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72.第七十二章
    “皇额娘,您,您身上怎么起火了?”乌云珠惊呼道。

    福临亦是一脸震惊:“快来人,快给皇额娘扑火。”

    宫人们手忙脚乱,连忙凑上前,匆匆忙忙,总算是将皇太后衣服上面的火扑灭了。

    还没来得及歇一口气,又起火了。

    连连续续三四回,才彻底扑灭了火。

    皇太后这么精明老练的人,一时都懵住了,站在那里惊慌失措,后头才反应过来。

    怕是董鄂氏这个贱人早早就识破了她的计划,故意按兵不动,实际上已经在用磷光粉算计她了。

    她想明白了,赶紧回到大殿内,不让太阳晒到她,引起磷光粉燃烧。

    “皇后,哀家真是小瞧了你。”

    乌云珠一脸无辜的样子,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抬眼直视着她。

    “皇额娘,儿臣是哪里做得不对?您要这样说儿臣。若是儿臣有不妥的地方,还请皇额娘指正,儿臣一定虚心听教,知错就改。”

    听着董鄂氏一口一个“儿臣”,皇太后的心里愈发堵了,心中闷闷,郁郁极了。

    偏生不孝子福临极其护着董鄂氏,眼里只能看得到这个贱人,何曾将生他养他的皇额娘放在眼里?

    她不信,董鄂氏做的手脚,福临一点也不知情?

    皇太后越想越气,看着董鄂氏那得意洋洋的笑容,心中那团怒火燃烧得愈发旺盛。

    气福临偏宠董鄂氏,气董鄂氏反算计了她,气自己丢脸。

    许是一下子气血翻涌,皇太后一口气没上来,竟然直接晕了过去。

    皇太后晕倒,场面顿时乱了。

    乌云珠和福临连忙让人将皇太后送回慈宁宫,请太医速速诊治。

    好在册封大典已经礼毕,乌云珠已经在众人见证下拿到了属于她的宝册、凤印,是名正言顺的中宫皇后。

    然而,众目睽睽之下,今日皇太后可是出了大丑了。

    底下的后宫嫔妃、皇亲宗室、朝臣命妇看得清清楚楚,皇太后身上莫名其妙着火,不禁让人议论纷纷,揣测不断。

    流言蜚语瞬间传遍了前朝后宫,甚至民间都有说法。

    传来传去,事情愈演愈烈,竟然有人说皇太后这是遭受了“天罚”。

    定是她做了什么危害大清江山的事情,引得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要让她受一受“火刑”,警示众人。

    听到此等流言,皇太后刚刚苏醒过来,又被气得晕了过去。

    慈宁宫这会都是一团乱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承乾宫上上下下喜气洋洋,他们如今是皇后娘娘的奴才了,便是走出去,都能被人尊称一声。

    内间,福临一把将乌云珠揽入怀中,下巴靠在她的肩膀上,说话的时候逗得乌云珠直觉得痒。

    “珠儿,你今日有些莽撞了。若是皇太后当场拿出证据证明是你下的狠手,只怕会惹祸上身。”

    福临一脸担忧,又有些庆幸,庆幸皇太后当时晕倒了,不然恐怕他要出手了。

    乌云珠放松身子,尽情地依靠着他,眼里的笑意都快溢出来了。

    “我知道,有你这个后盾,我怕什么。况且,我知道你的打算,可是平白无故将皇太后送去五台山,怕是会引得天下人说你不孝。如今,这样就有了借口。”

    “知我者,珠儿也。”

    福临感动不已,一双眼睛满满都是她的身影,充满了爱意。

    “以彼之计,还施彼身。皇太后自作自受,怪不得旁人。”

    他实在是不能再留皇太后在后宫。

    皇太后总是针对珠儿,每多待一天,珠儿受到的风险便又多一层。

    故而,他思前想后,决定送皇太后去五台山潜心学佛。希望能够感化她,让她放下对于权势名利的重视,放下执念。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困住皇太后,不让她有机会伤害珠儿。

    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对策。

    见他眉头紧皱,乌云珠轻轻抚平他的眉毛。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身为人子,你没办法真的对皇太后做什么不孝之事。你又一心想要保护我,不得不送她出宫。”

    福临浅浅笑着,很高兴,珠儿和他始终站在一边。

    等到皇太后终于冷静下来,可以面对事实的时候,外面的流言已经满天飞了。

    无外乎是说,她不慈不仁,遭受天谴。

    皇太后目光阴沉地看着站在跟前的顺治,老泪纵横。

    “哀家是做错了什么?你如此狠心决绝。你若是有心,想要压下流言又有何难?大不了将那些人通通治一个不敬皇权的罪名?”

    “皇太后。”

    顺治淡淡道:“到了这个时候,您还是不思己过,反而怪罪他人。”

    “当初废后之时,朕就有言在先,您若伤害珠儿,朕不会留情面。”

    闻言,皇太后脸色有些不自然。

    她微微咳了几声,一副虚弱的样子,“福临,你在说什么,哀家听不懂。”

    “皇太后不用懂。您就是懂得太多了,才能想出磷光粉这等狠毒的法子,您这是要毁了珠儿!”

    顺治眼眸里满是愤恨之色,对皇太后积攒了太多太多不满,终于压抑不住了。

    “五台山环境清幽,那里的大师精通佛法,朕觉得送您去五台山修佛,颐养天年。”

    这个消息像是惊天大霹雳一样劈在皇太后头上。

    “福临,你竟然要赶哀家走?”

    “是。您与珠儿,我选她。”福临眼神坚定,他做了遵从内心的选择。

    皇太后气急败坏,死死地盯着他,想要找出一丝不忍,还是失败了。

    她冷笑:“好啊!还是皇帝狠心。可哀家不是任人拿捏的。哀家身后有科尔沁部落支持,有朝堂上的势力,有权有势,你想要哀家走,没那么容易!”

    顺治早有准备,拿出了两份奏折。

    第一份,是写着所有朝堂上皇太后的人的名字,一目了然,已经慢慢被顺治一一拔除。

    第二份,是科尔沁亲王吴克善请求顺治归还他的嫡女静妃回科尔沁,最好能送回废后琪琪格和妹妹淑惠妃。以此为条件,他不再过问皇太后相关事宜。

    “哥哥!”

    皇太后不敢置信地看着,泪流满面,眼神里有怨恨有后悔,更有的是不甘。

    她苦心为母族筹谋,掏心掏肺,一心一意地提拔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为此,她屡屡舍弃福临的利益,母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她都可以不在意,因为她自始至终坚信她是对的。

    可这第二份奏折,白纸黑字,狠狠地打了她的脸。

    苦心孤诣,结果竟然换来的是哥哥的背弃。

    皇太后苦笑连连。

    她这一生真是失败啊!

    先帝不爱,儿子不孝,哥哥不怜,算计来算计去,历经风雨几十年,竟然落得如此下场,要到五台山度完余生。

    “皇太后,您机关算尽,一心针对珠儿,朕不想将事情做绝,您到五台山安享晚年,吃穿用度一应俱全。”

    这时,皇太后才猛然惊醒。

    “皇太后。”福临竟然叫她皇太后了,从前还是皇额娘、皇额娘地叫着。

    她深切明白,母子之情的缘分已经尽了。

    “哀家后悔了,福临,你可不可以再给哀家一次机会?”

    许久,顺治才道:“五台山是个好地方。”

    说完,他转身离去。

    徒留皇太后流下落寞的泪水。

    ——

    这日天高气爽,阳光明媚,蔚蓝的天空,伴着徐徐微风,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紫禁城城门上,乌云珠和福临目送着皇太后一行人渐渐走远,车轮流转,将皇太后和她的贴身侍女苏茉儿带去了五台山。

    对外则是宣称皇太后为国祈福,护佑大清。

    乌云珠眼里心里都笑开了花,尤其是看到皇太后临走前那极其不甘心的神情,越发高兴。

    果然,自己的快乐就是要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憋屈了这么久,终于送走了皇太后,从此,后宫清净了。

    “珠儿,我现在只有你了。”福临百感交集。

    见他神色有些落寞,乌云珠神秘地笑了笑,娇嗔地说道:“福临你说错了,现在不是一双人了,而是三个人了。”

    什么!

    福临一下子都惊呆了,眼神直直地看着乌云珠,想要确认自己有没有理解错。

    乌云珠直接拿起他的手,放在自己的小腹上,嫣然一笑:“太医刚诊脉出来,才一个多月。”

    闻言,顺治喜上眉梢,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将所有不好的情绪一律排出。

    送走了皇太后,他又迎来了一位亲人。期待已久的孩儿,身上带有他和珠儿的血脉,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孩子会长大,会跑会跳,会甜甜地对他笑,会依赖他亲近他。

    想到这,福临扬着眉,眉眼间难得带上如此张扬的笑意。

    登基这么多年来沉淀的成熟和理智仿佛在一瞬间消失不见,只留下得意的少年气。

    他贴在乌云珠的耳边,坚定而又诚挚地说道:“谢谢你,珠儿。”

    是她,给了他一个家。

    这个家,温暖美好,让他有勇气去对抗整个世界,对抗皇太后,只为守护心爱的人。

    乌云珠浅浅笑着,笑意温柔,所有碍眼的人都已经除去,所有不好的事情都已经成为过去。

    她眼神明亮,对福临说道:“走吧!咱们回宫,我让小厨房备了你最爱吃的绿豆糕。”

    “好。”

    福临笑着回应。

    他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欢喜、怜爱等种种复杂情绪。心底名为爱意的大树已经枝繁叶茂,郁郁苍苍,不可除去,他亦不想除去。

    世界千万种美好,他独爱乌云珠。

    ————

    清史稿记载。

    孝献皇后董鄂乌云珠,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董鄂鄂硕之嫡长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

    顺治十三年选秀,顺治帝独独钟情于乌云珠,只选中这一位秀女。

    顺治十三年八月初一,乌云珠进宫,初为贤妃,居承乾宫。压过一众嫔妃,成为实至名归的后宫第二人。

    同年八月二十八,乌云珠封皇贵妃。仅仅不到一个月,乌云珠累进至皇贵妃,深得帝心,宠冠后宫。

    自从乌云珠入宫以来,顺治帝独宠一人,再无其他嫔妃。

    顺治十四年七月十四日,顺治帝废掉博尔济吉特氏皇后,随即立乌云珠为皇后,封号“元”。

    顺治十五年三月初七,乌云珠生清惠宗爱新觉罗承稷。顺治不忍其再受生育之苦,只生一子足矣。

    顺治三十五年,顺治退位,年仅二十岁的皇四子承稷继位。

    顺治则带着皇后游山玩水,赏天下美景,品天下美食,做一对平凡的夫妻,幸哉乐哉。

    承稷登基之后,改年号为昭文。其文韬武略,样样出众。在位期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大清蒸蒸日上。

    一个属于他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