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作为曹化淳带出来的人,同时曹化淳又是崇祯现在器重的人,这样的情况下,王承恩当然不会隐瞒。
于是,王承恩将崇祯偶遇仙师徐浪,徐浪能知晓过去未来,等等事情,除了某些不和谐的细节,一五一十的,全部告诉了曹化淳。
听完王承恩一席话,曹化淳恍然大悟。
他们这几个太监同时受到重用,原来是受了仙师的提点啊。
皇爷前后判若两人的表现,原来也是受了仙师的提点啊。
从这一连串操作的效果来看,这个仙师,果然非同寻常。
如果有机会的话,以后必须多亲近亲近这个仙师才得了。
……
第二天下午,崇祯拿到了将作监赶制出来的金子牌匾。
带上手谕和银子,冒着鹅毛大雪,再次启程,去往西峪村。
牌匾,手谕,入股,正是徐浪对崇祯提出的三个要求。
现在崇祯一一的给与满足,只要能够拯救大明,这点事又算得了什么?
其他的都是原班人马,一回生两回熟,都已经不是第一次去西峪村了,并不觉得有什么稀奇。
但是刚刚调过来,担任崇祯贴身护卫工作的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却是非常的懵逼。
“王公公,不知陛下这是去往何处?”
趁着中途歇息的时候,李若琏悄悄向王承恩打听。
这是去往大明历代皇陵的路,但是,随行人员根本没带祭祀的用品啊。
明显不是去祭拜的。
而且连銮驾都不带,所有人都是一身便装,神神秘秘的。
都是经仙师推荐,入了皇帝法眼的人,王承恩决定向李若琏透露一点消息。
“陛下这是去寻访仙师呢。”
“李同知可能还不知道,你之所以受到陛下的看重,正是受了仙师的推荐。”
要不然,你小子云里雾里的,发达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仙师的提携之恩,必须要记住了。
李若琏震惊:
“仙师是何人,他认识李某人?”
王承恩提醒道:
“仙师能洞察天机,知晓过去未来,明辨忠奸。”
“仙师说你能够以身殉国,是不可多得的忠臣,所以陛下才会重用你。好好珍惜这份机缘吧!”
李若琏如梦初醒:
“谢王公公提点!”
“不知待会儿,我能否当面向仙师致谢?”
李若琏其实是今年刚刚通过武举考试,拿下武状元进入的锦衣卫。
但是由于跟脚浅,又没有靠山,虽然获得了指挥同知的官职,但是,锦衣卫上上下下其实没多少人把他当回事。
所以接到调任的时候,李若琏百思不得其解。
自己怎么就被皇帝看重了呢?
要知道,贴身侍卫那可是皇帝最亲信的人,才可以担当。
他一个今年刚刚入职,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的新人,何德何能?
现在终于明白,原来是受到了这位仙师的举荐呀。
“近期应该不行。”
王承恩估摸着,答道。
万岁爷还要在仙师的跟前装徒弟呢。
除了之前的方正化,也就是他这个大伴可以见仙师的面。
方正化那是误打误撞没提防,如果可以的话,万岁爷肯定不希望有第三个人知道,他屈尊纡贵给别人认小的事情。
李若琏很遗憾:
“有机会,我一定要当面致谢仙师。”
如果不是仙师的举荐,他这样的角色,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出头呢。
而且,连皇帝都如此言听计行,这位仙师绝对是一位世外高人啊。
能瞻仰一下仙师的风采,沾沾仙师的仙气也好啊。
到了西峪村的外围。
崇祯停了下来:
“李若琏,你在村子外面警戒就行。没有我的命令,不得进村,更不能扰民!”
这要是惹恼了仙师,或者漏了陷,大明都可能要完的。
“遵旨!”
李若琏连忙领命。
丢下了李若琏和他带来的一个总旗的锦衣卫,崇祯这才下了轿子。
只带着王承恩一个人进村。
大雪的天儿,大明皇帝只带一个太监出行,饶是王承恩已经事前提了醒,此时看着崇祯的背影,李若琏还是被惊掉了下巴。
百官若是知道这个事情,估计要三尸暴跳。
由此也可以看出来,这位仙师圣眷之重,即使昔日帮助太祖开国的刘伯温,恐怕都要有所不及。
一波熟悉的送礼操作之后。
崇祯来到了徐浪的庄园里。
却发现,徐浪正躺在厅子里的躺椅上睡着了。
王承恩就想上前叫醒徐浪。
崇祯拦住了王承恩。
礼贤下士不耻下问,也必须要有一个礼贤下士不耻下问的姿势才行,对不?
君不见周文王为姜子牙拉车八百步,刘备为诸葛亮三顾茅庐?
足足一刻钟之后。
徐浪才悠悠醒来:
“哟,徒儿来啦?怎么不进来啊。”
睁开眼睛,看到崇祯和王承恩站在外面,徐浪有点不好意思。外面下着雪呢。
他就是躺着躺着睡着了。
也就是他没睡太久,要不然就太失礼了。
“师父,您醒了?”
见状,崇祯才笑吟吟的走了进来。
“师父,这次我给您带来了好消息。”
“您看这是什么?”
在崇祯的示意下。
王承恩扛着牌匾走了进来。
一看这个架势,徐浪难以置信:
“你是说,崇祯皇帝答应我的要求啦?”
崇祯的脸上,带着得意:
“崇祯皇帝不但一一的重用了你推荐的人才,而且还全部答应了你的条件。”
“看吧,这是崇祯皇帝亲笔题名的金匾,师父你可以放心了吧?”
朕可是一个从善如流的明君呢,哪里是你口中的那个生性多疑,刻薄寡恩的庸君?
崇祯亲自揭开了牌匾上的红布。
然后又将手谕和几张银票,放在了徐浪的面前:
“这个是崇祯皇帝的授权手谕。”
“这是皇帝和王承恩入股的本钱,全部用的华商钱庄的银票。在钱庄的任何一个分号,师父可以随时把银子取出来。”
看着眼前的金光闪闪的牌匾,明确授权的手谕,以及两万五千两的银票,徐浪有点怀疑人生了。
崇祯皇帝竟然全部答应了他的要求?
这画风……似乎有点不对啊。
历史上的崇祯,生性多疑,求全责备,官员稍有闪失,就会被下狱问斩。
但是自己遇到的这个崇祯,怎么这么好说话呢?
莫非,自己遇到的,是一个假的崇祯?
但是看着金子牌匾上的字迹,徐浪可以断定,这是崇祯的亲笔真迹无疑。
前世徐浪是看过崇祯的书法真迹的。
《九思》《行书七言联》等书法作品,足以让那些现代书法家汗颜。
“崇祯真的全都答应了?”
徐浪兀自不敢相信,瞪着牌匾银票发愣。
“不信你可以去打听打听,这是不是崇祯皇帝的手迹,我想,这个天下还没有谁胆敢假冒皇帝的笔迹。”
崇祯不厌其烦的,给徐浪解释。
能克服心魔,做出这些事情,崇祯都替自己感到自豪。
朕为了大明,为了华夏,还是可以牺牲自我的!
“这两万两银票,是崇祯皇帝的。这五千两银票是王承恩的。有皇帝和王承恩撑腰,师父可以放手施为了。”
“也罢!”
徐浪这时终于承认了一个事实。
或许是他穿越带来的蝴蝶效应,这个崇祯比历史上的崇祯,好说话多了。
“师父我为了华夏之气运,就拼一把吧。”
说实话,如果崇祯皇帝和历史上一样刻薄寡恩,多疑嗜杀,徐浪绝对不敢趟这个浑水。
什么家国大义,有自己的小命重要吗?
但是现在气氛都衬托到这儿了,徐浪就没有理由退缩了。
“即日起,我将成立‘大明皇家农投公司’,推广土豆种植。”
看到徐浪的表态,崇祯心中大喜。
这样一来,大明有救了!
徐浪也不含糊。
立即拿出纸笔,写了一份出资入股协议书,交给徒弟:
“这个你转交给崇祯。”
想了想,徐浪又道:
“如果你信得过师父,多少投点银子进来。有赚无赔。”
毕竟凡事都需要这个徒弟上达天听。
不给徒弟一点好处,万一这个徒弟半途撂挑子不干就麻烦了。
崇祯心中一阵肉痛,都说了国库内帑都要饿死耗子了。
朕哪里有那么多钱投进来?
但是于情于理,他这个徒弟如果不投一点钱进来,好像又说不过去。
“徒儿身上没带钱。”
徐浪摆手:
“没事。你我是什么关系?赊账都可以。”
“本钱可以从未来的收益里面扣。”
崇祯喜出望外:
“这怎么好意思?”
实际上,他那两万两银子,都是典卖了皇宫里的值钱物件换来的。
能省个几千两,那也能缓解他不小的压力呀。
徐浪淡淡一笑:
“没事。这样吧,你也和王承恩一样,出资五千两,占股5%怎么样?”
股份和王承恩持平,师父也算是对得起你这个徒弟了。
崇祯连忙点头:
“够了。”
这个农投公司到底能不能成,多少还有点疑问呢。
此时的崇祯,可不敢贪心。
紧接着。
崇祯趁机问出了他最关心的其中一个问题:
“师父,你说的解决财政危机的法子是什么?”
徐浪淡淡一笑:
“这个其实简单。”
“依葫芦画瓢,再成立一个‘大明皇家商贸公司’就行。”
“商贸公司?”
崇祯不明白徐浪的意思。
徐浪把小煤炉,放到了崇祯的面前:
“这个不就是一个摇钱树?”
“京城百万百姓,冬天每天要烧多少煤?每人买你十颗煤球,一颗煤球赚两文钱,你会赚多少钱?”
“况且,师父赚钱的法子多的是,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酿酒,玻璃,香水,水泥……如果铺开来做,还不财源滚滚?
以前徐浪怕被人当肥羊宰了,即使是酿酒,也只是在西峪村里小打小闹,但是现在,如果有了皇帝的撑腰,徐浪就可以放手去做了。
“……”
闻言,崇祯瞬间瞪大了眼睛。
因为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百万人口,每人一天给他赚2文钱的话,一天他就可以赚两万两白银。
他投出去的本钱,一天就可以直接回本!
一个月就可以赚6万两白银!
这个时候,崇祯突然嫌自己的股份有点少了。
大明现在一年的赋税才多少收入啊?不到四百万两!
也就是说,单单一个煤球的生意,一年赚的钱就比大明一年的赋税收入还要多!如果有那么多的财源,他这个大明皇帝,何至于整天焦头烂额啊!
当然了,由于他只占2%的股份,分到他手上的钱,不会是全部。
而且京城百万百姓,也不一定全部买他们的煤球,但是,即使是折上折,煤球这个生意也大有搞头啊!
还有,师父说了,他还有很多赚钱的路子,这要是每一样每年都能够进账几百万两,那往后国库不得富得流油?
不敢想不敢想!崇祯简直不敢想了!
想到这样的前景。
崇祯恨不得立即再给徐浪题字:
“师父,你怎么不早说,我请王承恩让万岁爷直接给你写两个牌匾!”
徐浪摊手:
“我不知道徒儿你这么手眼通天啊。”
连皇帝和王承恩的路子,都可以轻易的走得通。
这个徒弟不一般。
闻言,崇祯高兴的直搓手。
仙师终于开始夸他了,呵呵……
王承恩的下巴,此时也掉了下来。
此前他还觉得,这一回他可能投了冤枉钱。
但是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啊。
他算术确实不太好,但是如此简单的一笔账,他还是算得出来的。
最多两个月,他投资的五千两银子就可以回本。
接下来,他每个月就可以有几千两银子的进账,而且这可是干干净净的钱,有万岁爷背书的。
往后余生,他都不需要为银子的事情发愁了!
崇祯真想立即返回皇宫。
马上把大明皇家商贸公司的事情,也办好了。
但是大老远的,出来一趟也不容易。
崇祯这时猛的想起了另一个心腹大患:
“师父,你说明年十月,建奴就会入关,我们应该如何抵御呢?”
仙师能够知晓过去未来,但是奈何崇祯还是没有应对之策。
朝中那帮大臣,扯皮吵架争权夺利都是一把好手,但是说到治世救国,一个个都是酒囊饭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