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
「始皇帝!」
赵佗勐然从睡梦中惊醒,只觉心头一阵季动。
睁眼四顾,只见门户之间有阳光透缝而来,赫然已是第二日清晨,太阳早已升起。
回想梦境,赵佗打了个寒颤。
或许是昨晚喝酒喝多了,赵佗这一觉睡的十分不安稳。
酒后多噩梦。
「好在只是一个梦。」
赵佗长舒了口气,这才起身更衣。
走出房门,便有候在外面的侍女躬身行礼。
「大庶长。」
大庶长?
赵佗一怔,很快就反应过来这是在叫自己,他的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他喜欢这个爵位,就像喜欢大上造一样。
「大」的东西,谁不喜欢?
府中侍女端来热水丝巾,赵佗洗漱后,匆匆吃过朝食,然后便换上他的朝服,出门踏上马车,向着秦宫行去。
齐国灭亡,天下一统。
但真正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这是他回到咸阳后的第一次朝会,意义重大。
想来刚刚完成统一大愿的秦王政,必定不会空耗时日,在今天的朝会上怕是会有大事宣布。
到了秦宫门口。
赵佗刚刚下车,便有一人迎了上来。
「大庶长。」
此人声音清朗,话语中带着一丝欢喜。
赵佗望去,见是一个精壮男子,笑道:「涉中更。」
两人对视,相互微笑。
涉间,如今已经是中更爵位。
他以灭齐之功,加上之前灭代破胡时积累的功勋,从右庶长一跃而升为中更之爵,已经拥有了上朝的资格,可以和赵佗一起同登朝堂,面见大王。
这一次灭齐回归,大王毫不吝啬封赏,几乎人人升爵。
赵佗麾下,除了涉间升爵为中更之外。
丽食其,因说降齐王之功,从公乘爵位连升三级,一跃成为右庶长爵位。
除他外,黑臀、西乞孤、钟离眛等人皆累功升为右庶长,卢绾则为左庶长,至于丽商则是五大夫爵位。
如果是放在以前,拥有左、右庶长的爵位,就可以拥有执圭上朝的资格。
但随着秦灭六国,兼并天下,新一代的军功贵族从战争中一片一片的冒出来。
升级高爵位的人多了,爵位自然就开始贬值起来。
秦宫大殿就那么大,总不可能让所有的左、右庶长都上朝拜见大王吧。
如今想要上朝参与朝会,或是得官为诸卿两千石,或是身居重要职位,又或者是爵位要在左更以上。
只有这样,才能有上朝议事,面王见驾的资格。
「间,朝堂上的事情颇有玄机,当谨言慎行。」
赵佗小声嘱咐,朝廷上的水很深,他唯恐涉间误涉其中,故而在入殿前开口提醒。
「吾当闭嘴侍立就是。」
涉间微笑,让赵佗心中一宽。
他这位同袍,还是非常让人省心的。
两人边走边聊,很快便进入宫中。
「大庶长。」
「涉中更。」
两人一路走过,所遇到的官吏全都主动向他们行礼问好。
哪怕是路上遇到王戊这种九卿级别的人物,对方也是满脸含笑,亲近之意十分浓郁。
这不仅仅是因为赵佗爵位之高,功勋之重,更是因为大王对其透露出来的喜爱之意。
再加上大王有意让赵佗尚公主的传闻。
整个朝堂谁不明白,这赵佗就是大秦升起的一颗璀璨新星,谁也掩盖不了他的光华。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公卿臣僚,都会主动交好,至少在表面上是绝不可能出现嘲弄和得罪赵佗的行为。
赵佗与一路遇到的众臣一一回礼,待到走至殿前时。
只见丹陛下和大殿外,站满了披甲持剑的中郎,一个个威武雄壮,目不斜视。
赵佗和涉间从这些中郎的夹道中走过,来到殿门外,与等候在此的众公卿一样,开始脱鞋等待。
数百人只穿着白袜候于殿外,哪怕如今正处于冬季,空气中依旧飘扬着一股澹澹的味道。
没过多久,殿内便有宏大的雅乐演奏。
那是奉常新编的,赞扬秦王政一统四海功勋的颂歌。
「大王天天听赞歌啊。」
赵佗心中滴咕一声。
很快,待到殿中雅乐奏完,便有谒者开口宣示诸位公卿入殿。
赵佗等人立刻面容肃然,进入殿中。
武将立在西侧,文官列于东边。
赵佗站在王贲和蒙武身侧。
不一会儿,秦王政便从殿外大步走来。
众臣连忙稽首行礼。
「拜见大王。」
片刻后,秦王政坐上帝榻,威严的目光扫视殿中诸臣。
当他的视线从赵佗脸上掠过时,嘴角微微上勾。
没有过多的废话,秦王政很快便直入主题,揭开今日朝会的目的。
「昔六国逆乱,寡人上顺天意,发义兵诛之。韩王授首,赵王徙逐,魏王、楚王废为庶人。今有寡人之将,定齐代而擒三王。」
「齐、燕、代,三王者,诸卿当议如何处之。」
秦王政声音平澹,但话里的意思却一点都不平澹,甚至充满了无情之意。
统一之后的第一场大朝会,竟是要决定三王的命运。
「秦国这点好啊,办事之前爱开会讨论。」
赵佗心中暗暗点头。
秦王虽号称霸道,但却并非真正的独断专行。
只要事涉国家,哪怕秦王心中已有倾向,但还是会让臣下开会讨论,让众臣说缘由讲道理,相互争辩。
秦王并不参与辩论,只是默默听之,到了最后再从中做出抉择,这就是所谓「廷议」。
此刻听到大王开口,诸卿沉默一番后,就有廷尉李斯站出来。
廷尉是秦国最高司法审判机构的长官,专管断狱决法,对于此事自然是最有发言权。
「臣李斯禀奏,燕、代二王背约抗秦,弃诸夏而结胡夷,此乃天下之大不义也。燕王更听从逆贼燕丹之言,遣刺客入咸阳欲行不轨,罪当加诛。」
「故臣以为,燕王可判腰斩之刑,代王则处弃市之罚,如此方可警示天下,宣我大秦之威严。」
李斯的声音很冷,话语中的意思更是残酷无比,转眼之间就为两位曾经的君王定下了腰斩、弃市之刑。
腰斩,使用斧钺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有些人运气不好,被拦腰砍断后,还会神志清醒,要经过好长一段时间才断气,是真正的酷刑。
弃市,则是于闹市执行死刑,受众人围观,夹带羞辱的味道。
「这就是法家的严刑酷法啊。」
赵佗眼皮一跳。
想起伐魏之前,韩都新郑反叛,秦王政在殿上开会商讨如何处置韩王安。
尉缭说可以将韩王安迁徙到咸阳来,加以控制,以避免让剩下的诸侯感到恐惧而决意抗秦。
但李斯却反对,称「所有
的反抗,都要以严刑峻法镇之」,然后就把韩王安杀了。
如今李斯开口提议诛杀二王,非常符合他的一贯作风。
对于此事,赵佗没有反对的意思。
因为二王不仅与秦国敌对,且确实与匈奴勾结,赵佗对他们的行为非常厌恶。
更别说他的大上造爵位是以攘夷之功而敕封,在这种对比下,那二王以勾结胡人的罪名被诛,也是合情合理了。
真正让赵佗关注的乃是对于齐王建的处置。
只听李斯说完二王惩罚后,又继续道:「齐王虽举国而降,然其先听四国之人所言,杀戮我邦友人后胜,又出兵意欲威胁我秦国东郡,阻止我军灭楚。大王命赵将军持诏而擒田假等贼,齐王违抗大王之令,并以大军三十万为阻,此等行为若不严惩之,岂能震慑天下?故臣认为,齐王亦当诛之。」
听到这话,赵佗眉头勐跳。
好个李斯,杀心竟如此之重,竟然想一次把三王全杀了。
不过他略一细想,这还真能干的出来。
历史上齐王建都没有反抗,被后胜说的开城投降,最后还落了个饿死于松柏之间的下场。
如今齐国连续反抗秦军,打了两次甄城之战,齐人加起来出兵四十万,这样的态度,相比原本的历史更加恶劣。李斯提议将其诛杀,不算离谱。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赞同李斯之言,等到李斯的话说完后,就马上有另一人开口反对。
「大王,臣以为若一举而杀三王,虽能震慑天下,但也太过残酷,恐会引来天下人不满。且我秦国以使者诱降齐王,如今却反杀之,如此行为恐有损威严。」
「齐人若见齐王被杀,说不定还会怀恨于心,让齐地再起反复,不若以恩抚齐王,以刑惩燕、代两王,如此更当稳妥。」
赵佗举目看去,见说话之人四十余岁,乃是左丞相王绾。
赵佗听说这位王丞相来自山东,多与儒生亲近,办事做法相较李斯,更偏为温和一些。
听到王绾这么一说,李斯摇头道:「王丞相所言差矣,试问何为威严?」
「大王派兵灭楚,齐王阻之。」
「大王诏收田假等贼,齐王抗之。」
「此等行为若是不惩,那才是真正的没有威严可言。所谓威严者,当是震慑天下,使民不敢犯禁作女干,乱制欺上,如此便为威严!」
「禁女干止过,莫若重刑。」
「如今天下初定,诸侯之民不识法度,正当以刑诛三王,以威慑天下。则诸侯之民不敢有反抗我秦法之心。」
「若敢反抗,这三王便是他们的下场。这样一来就是杀三王而震天下。让天下庶民皆不敢犯罪。此亦是商君所言: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
李斯引用法家理论,言谈之间尽是肃杀之意。
他为廷尉,秦国又是尊法而治国,这些话甚合法家理念。
老丞相隗状眼观鼻,鼻观心,一语不发。
左丞相王绾眉头皱起,心里有些不满,但也没有再开口反驳。
赵佗脸色微变,感到一股深深的寒意。
他之前在外征战,军中法律虽然严酷,但因为是用兵打仗,军纪军法是必要的东西,所以赵佗感触还不深。
现在回朝参政,方才真正感受到秦国法家的残酷。
怪不得后世常言「秦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母仁恩和义」。
如今天下初定,李斯想的不是如何去获得民心,反而是将「三王」拿来做典型,用他们来威慑天下万民。
杀三王而震天下。
让万民不敢犯罪,以
达到以杀去杀,以刑去刑的效果。
赵佗打了个寒颤,脑袋里又不由想起昨晚的噩梦。
虽然已忘了大半,但残存的点滴画面,依旧让他不寒而栗。
他眼见帝榻上的秦王政意有所动,便知道自己不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