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91章
施家兄弟姐妹五人, 施常青老三,上面有兄姐, 下面有弟妹,最是爹不疼娘不愛的。
五三年國家號招支邊開發最北九原省,那會兒施常青在燕城電廠做調度,可是讓人羨慕的坐辦公室的好工作。
那會兒剛建國不久,國家百廢待興,多少廠子都在招人,施常青又是高中畢業,雖他和施常志都是一樣的招工進廠,卻很快被提拔上去, 升上了手裏有些權限的調度員。
施常志初中都沒畢業卻不是家裏不給供,施有貴雖不看重二兒子, 大面上還是差不離的。
只是施常志打小就學不進, 初中沒念完就再不肯念書,那會兒還沒建國, 到處兵荒馬亂的,施有貴就給他送到了布莊裏當學徒。
建國後毛紡廠招工,也算對口, 施常志招工進了毛紡廠。
雖叫常志, 施常志這人卻胸無大志, 屬于安于現狀的人,兄弟倆同樣都是四九年底招工進廠,施常青一路往上走,他卻一直原地踏步, 在運料工的崗位上半步都沒挪動。
建國前施有貴一直給人管着鋪子,有錢人家有多重視兒子們讀書, 他都看在眼裏,也琢磨出來,要想子孫顯達就得讀書。
所以兒子們只要肯念書,他是都準備供到高中畢業。
大兒子讀不進,二兒子肯讀他卻瞧不大中,施有貴就更重視起小兒子來。
所以五二年施常偉高中畢業,因為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時,施有貴也沒催,反由着他在家閑呆了一年。
施有貴在工作上還是有幾分運道的,建國後他所在百貨鋪子的老板家大業大,也不在乎這麽幾家鋪子,把手裏的這些鋪子營生都上交了國家,直接并入了國營百貨公司。
他們這幫老人也都原地留用,他就成了百貨公司的倉庫保管,這可是個頂叫人眼熱的工作了。
因為這麽個工作,施有貴是有些人面的,所以小兒子施常偉一時找不到對路的工作,他也沒咋急,私下發動人脈四處打聽着,想着花點功夫總能叫他尋摸出個好工作來。
可惜世事無常,五三年開了年沒多久,一天喝了大酒後施有貴忽然就暈了,也是輕忽了,等送去醫院已經晚了,一個禮拜的功夫人就癱床上動不了,說話不利索,腦子也反應遲鈍,醫院說是腦梗後遺症,往後就這樣了。
趙三妹就招集子女商量接施有貴班兒的事兒。
按理這沒什麽好商量的,兩個女兒施常霞和施常琴都嫁了,且這會兒家業都是給兒子的,工作的事兒和她們無關,施常志和施常青都有工作,這個工作給施常偉接班就行了。
卻不想施常志夫妻根本就不答應,夫妻倆理直氣壯的說他們是長房,自古都是長房承家業,施有貴的工作就得給他們大房,這麽好的工作是要在長房代代相傳的。
施常偉已經暢想了好幾天他去百貨公司上班後的情形了,他都想好了,憑他的年齡長相留在庫房就是浪費人才了。
他準備辦好接班手續就申請轉到櫃臺上班,到時成了百貨商店的售貨員,那還不是什麽好條件的對象都随他挑。
現在施常志夫妻跳出來要給工作搶走,這哪能成,施有貴已經頂不了事了,施常偉就跑去把施家能主事兒的叔伯們都給喊來,讓給他這個被欺負小輩兒的做主。
可畢竟都是外房的,這些叔伯們能給施常偉做主的就是工作得給施常偉一個。
施常志夫妻也知道不可能兩個工作都占着,就表示可以把施常志的工作給施常偉接班,施常志接施有貴的工作。
施常偉哪可能看上施常志毛紡廠搬料工的活兒,要是找這樣的工作,他一個堂堂高中生何必幹等這麽一年。
兄弟倆互不讓步,争得烏眼雞一樣,施家的叔伯們怎麽勸都沒落好,幹脆也不惹那個閑氣,說這畢竟是這邊房裏的私事,讓趙三妹和施有貴商量着自己做主,就都撤了。
好好的兄弟為個工作就争得跟仇人一樣,阮靜秋那會兒正懷着第三胎,反應又大,家裏早晚的吵,她根本就休息不好。
施有貴做不了主了,趙三妹也不裝了,對阮靜秋苛待到了明面上,一天三頓都是清湯寡水的,卻背着施常青一家四口做好吃的,分頭給大兒子一家和小兒子偷偷端去吃了。
還好阮靜秋自己有工資,她也不是在錢財上計較的,就自己拿錢出來給自己的小家找補。
可就這趙三妹也不樂意,反過來倒打一耙說阮靜秋背着家裏吃獨食,總之阮靜秋在她那裏就是動辄得咎,做啥都是讨嫌的。
施常青沒想到老父一倒下,老娘連面上的水都端不平了,隐忍這麽些年卻換來妻兒不被善待,他也不是愚孝的,就提出該孝順的他都照做,要分家出去單過。
趙三妹似乎正等着他這麽說呢,很痛快的表示她倒是想施常青一房搬出去單過,只是家裏正是困難的時候,他這麽自己帶媳婦孩子出去過好日子,給老娘兄弟都抛下,這擱哪裏都說不大過去。
施常青就知不會這麽順當,問要他怎麽做才行。
趙三妹就那麽上下嘴皮子一碰,說她信施常青是有本事的,再找工作也不是難事,阮靜秋也有工作,他們小家的日子咋過都不會差,讓他把電廠調度員的工作給家裏兄弟留下。
施常青當場呆怔在那裏,他沒想到老娘會對他如此不顧念,竟是要把他的所有都拿去才放他走的意思。
他知道自己娶阮靜秋惹惱了家裏,可這幾年他工資一分不少的上交,家裏家外的事擔起多半。
和阮靜秋相依為命的遠方姑媽去世後,她更是賣了那邊的房子回施家這兒高價買了相鄰的屋,原來施家給的婚房也騰出來讓施常偉住了,這樣等于給家裏省了施常偉将來置婚房的錢,這對施家可不是小數目。
施常青沒想到自己夫妻誠心扒肺的待家裏,家裏卻要他傾盡所有。
若只有他自己,為了還生恩養恩,給就給了。
可現在他有妻有子女,讓出了工作苦的就是他們這小家了。
施常青對着盯着自己不放的老娘說了“不”。
趙三妹跟着就翻了臉,還空口白牙地說施常志初中都沒上完就是為了供他這個弟弟上學,現在施常志工作不如意,他這個得了兄長恩惠的就該回報,不然就等着一輩子被戳脊梁骨吧。
親娘這樣翻臉無情,他自覺該做的從未推脫,兄弟三人數他為家裏做得多,在親娘這裏卻未得半分認可,對施常青的打擊之大可想而知,心都涼透了。
正悲憤難言時,阮靜秋拉着他說就把工作給了,他們一家去九原支邊,只要他們夫妻齊心協力,就是千裏冰原也會掙出好日子過的。
看着丈夫眼裏的傷心失望,阮靜秋心疼了,也惱大了,她想帶着丈夫離施家遠遠的。
施常青被她的氣勢感染,點頭應了好。
而聽了他們夫妻的決定,趙三妹和施常志兄弟倆沒一個人挽留。
更過分的是,趙三妹跟着就說反正支邊九原都給分配工作的,這兩天她就給施常偉相親,讓阮靜秋把她的工作給施常偉對象。
這下就是施常偉都被老娘的要求給驚呆了,他還沒那麽厚顏無恥,忙拉着趙三妹說着急相不來好對象,再說工作是二嫂的,他不好要。
趙三妹這個要求把阮靜秋惹毛了,自持涵養很少和施家人計較的人,頭一次說了重話,說她只是嫁給了施常青,可沒賣給施家,若是施家待施常青好,一個工作給就給了,沒什麽大不了的。
現在一家子可着施常青一個厚道的刮個精光,一點親情都不念,說工作她就是給白扔了也不會留給施家,拉着施常青回了屋。
第二天大早施常青和阮靜秋報名了支邊九原省,夫妻倆都是高中畢業,之前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又表現出色,支邊工作最需要這樣的人才,報名處的負責人當即承諾到九原後夫妻倆都會被分配到合适的崗位上。
這邊沒問題了,回去後,施常青就帶着施常偉辦了接班兒,阮靜秋也去把自己的工作賣了。
家裏又收拾了三天行李,夫妻倆帶着三歲和二歲的施萍萍施彥銘,一家三口就這麽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奔赴九原的火車。
臨行時,施有貴也只是滴了兩滴眼淚,就閉眼裝睡過去。
只有施常霞和施常琴姐妹倆前來送行,姐妹倆在家裏根本沒發言權,即便看不慣老娘和兄長小弟的貪婪行徑,也只是不住地嘆氣流淚,說施常青太沖動,這去了那樣苦寒之地,再想回來就難了。
姐妹倆一人給塞了二十塊錢到阮靜秋手裏,讓他們路上買點可吃的給侄女侄子。
姐妹倆家裏日子都不寬裕,這點錢已是難得的心意了。
阮靜秋給錢推了回去,對兩個姑姐她還是念着情的。
好在同行的支邊人員都是熱心的,見夫妻倆帶着兩個小的,阮靜秋肚裏還懷着一個就敢往北邊去,就知道這是家裏有難處呆不下去了,都心生同情,一路熱心幫忙照顧着平安到了九原。
阮靜秋慢慢道來,施家三姊妹才知道這些過往。
再想到施彥銘上次回去看腿,那一家子退避三舍生怕沾上的作法,這樣的親戚根本就不用留着了。
施愫愫想到了,“爸,媽,咱家的兩間房有房證嗎?我這次去給要回來吧。”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