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88章 名士榜第一(求全订)
    李隆基带走了白贵写下的两首青词。

    青词他已经记在了脑海里,但白贵的书法独具一格,俨然为宗师风范,让他见猎心喜,准备拿回家自己临摹收藏。

    有一副好字,在古代基本通吃。

    白贵苦练书法多年,又从关学长辈刘学裕那里得到了指点,这时候的颜鲁公颜真卿才刚两岁,还没有草圣怀素和尚等人,所以他的书法自成一脉,开一代之风气。

    次日。

    两首青词流传在长安市坊的大街小巷之中。

    《登第后青词》倒也罢了,这首只能看出白贵的文采斐然和拍马屁的功夫一流外,看不出其他的东西。但另一首短青词可就不一样了,此时正值科举前夕。

    这一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击中了不少应考士子的心思,在民间大为流传。同样的,白贵做的青词在手法上,与以往的青词大为迥异,让众诗人大受震撼,原来青词还可以这么写。

    以前写的青词,都是专门写醮斋仪式的祭祀词文,除了道士会看,其他人哪会多看一眼。

    于是,长安城中,多了不少人专门研究青词创造的人才。

    毕竟……此时的皇帝是李唐皇室,李唐皇室的崇道可不比嘉靖皇帝弱多少。

    写青词投给这些权贵,明显可行。

    于是景云二年的这次常科考试进士科中,预列知名之士中,白贵以书法、辞赋跃居榜单第一。

    很快,尚书省礼部试如约而至。

    唐朝时期,没有什么县试、府试、院试这些一道道关卡,而是只有尚书省礼部试。

    不过想要参加尚书省礼部试不是那么简单的,参加考试的考生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都是字面意思,生徒是长安各学馆出身的学生叫生徒,而地方州县出身考试后被押解贡品的同时,带到长安的考生,叫做贡生。

    生徒看似最好弄,实际上最难。唐时有所谓的六学二馆,六学指的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都隶属于国子监,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崇文馆。

    此时的国子监不是学校,是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国子学只招收皇室子弟和三品以上的贵胄子弟入学,太学为五品以上的贵胄子弟入学,四门学只招收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弟,剩下的律学、书学、算学则招收八品以下及庶族通学者。

    所以想要成为一个生徒,得拼爹。

    而白贵则是作为华洲下邽州县学的贡生,到京师长安参加常科考试。

    ……

    尚书省礼部,贡院。

    白贵提着考篮,神色从容镇定。

    他经历过数次科举考试,出洋留过学,不是一般生徒和贡生能比的。并且他又不是单纯的留洋生,而是受过传统儒家教育后留的学,儒经无一不通。

    “白美和诗赋写的好,可那只是加考的杂文两项,真正的考试内容是时务策五道。”

    “治国理政,诗赋有什么用!”

    “真正有用的还是时务策……”

    周遭的贡生和生徒们,叽叽喳喳的小声议论。

    白贵的扬名太快了,快到他们都还没有来得及打听白贵的籍贯,他的名声已经传遍了长安上下,不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应试的考生哪一个没听过白贵。

    他们对白贵的才学是实打实佩服的,但徒然出名,难免少不了一些疑惑、质问之声。

    “杜佑在《通典·选举》中说:‘开元天宝之中,一岁贡举,凡有数千。’这只是贡举,还不论从长安各学馆中的生徒……”

    “比当初在长安府考府试的时候,还要壮观得多。”

    白贵回首望了一眼,心生感慨。

    他亦听到了一些贡举和生徒的关于他的小声谈论,不过很正常,预列名士之中属他此时最出名,不讨论他讨论别的人才是奇事。

    钟鸣。

    贡院大门打开。

    白贵稳步入内,不慌不躁。

    报考进士科的人数,此次常科大概有一千三百多人,是贡院中仅次于明经科的报考人数,蔚为壮观。

    不过因为他是预列知名之士中的第一人。

    享受了“提坐堂号”。

    此间是贡院的公堂,备上了考桌条凳,总共只有不到七十多名报选进士科的考生入内作答。

    休看只有不到七十名,可历来进士科中录取的人数,这里面至少占了三成以上。

    “那应该就是吏部天官宋璟了吧?”

    “与杜如晦、房玄龄、姚崇并列为唐代四大名相……”

    白贵放下考篮,坐在条凳上,抬头看了一眼公堂端坐的人物,当先就望见一个紫袍打扮的中年儒生,面容严酷,留着七寸长髯,眸色冷淡。

    景云年间的吏部尚书就是宋璟。

    他又朝着旁边望去,又见到一面容和蔼,与宋璟打扮差不多的紫袍官员。

    是礼部尚书贾曾。

    唐代,三品以上着紫袍。

    长安集市上早就有偷偷贩卖当朝权贵的画像,白贵也买了一份,古人虽说讲究画画写意,但写实的画不见得差,他略加猜测,就认出来了两人身份。

    一个是吏部尚书天官,掌铨选之事,另一个是礼部尚书大宗伯,掌办理学校、科举之事。

    由两位宰相主考,极为合理。

    唐代的科举考试并不规范,礼部为主场,往往政事堂会派遣官员督促或者同样当主考官监考。

    宋璟性格是比较霸道的,且和李唐皇室交好,曾力荐让太平公主前往东都,免于后宫干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故此宋璟和李隆基这个太子关系亲厚。

    事实也是如此,李隆基登基后,开元盛世就有宋璟这个宰相的功劳。

    所以白贵在说两首青词能否让吏部天官温卷,而不是礼部大宗伯温卷,原因就在于此,贾曾虽是礼部大宗伯,但在进士科的评定上,权力不一定有宋璟厉害。

    并且他知道历史,李隆基取得了最后胜利,那肯定是毫不意外的押宝李隆基。

    虽说后来贾曾仍然位极人臣,他和太平公主没太大牵扯,但这件事与白贵无关。他投递给宋璟,让宋璟温卷,相当于投靠了李隆基这一股势力。

    一种给李隆基的表态,站队!

    “这位就是白美和?”

    “听说他的书法让可大(钟绍京的字)爱不释手,金仙公主让他品鉴白美和写的诗词,他可倒好,将这诗词收了起来……”

    “这几日,金仙公主跑到圣人那里告了几次状。”

    (圣人,唐时皇帝的称谓)

    贾曾笑着说道。

    他也感知到了白贵的目光,不过他并不知道白贵曾经拜托李隆基让宋璟这个吏部天官温卷,这只是一句暗示的话,打着机锋。白贵的两首青词亦在李隆基那里,没直接给宋璟,但手抄本,政事堂的宰相们还是都有的,不曾缺漏。

    “可大最喜好书法,他有王献之、王羲之、虞世南真迹数百卷,见到白美和这自成一家的书法不可能不见猎心喜……”

    “不过估计可大摘抄临摹过后,就会还给金仙公主。”

    “毕竟这是写金仙公主的诗词,他不好擅自留下。”

    宋璟慢吞吞的说道。

    喜欢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请大家收藏: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