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1章 大采购
    从网吧出来后,林原跑遍了大半个县城,才终于找到了一家乐器店,然后在老板的推荐下,买了一把民谣吉他,打算下个星期找个机会去求求梅老师,看能不能和她学音乐。

    可能是这个年代的小县城学音乐的人实在是太少,老板不仅给他打了个大折,原价18的,最后只收了林原136块钱,还送了不少乐谱给他。而且他听说林原还没有找到教自己弹吉他的老师后,还自告奋勇的说可以免费教他,甚至还当场自弹自唱的表演了一首《再回首》,这让林原除了梅老师以外,有了第二个选择。

    对于老板的一片好心,林原自然感激不已,不管是送的乐谱也好,说可以教他弹吉他也好,对他来说,都是需要的。

    不过他的第一选择还是梅老师,这样就不用每个周末跑县城来学吉他了。

    回去之前,林原去查了一下银行卡,发现那两万多块钱已经到账了。

    纵刀说的再好,没见到钱之前,他还是有点忐忑的,现在钱已经到账,他心里的大石头也就落地了,当即便把钱取了出来。

    没有全部取,只取了两万整的。

    傍晚,叶素梅刚刚从地里干活回来,这两万块钱的现金就被林原全部摆在了她的面前,厚厚的两大叠。

    叶素梅这才彻底的相信,原来自己的儿子真的赚了这么大一笔钱。

    说真的,之前哪怕她看到了那封信,她心中也还是有些不安,总觉得会不会是林原或者那边杂志社的恶作剧。

    林原之所以把这两万块钱的稿费全部贡献给家里,只给自己留了个零头,主要是一来可以早点把二舅的钱还清了,不用一直欠着人情,了却了这个心事,父母也不需要那么操劳了;二来,家里很多东西都要添置改善,电视、冰箱、洗衣机……,都需要钱;三来,他已经展现了他赚钱的能力,这样一来,他的自由度必然会提高很多,叶素梅同志肯定就不会管他管的那么死了。

    效果也很明显:对于林原手里还有一千多块钱的事实,叶素梅也默认了下来,并没有强制他一定要上交,这钱毕竟是儿子自己赚的,该怎么分配当然是他自己决定。不过她也千叮万嘱,告诉林原别乱花,别在学校显摆。

    林原自然满口答应,他自己本身也不是爱炫耀的性子。

    加上这一千多块钱,林原手里的存款也来到了五千多块钱。

    晚上林庆回家后,叶素梅迫不及待的和他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听说儿子又赚了两万多块钱回来,林庆下巴都要惊掉了。

    之前儿子已经拿了两次钱回来,一次是打工赚的65,一次是奥数比赛的奖金7元,这已经让他开心兴奋的同时,隐隐觉得面子上无光,那时候他就产生了一种急迫感:当爸爸的,赚钱的能力还比不上自己还在读初中的儿子,这哪还行?

    结果现在林原更是一次性赚了两万多块钱回来!

    要不是杂志社的来信和那两万块钱摆在了他的面前,他是说什么也不会相信的。

    ——谁家小孩子能够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能赚到两万多块钱啊!而且这还是21年!

    哪怕在后世货币大贬值的时代,父母长辈给的压岁钱不算,有几个孩子能够在十四五岁的时候白手起家自己赚个两三万块钱回来?

    所以,这一切让林庆又是欣慰又是心酸:

    明明我才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但是怎么感觉就已经被这个未成年的儿子给取代了呢?以后还怎么在他面前摆父亲的架子啊?!

    关于这两万块钱的用处,三个人也举行了一场闭门会议,

    林家还欠林原二舅叶青柏差不多一万二,这个钱当然要先除开,到年底二舅回来过年后,第一时间把钱还给他,这一点三个人都没有异议。

    二舅叶青柏开的模具厂在江南省的省府灌婴城,他基本上只有过年才会回来,平时没事很少会回老家。

    剩下还有八千块钱,林原提议也别留了,全部花完,家里添置点家电,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电话、热水器,甚至林原还想装三个空调,但是加上这个钱肯定是不够的,所以这个他自己第一时间就否决了,但是买三台风扇还是可以的。

    叶素梅一听要买那么多东西,有点不愿意了:“净乱花钱!买这些有啥用?一个月电费都不知道要多少钱!这些钱得要存着给你和你姐姐读书用啊,最多买个电视机就行了。”

    林原只得拍着胸脯道:“姆妈,你别心疼钱,我和我姐姐读书的钱,我来负责,她能考北大我都能送她去读书!我那小说还没有写完呢,至少还能赚个几万块钱。”

    但是叶素梅听到他的话后,并没有显得很开心,她和老公林庆对视了一眼,长叹了口气:“哎,你和林莹读书的钱,本来应该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你这样,让我们做父母的感觉很失败。”

    不只是林庆,叶素梅也一样有这个心理。

    “哎呀,我再会赚钱,那不都还是你儿子嘛。这也是你们两个培养的好啊!”

    在林原的好一通劝导下,叶素梅两口子才终于又露出了笑容。

    然后在这些家电的购置上,两个人,尤其是老佛爷叶素梅同志坚决表示不能买太多电器回来,浪费钱不说,而且会导致电费开支太大,他们还得要给林原攒钱娶媳妇呢,而且两个女儿也不能一点嫁妆都不准备。

    所以有钱也不能乱花,该省的还是要省。她觉得家里真正需要添置的也就是电视和冰箱,最多再加一个电话,其他的都不是必须,没必要买。

    这话说的让林原非常无语,但是说实话,他也理解父母的心态。

    农村很多父母都是这样,一辈子都是为儿女而活,自己能省就省。

    三个人争执不下,都说服不了对方,最后林原决定明天先去商场看看价格再说,其他两人也同意。

    第二天,林庆同志难得的翘了一次班。

    当然,他们其实也不存在说什么翘班不翘班,反正是做一天算一天的工资,有事不去也很正常。

    三个人吃完早饭,就骑上车子去了县城。

    到了县城后,叶素梅第一时间就把要还给弟弟叶青柏的那一万二存进了银行,然后才去了电信局。

    现在报装电话,得要去电信局申请才行。

    接待他们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听说他们是来报装电话的后,小姑娘还是挺热心的给他们介绍了起来。

    其实也没有太多的东西需要介绍的,现在也没有和后世手机一样,有各种套餐,所有的费用都很统一:装个电话得要12块钱的初装费,电话机还要另外收16块钱一台,一共是136块钱,以后每个月月租1块钱,打电话短途22元一分钟,三分钟后每分钟会降低到11元;长途电话是八毛钱一分钟。

    这玩意没法讲价,电信局说多少就是多少,所以既然确定了要装,三人也没有犹豫,直接填了个表,选了个看起来比较顺眼的号码,交了两百块钱定金后就等着工程师上门安装就行。

    说起来,这个初装费已经比之前便宜太多了。98年以前,装个电话机至少要三五千块钱,哪怕就是去年,初装费都还要18块钱。

    两口子以前自然也听说过别人家里装了电话的花了多少钱,所以对于136块钱的这个价格,他们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

    从电信局出来后,三人去了县城步行街上最大的家电卖场。

    这个大卖场叫做坚强量贩,总共是三层,地面两层,地下一层。地面两层是作为店铺,地下那层则是作为仓库用。县里的人来买电器,大部分都是来这里买,东西比较全,而且价格也相对便宜点。

    他们进去里面后整体看了一下,电视机从几百块到几万块的都有,冰箱主流则在一千多到五千多,洗衣机便宜点,一两千块钱的就已经不错了,电饭煲当然更便宜了,几十块钱到一两百块钱。

    林原没管叶素梅阻止的眼神和话语,直接叫来了售货员,自己拍板,先斩后奏:电视机他选的是厦华电视,原价268,折后248元;冰箱是海尔的,折后228元;洗衣机是威力的,折后138元;电饭煲是美的的,折后98元,另外还有三台钻石牌风扇,一台是12块钱。总计花费6598元,扣除电话的那136块钱,总计是7958,基本上把叶素梅手里的钱花了个精光,计算的简直滴水不漏,只剩了42块钱……

    不过,热水器肯定是买不了了。

    当然,现在是夏天,热水器用处也不大,而到了冬天的时候,他也肯定拿到了第二波稿费了,到时候再买也不迟。

    叶素梅心疼的打哆嗦,站在收银的地方一直不愿意去付钱,非得要去把冰箱和洗衣机给退了,尤其是洗衣机,她说花一千多块钱买个洗衣机,还不如她自己每天用手搓呢。

    林原则一直拉着她,劝她早买早享受,要相信儿子的赚钱能力云云……

    然后双方都望向一家之主林庆,希望他拿个主意。

    林庆同志干咳一声,道:“有些东西确实没必要买,有点浪费钱了。但是,这钱是儿子赚的,怎么花他说了算。”

    这话一出口,林原自然喜笑颜开,但是却被老佛爷叶素梅一顿数落,只得躲到外面去抽烟了,省的夹在老婆和儿子中间受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