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这话一说出来,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这15亿到底是什么单位?
总不能是津布巴韦币吧?
如果是人民币一点都不奇怪,毕竟《泰坦尼克》华夏票房首日就已经破4亿了,15亿这个目标看着很大,按目前的趋势来看一周就能达成,应该不难。
不难……个头啊,各位华夏导演们看到《泰坦尼克》票房这么猛,都要哭了。
他们的电影,票房上个5亿就谢天谢地了,林夏在这随随便便一天上4亿,豪横起来一点不把兄弟们当外人。
更不要说这电影的成本换算过来就20好几个亿了,他们这辈子都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记者听到林夏的话也愣住了,特意和她确认了一下:“这15亿是……?”
“嗯,15亿美元。”林夏的回答斩钉截铁。
虽然预料到了是这个意思,记者仍然大吃一惊。
多少年没见过这么敢说的明星了?
现在网络戾气这么重,明星的社交账号都是团队打理,根本不敢随便说话,生怕手滑或者哪句感慨闲聊,被借题发挥出一堆含义。
像票房这种敏感话题,哪怕大家心里都有个预期,但谁会这么精确地说出来啊,万一滑铁卢,被打脸了怎么办?
而且你说就说吧,还是这么夸张的数字,好像活在梦里。
5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100亿左右。这就很魔幻了,哪个华夏导演敢做这个梦?
就算是梦都太假了,目前华夏电影的票房纪录还是《药神》的46亿,新鲜出炉。
有自信,并且想突破自我是好事,但突破也不是这么个突破法吧,上来直接提个两倍多,当是在打斗地主最后加个倍吗?
时飞鸿在旁边倒是理所当然地点头,像是根本没有意识到林夏说了什么夸张的豪言壮语。
她自己也是一个敢想敢说的人。
当初一穷二白,只身闯荡好莱坞,就敢刷爆10张信用卡去拍电影,孤注一掷,现在做个区区15亿的梦,不值一提。
记者看到时飞鸿赞同的表情感觉也有点麻:“时导也觉得《泰坦尼克》的全球票房会在15亿以上?”
“当然,我们可是世界之王。”时飞鸿同样斩钉截铁。
对面的记者看着这两个扎堆自信的人,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对媒体人来说,这总归是好事吧,这话一放出去,她的文章绝对话题度拉满。
果然,这篇报道发出之后,顿时就上了华夏的热搜。
本来《泰坦尼克》的关注度就很高,最近天天住在热搜上,现在林夏又来这么一出,网友们纷纷起来讨论。
这句锋芒毕露的话倒是很符合林夏粉丝对她的想象。
她从《偶像之路》开始,她就是纯粹的娱乐圈优等生,玩的就是天才人设。
从拿到华艺赛史上第一个满分冠军开始,他们就觉得林夏是注定改变世界的人。
而且这人还是个工作狂,但凡关注一下林夏就知道。之前还有粉丝想接机送机,最后发现,这人的行程密密麻麻,根本跟不过来。
强度党表示适应良好,能写出“少年自有少年狂”的人,稍微狂一点怎么了?
这年头,普信的人到处都是,林夏有狂的资本,为什么还要隐藏锋芒?
但除了粉丝,其他吃瓜群众对这一套并不适应。
传统的华夏审美讲究谦让,大家更愿意看到云淡风轻,不争不抢,但是实力超强的优雅形象。
把野心表现出来只会让人觉得扎眼,总想给她摁下去。
这番话喊出来,大家都想看看林夏究竟有什么自信?
在音乐上你要是说点大话大家还吃,但这是电影啊,一个华人女主角,想让全球都为你疯狂,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海外影评人前期的质疑、林夏这番豪言壮语,再加上一些有心人背后的推波助澜,连带着国内针对《泰坦尼克》的黑评也浮了上来,
人的本性是从众,所有总有聪明人喜欢另辟蹊径,提出一些新东西,显示出他的独立思考。
如果说错就闭麦,在人堆里谁也记不住。如果碰巧说中了,这些事后诸葛亮们就觉得自己是掌握真理的少数人。
对影评人来说尤其如此,大家怎么说,你也怎么写,没有一点新意,不如整点大活。
他们普遍以被片方“封杀”为荣,如果不允许参加试映,那是最好的奖励,可以向大众充分证明自己是一个没恰烂钱的良心媒体人。
在这些影片的评论区,看不惯林夏和《泰坦尼克》的声音越来越多。
“她是不是被捧坏了认不清自己的定位?毕竟还是一个21岁的小姑娘。”
“粉丝天天吹国际林,这下玩不转了吧?”
“国外首映扑成狗,国内首映当成宝,这种电影环境哪里好的起来?”
“花那么多钱到国外拍电影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不捐了啊?”
林夏的粉丝也和杠精们正式开撕,林夏加入国家队以后,她的咖位越来越稳定,再加上和国内大多数公司都有合作,他们已经很久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了,甚至感觉不太适应。
年轻人普遍觉得,就和格莱美上林夏开麦直接怼人一样,确实有点爽。
现实里每个人都在装鸭子,面上不露声色,脚下拼命内卷,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真性情的明星,不是挺酷的吗?
而且对看过电影的人来说,林夏的话和普信有本质区别,《泰坦尼克》确实值得这份自信。
全球最大的投资、最震撼的实景、最真实的特效、最美的画面、最强的表演,再加上剧本、剪辑和配乐,一把王牌从头打到尾,他们想不出来这要怎么输。
“每个人不都这么想吗?她只是说出来了而已。”
“说这话的人真的看过《泰坦尼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