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位千户听到姜羽的言论,不由瞪大了眼睛:明明是我军身处险境,怎么人数众多敌人反而有溃败之势。
监察使也颇为意外地抬起头,看向姜羽:她可是直接罢免了一位千户,来支持这位“代指挥使”!要是姜羽发出“暴论”,那就是在打她的脸。
于是,女子在震惊之余,心中又有一丝紧张……
姜羽眼神坚定,却没有继续发言。
“这……是为何?”
略微回过神来后,贾天佐便谨慎地开口问道。营帐内的众人也纷纷等待姜羽的“高论”。
“古人云:兵多而不精,将多而不合,此取亡之道也!”
姜羽语速不急不缓,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势。
营帐内的众千户鸦雀无声,只是眼神有些变化。监察使则有些懵逼:怎么敌方反而有取亡之道了?
不等众人回话,姜羽又继续道:
“以我观之,我军有七胜,北漠亦有七败:
从士卒构成上看,我军虽是偏军,但也是大晋之精锐;敌方是众部落混合而成,素质不一。此为胜一也!
从组织结构上看,我军将士都是同一个卫所,可以做到令行禁止;敌方的将士却来自不同部族,无法作出精妙的战术配合。此为胜二也!
从指挥系统上看,我军制度严明,上下分工明确,可以做到统一指挥;敌方各个方向的部队从属不一,没有明确的指挥中枢,无法统一部署。此为胜三也!
从士气上看,我军属于哀兵,心存死志,向死而生;敌方士卒众多,难免骄纵,心气浮躁。此为胜四也!
从指挥人员上看,我军上下一心,目标一致;敌方将领来自不同部落,立场不同,自然各怀鬼胎。此为胜五也!
从战略目标上看,我方目的明确,一心寻求转进;敌方各部落却想要寻求更大的功劳,以及更小的损失,必将自相矛盾。此为胜六也!
从兵种构成上看,我方步骑皆有,配合默契;敌方骑兵尽没,毫无机动能力。此为胜七也!”
这“七胜七败”论讲完,营帐内越发寂静,众位千户一时间无话可说,脸上的表情却没有丝毫震惊——也可能是太过震惊,导致麻木了!
而那位监察使大人,在听完姜羽的言论后,不由震撼:
搞了半天,原来是北漠军队身处险境啊!
这可能吗?!
监察使面色虽然没有变化,眼神却暗藏一丝苦涩:这姜羽一旦翻车,全力支持对方的自己也就跟着翻车了。
她又暗中观察了众位千户的反应,却见千户们都神色肃穆,一言不发,心中便彻底明白:
这些千户,一定是迫于自己这个监察使的权威,才不敢厉声呵斥这姜羽!
就算不能与这小贼完全切割,也必须作出一定的补救!女子心中暗道,同时在脑海中思考该如何进行“自救”。
“我军有此七胜,敌军有此七败,故优势在我!”
女子还没想好对策,姜羽就自我感觉良好地开口了。
这话讲完,众位千户都若有所思。
“识人不明”的监察使,不由有些崩溃:
完了,我的一世英名就将会在这里了!
我怎么就一时脑热全力支持这小贼了呢?至少给自己留一点后路吧?
女子欲哭无泪,心中不由浮现出一个念头:要不,我直接清理门户?
“今日听大人一席话——”中军千户开口了。但话说到一半,又顿住了,让女子有些忐忑。
但姜羽依旧是一脸自信,他的这种姿态让监察使在心中愈发觉得自己上了贼船!
“胜过苦读十年兵书!”中军千户神色有些激动,“大人高见!”
“大人高见!”
众位千户一齐道,同时在心中钦佩:
如此恐怖的洞察力,怪不得能够在斥候传来情报之前,就预判到敌方会迂回一支军队堵住我军退路!
这少年,真乃神人也!
啊?女子看着这一幕,美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惊诧,红润的小嘴也不由微张。
但她很快就收敛了脸上的异样,只是用洁白的手,捏了捏黑红色的衣裳。
在场的众位千户,都没有发现监察使的表情变化。
只有正对着众人的姜羽,察觉到了女子脸上转瞬即逝的诧异。
以女子纳气境后期的实力,在姜羽目光落向她的一霎那,就觉察到了。
监察使大人不由又喜又羞:喜的是自己没有看错人,自己的颜面也保住了;羞的是自己对军事只懂皮毛,完全跟不上姜羽的思维,而且还被对方发现了自己的诧异——这岂不是在告诉对方自己不知兵?
“下面,我将讲述具体的战术思路。”姜羽没有在意女子的异样,而是继续讨论军务。
“北面是敌方最强的正面部队,此为绝路。
东西方向,敌军不强,可以进行迂回,能够拖一些时间,但只是慢性死亡。
南面敌人不会太多,但迂回绕后的部队往往都是精锐,且又堵住隘口,无法轻易攻克。“
姜羽先是分析了四个转进方向的优劣,而后又道:
“我军要想顺利转进,必须向南走。
对方守在隘口,我军不能在此强攻,必须智取。”
明确了转进路线和战术目标后,姜羽作出具体安排:
“敌人没有骑兵,我方拥有骑兵,所以敌方步兵不敢快速行军。
那我军则利用对方的心理,骑兵迅速行进,给对方南面的部队造成压迫。
然后再迂回至别处,引发东、西、北三個方向的敌军的忌惮,使其瞻前顾后,不敢快速收拢包围圈。
我军就利用这个时间段,不断威慑守在南面隘口的军队,打击敌方的士气,突破对方的心理预期,最后再一战而胜!”
众位千户听完姜羽的计划,便细细思索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左军千户才开口道:
“大人的此番安排,属下没有异议!”
“附议!”其他千户也没有异议。
姜羽见众位千户同意了自己的计划,心中微松,便看向还没有发表意见的监察使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