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回到市里的家,初二还要去外婆家。
只不过朱玉宁就没有去了,宋思睿自然也没有去的了。
不过是大家都不太想碰到那两家不做正事的亲戚。毕竟大家也是要顾及长辈的感受的,所以还不如不见的好。
反正也不差这一天,等人家走亲戚的时候,再聚餐也是可以的。
所以,大年初二的时候,陈家的客厅里是坐满了人。往年的话,可是没有这么多人的。
朱母看着不停往门口看的兄弟,嘴角的笑意都带了些讥讽。
离家近,工作的同事都是家附近的,也就是这么点子的好处了。
她闺女带对象回来,大包小包的,闺女特地准备给她外公外婆的礼物,让某些人的心又蠢蠢欲动了起来。
朱玉宁他们大年初一当天回到家,简单的擦了脸,泡了一下脚,炕热乎就休息去了
但是朱母可没有,而是在出了门,去了隔壁搭了棚子的梁家嗑瓜子唠嗑去了。朱母可不就听到了一点子什么嘛。
她的好外甥和外甥女,现在倒是对他们家有不少意见,明明是他们从小就躲着,走亲戚的时候,她十次能八次见不着人,关系又能有多好。
还被外人听了去,都传到巷子里来了。到底是年轻不懂事,这些闲话对他们朱家可没有影响,反而是他们小辈对长辈有意见,还是明眼人能看得出对错的,以后在这附近那是难找亲家了。
朱母还因为这个事情被问到了。
“诶,朱婶,你这亲戚走的也不怎么样啊!那些东西都白给了吧?”
“嗨,东西是给爹娘的。”
“那也是。老人嘛,都心疼孙辈。就可惜了,这莫名其妙就养出来了几个白眼狼。”
“没事,我家孩子多,也不指望别人家的娃能对我有多好。反正我该做的都做了。”
“也是这么个道理。”
旁边一婶子本来一直没说话,突然插了一句。
“街尾那家,到现在还在闹呢。自家孩子那么好,偏不好好养,现在之前帮着养的侄子都没影了,只能找亲生的闹。都闹到人家工作单位去了,那场面,啧啧啧。”
“不是吧?他们是不是脑子……有什么毛病啊?这工作也不好找,还真闹到孩子单位去,娃没工作了,对他们有啥好处?”
“他们咋想的我不知道,反正他们那亲生的儿子女儿,一个申请去了大西北,另一个随军去了。”
“人都跑了,他们这能不闹?”
那知情的婶子,嘴角勾起,笑容灿烂的继续说:“人家兄妹两早在家里区别对待的时候,就找上了妇联和学校,人家这么多年不回家,就是早就断绝关系了。只不过街尾那两傻子不当回事,当是在开开心心的培养好侄子呢!”
“哎哟,这人是傻得真的没谱了!”
“谁说不是呢……”
——
傻得没谱的人也不是只有这两个,还有陈家的大舅二舅两家人。
“都要吃饭了,大姐你家几个孩子咋还没来?难不成还要我们大家伙等他们不成?”先开口的是陈大舅。
陈二舅也是紧随其后,“那可不成,孩子大了该管着的还是要管的,说不听那可是得打的。人家都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嘛。”
朱母也只能在心底里骂上两句了,都什么玩意,她家几个孩子,都没让他们帮过忙,当年的粮也是她爹娘心疼她这个闺女的,也没见他们有多心疼爹娘。
家里能这么爽快的分家,那也是老人不想看到家里面闹起来的场景罢了。
“哦,这不是玉宁对象来过年嘛。这城里的娃就是坐不惯牛车,大巴车的,坐车的时候,吐的那叫厉害的。所以我让孩子们都在家休息了。毕竟也不好让人家客人自己在家不是。”朱母的说辞是早就想好了的。
然后在家的朱玉宁和宋思睿也是一整天都没有出门的,家里还有肉菜,也不需要出门去买。
回头人家问起来了,就说是晕车了难受休息了一天,那也是没有错的。
“是该好好休息,不过这身子骨真不行。你们做父母的可得好好考虑。这结婚了可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了。”
“学校老师,就是晕车而已。以后都在京市生活,没大碍。”朱母笑眯眯的回道。
“那两外甥呢。得老高了吧。”陈二舅话题一转,“我这也一年没见着两大外甥了。”
朱母更淡定了,“这也不好留闺女和人家小伙两人在家,街坊邻居可都看着呢。咱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可不能做出来那些子没脸的事情呢。”
“这话说的。都是大人了,自然是懂事了的嘛。”
“大姐,你也是看着小燕长大的不是……”
“还真不是,我想想,去年过年没见着,前年过年我也没见着,这看着长大的水分有些子多了。”朱母一脸认真的摆明了自己的态度。
“不是,你这……”
“砰~”陈外公给桌子来了一巴掌。
“吃饭。”
被打断了的陈二舅妈一脸的不高兴看向了陈二舅,陈二舅摇了摇头。
结果大家坐在饭桌前,陈外公来了这么一句话。
“自个孩子自个出力。自己没本事,要求人,也要拿出来个求人的态度。吃完饭就各回各家去。”
喜欢七十年代之知青奋斗记请大家收藏:七十年代之知青奋斗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七十年代之知青奋斗记请大家收藏:七十年代之知青奋斗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