臣的情况很常见,但是文武百官如此大规模地弹劾皇帝,凤阁内的皇帝亲信们,倒还是第一次见。

    黄溥处理政务的能力极强,但是对于谋划定策,却不大擅长。

    所以黄溥、何宜平时配合的倒很默契,一个人负责谋划,一个人负责执行。

    面对这雪片般飞进来的奏本,黄溥就算撒手不管了:“行义,你说这要不要给陛下看?

    好好的,我真怕把陛下气坏了。你看看,这里面还有叶盛的奏本呢。

    原来叶盛也曾是陛下看好的中书舍人,结果他现在彻底变成了言官领袖,开始带头上书指责陛下了。

    这也就算了,竟然还有一批新科进士也跟着起哄。

    好好的非要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就没人劝一劝他们吗?

    哎,我是不知道怎么办了,行义你拿主意吧。”

    何宜闻言苦笑,现在岳正、陈鉴大部分时间都在兵部当值,黄溥又不肯背锅,那坏人就只能由自己当咯。

    想了半晌,何宜回道:“把所有相关奏本按其所属衙门整理好,放在御案上,等陛下阅视吧。

    不是什么大事,你们别紧张,陛下不会生气的。”

    黄溥、徐正、黄鉴闻言都彻底无语了:文武百官这都接近于逼宫了,你竟然还说不是什么大事。皇帝如果能忍住不生气,那胸怀涵养也实在太好了吧。

    (本章完).

    西宫娘娘玉灵月提醒您,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