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章 鸭嘴鱼
    徐爱林规律的抖动着手里的木棒,心想下次再来,一定要带个小马扎。

    蹲的时间长了,双腿就开始发麻,再加上西北风一直刮,滋味真是不好受。

    木棒忽然被牵引着往前窜动,感受下力度,徐爱林心中大喜。

    “有了!”

    直起身来,与洞口保持垂直,猛地发力。

    一条背部呈灰绿色,满布黑色斑点的鱼就被拎了上来。

    这鱼异常凶猛,一出水就不停扑棱着,正盯着洞口瞅的陈兵,没防备的被甩了一脸水。

    将鱼扔在冰面上,徐爱林左手按住鱼头,右手去解蹶哒钩。

    “五哥,这是啥鱼啊?咋这么大?我从来没见过!”

    陈兵用胳膊比量了下,好家伙,都快半米长了。

    “这叫狗鱼,咱这儿老辈儿人管它叫鸭嘴。”

    这鱼是鲑鱼属,学名叫黑斑狗鱼,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冷水鱼。

    因其头前部扁平,吻似鸭嘴,故而得名鸭子鱼,鸭嘴鱼等。

    不是陈兵没有见识,实在是这鱼的生活习惯,正好跟他们这边人相反。

    这鱼春季产卵,会洄游到河口,水面刚开化就离开了。

    繁殖期结束时,又正赶上农忙,没人有空去捞它们。

    等到人空下来,天气又冷了,大家都开始猫冬不出门。

    也就是他们这边的人,没那个口福。要是放在北面的乌苏里江,或是南面的松花江,这鱼可就没那么幸运了。

    徐爱林将鱼拿起来,掂了掂重量,能有三斤多。

    随手扔进了竹筐内。

    这条算不上大,还未成年,鸭嘴鱼成年最差也能长到四斤左右,一条鱼去掉内脏,足够一家五口人吃。

    据说,还有人捕到过二三十斤重的,可能是他们这边水浅,反正徐爱林是从来没见过。

    前世他钓过最重的一条,也就八斤四两,足足换了一个月的生活费。

    “五哥,这鱼好吃不?”

    陈兵忽然来了兴致,林业工人绝对算得上高收入,但也达不到顿顿有肉的程度,对于肉的向往还是很强烈的。

    徐爱林再次下钩,“这鱼啊,那是贼拉带劲儿,给山珍海味都不换。”

    陈兵挠挠头,“听你这么一说,那肯定比猪肉炖粉条好吃!”

    山珍海味是啥他不懂,在他的认知里,最好吃的菜就是猪肉炖粉条了。

    “晚上回家,让大娘给你炖上,沿锅边贴一圈苞米面大饼子,保你香出鼻涕泡!”

    徐爱林笑嘻嘻的调侃道,只不过这话一说完,他自己也不由的咽了咽口水。

    自打15年搬到城里,使用上天然气,就没了做铁锅炖的条件。

    饭店倒是有,可他一个月那点退休金,还得攒着去医院用,哪里能舍得下馆子。

    虽然现在不如三九天那么冷,但毕竟没出正月,半小时左右,洞口处就有要结冰的趋势。

    见这边洞口半天不上鱼,徐爱林果断转移钓点。

    也将蹶哒钩交给了陈兵,自己则是又回家制作了一个。

    两人一起下钩,速度就变得快了很多。

    日头渐渐高起来,天气终于暖和点。

    竹筐也差不多装满,能有十几条,重量少说也有六七十斤。

    徐爱林收了工具,“走,咱俩去集市,把鱼卖了。”

    “啊?这鱼不是咱自己吃的吗?咋还要卖呢?”

    徐爱林翻了个白眼,也不知道这小子是真傻,还是在装傻。

    在外面冻了三个多小时,难不成就为了吃啊?

    一辆破旧的二八大杠,徐爱林驼着陈兵,陈兵背着筐。

    灯塔公社大集,刚放开经营的那年,只有两三户摆摊的,

    因为地处东盛林场和铁路采石场之间,很快规模就迅速扩大,形成了百来米的规模。

    逢一三五开集,猪肉蔬菜,花椒大料,针头线脑,应有尽有。

    徐爱林他俩赶到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半,虽然很快要散集,但人气依然不减。

    大爷大妈们精明着呢,就赶着这时候来捡漏。

    徐爱林将车子停好,将竹筐里的鸭嘴鱼取出。

    不像是隔壁卖菜的,需要用棉被盖好保温,还得支个木棍,绑上样品。

    鸭嘴鱼冻得梆硬,都能当凶器使,扔在地上就行。

    徐爱林四处瞄了瞄,周边也有两户卖鱼的。

    可惜都是些鲤鱼草鱼,看样子是在兴安水库用围网捞上来的。

    周边也就这一个水库,不属于林业局的范围,可以供人随便捕捞。

    等到林业局改制,没人管以后,周边的大小湖泊无一幸免。鱼贩子的腰包是鼓了,可林城市的渔业资源,也呈断崖式枯竭。

    他们这些钓鱼佬,有时候忙乎一天,也才有半桶的收获。

    因为鸭嘴鱼的特殊,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了。

    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娘主动上来查看,陈兵也跟着蹲下了身子。

    可这小子一句话不讲,就那么直勾勾的盯着大娘。

    大娘还没来得及询问价格,就被吓走了。

    徐爱林摇摇头,轻轻叹气。

    培养陈兵这条路,还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让他站在自己身后,徐爱林清了清嗓子。

    “南来的北往的,买菜的捎货的,都来看一看,新凿冰窟窿里开江的鱼,好吃不贵,价格实惠!”

    听到吆喝声,立马就有人驻足观看,他们两人周围,呼啦啦围上一群。

    “小伙子,你这卖的是啥鱼?”

    有那胆大的,一边翻着鱼,一边问道。

    “大爷,俺这鱼叫鸭嘴,呼兰河特产。

    可以煎可以酱,滋味那是嘎嘎香!

    可以酱可以煎,一条足够吃两天!”

    他好歹也在市场卖了几年的园子菜,俏皮话那是张嘴就来。

    大爷有些心动,“那你这鱼咋卖的?太贵我可不要!”

    徐爱林笑呵呵的将大爷手中的鱼放进秤盘,“一块钱一斤,大爷我给你称称。”

    轻轻拨弄秤砣,直到秤杆高高翘起。

    “大爷,三斤二两,算您三斤咋样?”

    大爷撇撇嘴,“你这价太高,都快赶上猪肉了!”

    “大爷,账不是这么算的,那猪肉天天都有,咱这鱼可是稀罕物。

    三块钱不算贵,您也不用开个家庭会。

    一条鱼买回家,保管媳妇孩子人人夸”

    大爷被徐爱林给逗笑了,“你这嘴真能白话儿,行给我来一条。”

    徐爱林急忙示意陈兵结钱,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围观的有不少也开始蹲下来挑鱼。

    “大姐,三斤四两高高的,您给三块四就行。”

    “小伙子,给抹个零呗,这鱼要好吃,下次还找你买。”

    徐爱林打量了下这人,深蓝色制服,金属纽扣,胸前还绣着个红色的牌牌,写着列车员三个字。

    一看就是铁路职工,说不定还真能成个回头客。

    “您都开口了,弟弟也不能不给面子,就按您说的,三块钱!”

    大姐痛快的付钱,乐呵呵的拎着鱼走了。

    见到徐爱林好说话,原本还犹豫的人,也都加入了挑鱼队伍。

    陈兵一边傻笑着找零,一边疑惑的瞅着徐爱林。

    “五哥啥时候嘴皮子这么溜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