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章 饺子,永远的神
    “小大孩儿,出来玩儿。恁不出来俺走哩,俺家包包儿十五哩。支小锅儿,煮小孩儿,茅坑子里下弯弯儿。”包儿、小孩儿、弯弯儿,都指的是饺子。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包饺子,我和小伙伴扯起嗓门,沿着村街一路唱,把更多的小伙伴勾引出来。只顾高兴,根本没想到自己骂自己呢。

    那时候,白面金贵,平常都不舍得做饺子。有个笑话,父亲讲过好多次:有家人刚煮上饺子,邻居来串门了。这家人不掀锅,想等邻居走了再吃。邻居是个调皮的,闻到了味儿,故意不走。刚开始不想掀锅,到后来就不好意思掀了。最后,邻居走了,饺子烂成一锅粥。

    我最喜欢刚出锅的饺子,又香又软。但是,第一个有资格吃的,不是我们,而是各路神仙。母亲一定要先供神。小节日还好,烧几张纸,端着碗念叨几声“天神地神七十二位全神都吃来,保佑一家人好好的”就完了。春节这样的大节日,要供的就多了:老天爷、灶王爷、关二爷。每个爷都得烧纸、焚香、磕头、祷告。一圈下来,滚烫的饺子凉了八成。但我们不敢反对,母亲是一家之主,谁也不想找不自在。

    高中时,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母亲给我改善生活,首选就是饺子。学校生活太艰苦,没钱买菜,顿顿不是咸萝卜就是咸酱,这顿饺子真是无上美味。母亲和面调馅,我擀皮。每次都吃得打嗝,直冒酸水。当时不知道为啥冒酸水,后来知道了,撑的。

    和母亲一起包饺子的画面,和这饱嗝的味道,一起成为最难忘的回忆。

    饺子还有特殊用途。孩子生下三天,要庆祝,一个家族的女人都聚起来包饺子。煮熟后,由男人们挨家分送,每家一碗。这都是人情往来,得饺子的事先也都送了礼,二斤白面,或是两包红糖,或是几子儿挂面。后来,生孩子的人家直接买速冻饺子,煮好,一家一家送去。现在,饺子也不煮了,直接送速冻饺子,反正家家都有冰箱,什么时候想吃就煮。越来越省事,人情味儿也就越来越淡了。

    现在的农村,鸡鸭鱼肉也都吃得起了,但任何一个节日,饺子仍是主角。每次我们姊妹回去,母亲也总要操持着吃一顿饺子。她已年老,又摔断了腿,不能为我们包饺子了,但仍在旁边指点。没这顿饺子,好像少了什么。是的,饺子象征团圆。这就是生活的仪式感吧,扎根于世世代代的北方农民心中。

    自为人母,我也时不时的包饺子给孩子吃。先是老大,每次都给他数数,小时候只能吃三五个,后来是十个八个,现在他一顿能吃三十几个,是我的两倍了。近几年来他也帮忙擀皮,顺便神聊,其乐融融。他上了高中开始住校,我有时周末也用一顿香喷喷的饺子给他接风。给老二数数,也是从三五个开始,现在能吃十个了。等他能吃三十几个的时候,也会像哥哥一样,离开我们。将来,他们一定也会怀念我的饺子,并顺便想念一下我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