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4章 各方新局面(2)
    当然,刘顺并未告诉刘坚,再过几年天子就要开始卖官鬻爵。

    有些钱终归是省不下来的

    就比如给天使的打赏钱,以及给属下的赏赐钱。

    天子封官,主公赏钱,天经地义。

    大汉国库空虚,刘坚手下人立了功无法从天子那拿到赏钱,刘坚这个作主公的可不能吝啬,不然人心立马就得散。

    七百万钱,听起来很多,给崔家都能买个三公之位,还得省下二百来万。

    可刘坚手里这七百万钱,除了赏赐有功将士,还要用来支应各类开销、修补兵甲、招募更多士卒、分买土地、采购物资、雇佣匠人等等。

    鲍信已经向刘坚明确表态,他将返回泰山老家。

    刘坚先前与鲍信关系闹僵,早就猜到鲍信不会留在此地。

    再者,虽然刘坚还未公布其手下各统领将来会担任何职,鲍信相信刘坚绝不会再重用自己。

    与其受人冷落,不如主动抽身。

    凭鲍信的出身,在泰山郡不愁捞不到一官半职。

    鲍信离开后,刘坚立即召开“升官大会”,并在第一时间将甄逸任命为郡功曹。

    能担任一郡功曹之人,其背后势力必然要在本地有着雄厚影响力。

    甄逸出身无极甄氏,功曹之职实至名归。

    再者,刘坚收降大几千山民,人人都是“嗷嗷待哺”的状态。

    放眼整个中山郡,能为如此多张嘴提供充足补给的也就无极甄氏一家。

    无极甄氏当然不会无偿提供粮食,甄逸获得功曹一职是一个条件,分得一半山民则是另一条件。

    刘坚明知甄氏在狮子大开口,却也无法拒绝。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手下之人还得有模有样地纷向甄逸献上恭贺之词。

    同在场内的刘顺则默默不语,每个人会被委任以何种官职,其中有何种交易内幕,他早就清楚,心中并无波澜。

    接下来,冥琛被任命为郡丞,于谦为郡司马长史,最核心的三人就此定下。

    剩下的职位,除了任秀被任命为兵曹掾史外,其余的还需要与郡中各大势力沟通过后才可正式确定下来。

    最让人意外的任命还要属刘坚对于钟丸的安排,刘坚将钟丸任命为少府史兼任市掾,总典守相私家财务出纳的同时,还能监管市场贸易。

    在一般郡内,市掾可能算不得什么“大官”,可在商业极为发达的中山郡,市掾可是实打实的“实权派”。

    此项任命一出,引得众人一阵议论。

    其中缘由刘坚并未多做解释,可刘顺知道,自己师兄这是要让钟丸当“镰刀”。

    如果用一个更好理解的词,那就是“白手套”。

    刘顺不知道天子给刘坚的秘密信笺中的完整内容,但八九不离十,肯定与充实少府有关。

    原本,刘顺是要将钟丸这种“小人”找个山沟埋了的。

    目前看来是没机会了,钟丸摇身一变,洗白了身份成为有官身之人,还是郡守心腹一类,寻常情况下,刘顺肯定是没机会杀他了。

    前日,刘坚曾与刘顺私下谈到一事,让刘顺倍感惊异,他也因此得知皇室财政之窘迫。

    天子刘宏在密信中非常委婉地提到了一件需要刘坚帮忙之事——就地安置故中山王刘稚的王府中人。

    当时,刘顺有些难以置信地问刘坚:“王府中人?也包括王后、王妃吗?”

    刘坚许是替刘宏感到羞臊,脸红顿时就红了起来,“师弟有所不知,我大汉近些年天灾不断,国库空虚,少府内更是鲜有余财。中山王驾鹤西归,留下一府邸的”

    刘坚想到刘稚府邸上千多名妃子、伶人、仆婢,真是感到难以启齿。

    他同为皇室宗亲,对于刘稚这种奢靡无度的生活深恶痛绝。

    “总之,”刘坚打了个圆场,“陛下不想让中山王的妃子、后代回洛阳接受皇家供养。”

    刘顺问道:“那陛下的意思是就地安置?”

    刘顺没有说“改嫁”,因为他知道刘宏没让刘稚的女人们陪葬就不错了,想让她们改嫁绝不可能,皇族的尊严不能丢。

    刘坚唏嘘道:“想那中山王坐拥富庶之地欸!陛下确有此意,可为兄一直想不到如何安置数量如此之众的女子。”

    刘顺倒是有个好办法,但他估计刘坚也能想得到,比如,让年轻妃子去当女闾。

    但这比让她们改嫁还侮辱皇族

    刘顺明知刘坚在向他询问解决办法,可他竟一时间也想不出来。

    二人就这么陷入了尴尬的沉默之中,各自冥思苦想。

    刘顺突然砸拳在自己手掌,“师兄!我想到了!”

    刘坚被吓了一跳,问道:“师弟可是有法子了?”

    “有了,有了!”

    刘顺想到自己曾与老师刘洪整理过需要改良的现有机械设备,其中就包括织机。

    刘顺依靠前世的知识对织机提出过改良建议,刘洪也曾表示认可。

    “师兄何不成立一织造局,将所有王府女子都安置在其中。如此,她们可以自食其力,不需师兄徒耗钱粮喂养。正巧,师弟与老师先前对织机进行了改良,师兄可以直接制造出来新机,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检验。”

    刘坚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他根本不懂如何织布,更不懂织布机是如何制造、运作的。

    他拿着刘顺画的“三锭脚踏纺车”去找当地工匠,询问他们是否可以打造。

    工匠只看了一阵图纸便表示没什么难的,他们甚至懂得运作原理,还提出了不少合理建议。

    同在现场的刘顺心中不由赞叹:这些匠人实在厉害,他们缺的不过是一次点拨二人。只要将“技术理念”这层窗户纸捅破,打造机械简直易如反掌。

    正如刘顺所想,这些工匠欠缺的从来不是手工技术与对机械构造的认知。

    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劳作,让他们的手工技术无比精湛,让他们对机械构造的认知无比深刻。

    他们所欠缺的,也仅仅是那一丝,听起来微不足道的“创意”。

    从杜诗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将水利生产引入冶铁产业已经过去一百四十年,可水力轮机到现在都没有出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