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零二章陶谦的路数
    得知卢植前来,作为东道主的荀爽自然盛情款待,但最高兴的,其实还是蔡邕。

    卢植和蔡邕乃经年故交,当年编修《东观汉记》的时候,两人就相互钦佩对方的才学,一时引为知己。

    如今故人重逢,一贯极少饮酒的蔡邕,席间也多喝了几杯,微醺之后便拉着卢植感叹着当年的风光岁月。

    宴会之后,众人各自离席而去。

    张恒回到房中,刚准备休息时,却忽听房门被人拍响。

    “子毅,开门!”

    刘备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张恒赶紧走上前把门打开,就见刘备皱着眉头道:“子毅,还没休息吧?”

    “玄德公有何要事?”

    张恒有些疑惑道,将刘备请入房中。

    “云长那边来消息了。”

    刘备叹了口气道,神情似有不悦,同时从怀中拿出了一封书信。

    “这么快就有消息了?”

    张恒有些不解地接过信件,打开一看,神情顿时变得怪异起来。

    当初荥阳之战结束后,张恒便制定好了计划。

    自己和刘备南下颍川,而关羽身率大军前往徐州,暂时驻扎在彭城观望动向。

    由于粮草充足,再加上徐州的局势还不明朗,关羽便没有急行军,而是让大军稳步前进。一千多里的路程,足足二十多天才抵达。

    然后,大军便遭遇了阻拦。

    跳出来阻拦大军的人,名叫昌豨,正是泰山四寇之一。

    说起这泰山四寇,还要追溯到黄巾起义之时。

    彼时天下大乱,朝廷疲于应对黄巾军,天下烽烟四起,便有英雄起于草莽,聚众起事。

    或是为了保护宗族,或是为了攫取利益,或是为了发展壮大,总是当时的泰山郡一带,兴起了数十股流寇盗匪。

    后经厮杀吞并,最终只剩下了四股比较强大的武装力量,分别是臧霸、孙观、吴敦、昌豨,被时人称为泰山四寇。

    黄巾起义被平定后,朝廷却威信大损,逐渐无法掌控天下,这四股力量便进一步发展壮大,动辄进攻州郡,杀掠吏民。

    后来陶谦出任徐州刺史之后,自知无力征剿,便采取怀柔政策,以任命官爵的方式安抚这四股力量。

    刚好四寇之一的孙观与陶谦同乡,当年征讨黄巾时,他便在陶谦麾下征战。如今陶谦有意招安,双方自然一拍即合,孙观和臧霸自此在名义上归顺朝廷,受徐州刺史陶谦节制。

    至于另外两股泰山贼,却是并未表态接受招安,仍旧屯兵于泰山一带。

    此番关羽大军刚到徐州地界,便遇到了昌豨的阻拦,按理说就该直接率军进攻,但考虑自己初入徐州,不好大动干戈,便赶紧派人来请示刘备。

    看完手上的书信后,张恒嘴角露出一抹冷笑。

    “玄德公,咱们该走了。”

    “走?”刘备皱眉道,“动身前往徐州?”

    “不错。”张恒点了点头道,“陶恭祖已经出招了,咱们总得应对,不然怕是会被人认为软弱可欺。”

    “那昌豨乃泰山贼寇,此事与陶恭祖何干?”刘备不解道。

    “玄德公真以为昌豨是自发而来?”张恒冷笑道,“咱们的大军刚刚抵达,昌豨便迎了上来,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咱们刚刚战败了号称天下无敌的西凉军,正是声名大振之时,昌豨这时候凑上来图什么,背后定然有人授意。”

    刘备眼中顿时闪过一抹明悟。

    “子毅,你是说这昌豨是陶恭祖的……”

    “不错。”张恒点了点头,“陶恭祖这几年治理徐州,虽广行仁义教化,但手段同样凌厉。昔日的泰山四寇,臧霸与孙观归顺于他,昌豨和吴敦又岂有幸免之理。”

    说白了,泰山四寇应该都是陶谦的武装力量,只不过名声较好的臧霸、孙观可以归顺。而名声较差的吴敦和昌豨,陶谦这个徐州刺史不想也不能接纳,便理所当然地当成了黑手套,处理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张恒矫诏刘备为徐州牧,陶谦明面上自然不能阻止刘备进驻徐州,这便又到了黑手套登场的时候了。

    如果不出意外,吴敦此刻怕是也已经率兵抵达了彭城郡周围,一旦两方开战,他必然第一时间加入战场。

    陶谦,你想玩是吧,那我就陪你好好玩玩。

    张恒眼中陡然闪过一丝锋芒。

    本来张恒还想着,陶谦如果识相,那就让他在徐州刺史的位子上一直坐下去,好歹落得个善终的下场。

    可如今看来,陶谦终究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

    那……就只能请你去死了。

    “玄德公,在下以为,咱们明日便起程赶往徐州。”张恒对刘备拱手道,“至于此间之事,则可以让子义率众护送荀氏迁往徐州。”

    这次来颍川,就是为了招揽荀氏,如今目的已经达到,再留在这也没意义了。

    荀氏家大业大,真要举族搬迁,没有个把月不可能收拾得完,刘备和张恒没必要跟着耗时间。

    至于成亲之事,眼下才只是开始提亲而已,中间至少还有半年的时间,便交给他们去操办吧,等荀氏举族搬迁后,在徐州成亲也是一样的。

    听了张恒的建议,刘备立刻点了点头。

    他本来也是个闲不住的性子,打仗的时候老想着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如今真闲了下来,又觉得浑身不自在,早就憋得难受了。

    “好,便依子毅所言,咱们明日就出发。”刘备点头笑道,“此去彭城千余里,咱们若是轻装简行,十日便可抵达。”

    见刘备同意,张恒当即开始了自己的安排。

    他先是分别去见了张温和荀爽,将徐州之事讲了一遍,而后又通知了荀攸、郭嘉等人,要他们抓紧时间收拾行装。

    也怪消息来得实在措手不及,导致众人听到消息后,一时之间都难以反应过来。

    不过军令不可违,当刘备和张恒达成统一意见之后,其他人便没有异议的余地,只好乖乖执行。

    次日清晨。

    刘备从太史慈麾下调来五百亲兵,带着张恒等一行人踏上了前往徐州的路程。

    荀爽、卢植、蔡邕等人则是一路相送到城外。

    临别之际,荀采却鼓起了勇气,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张恒唤到了一旁。

    “女荀唤我来有何吩咐?”张恒拱手问道。

    荀采轻轻一笑,却素手轻抬,从袖中掏出一个香囊递了过来。

    张恒见状,赶紧伸手接过,却发现这是一个崭新的香囊。

    再抬起头时,却发现荀采双目通红,顿时明白荀采应该是熬了一个通宵,亲手为自己亲手缝制了此物。

    “多谢。”

    张恒心中一暖,沉声道。

    这份情意,我记下了。

    荀采却摇了摇头,伸手问张恒将香囊要了过来,随即却走到了张恒身前,弯下腰来,亲手为张恒系在了腰间。

    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自然难免肢体上的接触,张恒甚至已经能闻到,荀采身上传来的阵阵幽香,忍不住有些心神荡漾。

    好在荀采心灵手巧,整个过程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将香囊和张恒腰间的玉佩系在一起之后,荀采这才抬头看着张恒,目光隐隐带着一丝不舍。

    “世兄……”

    话刚出口,荀采忽然觉得不妥,便改了称呼道:“子毅,此去万万珍重。”

    张恒重重一点头道:“女荀不必担心,我自会小心行事。”

    言罢,两人携手而归。

    又与送行众人一番告别之后,刘备和张恒翻身上马,正式启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