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六十七章 入粟补官
    桂阳大营。

    自大汉使团进入南越国之日起,伏波将军路博德就派了一批信使轮流每日往返于桂阳与南越国之间。

    即是说他每天都会收到一次关于使团最新近况的回报。

    虽然这依旧无法缩短因路途导致的信息滞后,但亦可确保一旦使团遭遇出了什么岔子,他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率领汉军做出反应。

    路博德直到现在也没搞明白当今天子究竟在想些什么。

    天子在诏书中明明很关切太子的安危,既然舍不得太子,不派他去南越国不就好了么,这么做究竟图什么?

    不过很快他就在信使最新送回来的密报中找到了答案。

    天子果然不是无的放矢!

    他派太子亲自前往南越国原来是去办大事的!

    只不过究竟是办什么大事,路博德一时半会也琢磨不透,因为太子现在正在做的事实在是太奇怪了,完全看不出章程与目的。

    怎么就在南越国推行起武功爵和赎罪令来了?

    “将军,此事过于蹊跷,要不要派人送函向圣上禀报说明?”

    裨将一同看过密报之后,也是露出了一脸的疑惑,有些摇摆不定的对路博德提出建议。

    “圣上既然命太子亲自镇抚南越国,那么太子与使团出京之前必是得了圣上的旨意,如今太子所做之事必亦可能是天子的意思,我们还是不要掺和为妙。”

    路博德略作沉吟,摇头道,

    “何况圣上给我的诏命中,只命我们时刻留意太子安危,若察觉南越国欲对太子不利,立即发兵攻打,其余的事可没提,我们只需遵照旨意办事便是,不要多事。”

    其实裨将的建议路博德也不是没有考虑过。

    但仔细想过之后,他还是决定不能多事。

    不然奏疏要怎么写?

    直接说太子在南越国推行武功爵和赎罪令,请天子圣裁?

    这话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

    但若透过表面去分析,可就全都是大问题。

    天子看过奏疏若稍微一琢磨:

    “你什么意思?”

    “你特意上书说明此事请求圣裁,是不是觉得太子这么做不合适?”

    “太子这么做你觉得不合适,那朕此前就是这么做的,你是不是也觉得不合适来着?”

    “……”

    好了,事情到了这一步,就已经不只是他这个伏波将军做到头了的事了……

    路博德不敢也不能冒这个险,毕竟当今天子可是以“腹诽”之罪诛杀过大农令颜异的人,他一个伏波将军真没大农令脖子硬。

    在当今天子治下为官,大不易!

    谨言慎行方为久活之道,否则恐怕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则是

    ——广存钱少犯错,犯了错才有钱赎。

    ……

    大汉使团的人非常重视这场国宴。

    以至于提前两天就开始开会商议,不断推演国宴上可能出现的情况。

    尤其针对此前被刘据收了礼却拒之门外的吕嘉可能搞出来的动作,众人已经制定了许多预案,连续两日废寝忘食的商议到了后半夜。

    唯有刘据显得很轻松。

    众人来邀请他一同参会,他只听了一会就扔下一句“还是见机行事吧”,然后连连打着哈欠睡大觉去了。

    这让众人是既无奈,又无奈,还无奈。

    没办法,谁叫刘据什么正事都不跟他们说。

    他们自然也无法确定刘据如此表现究竟是胸有成竹,还是全然不将国宴当一回事。

    于是就在众人的猜疑与忐忑中。

    这场国宴如约而至。

    在王太后樛氏的配合下,五百名期门精锐和使团护卫已经悄然隐于国宴后殿,只需一声招呼,便会立即冲杀进来保护刘据,舍命护其周全。

    与此同时。

    吕嘉也早已命他的弟弟吕祥,还有他的侄儿吕方暗中率军做好了准备。

    若真出了什么岔子,确保大汉太子和大汉使团插翅难飞。

    剑拔弩张的氛围在无形中展开。

    悄然笼罩了整座番禺王城,焦点则是这座仿汉宫而建的长乐宫。

    如此待所有人都已入场之后。

    刘据这个大汉太子才以压轴的身份不紧不慢的自东侧殿门入场,在南越国一众以吕嘉为首的高官躬身行礼中走向大殿西侧的尊位。

    “恭迎太子殿下!”

    然而就在众人已经做好了跟随刘据坐下的准备时。

    刘据却忽然转过身来,接着像是掏什么宝贝似的,依次从怀中掏出五个核桃大小的小玩意儿。

    又像是摆放手办一样,一字排开摆在案几上。

    做完了这些,他才看向对面的吕嘉等官员笑道:

    “诸位,饭什么时候都能吃,何况你们今日来此恐怕也不是为吃这口吃食,不如先办了正事如何?”

    “?”

    在场众人闻言皆是一愣,面面相觑。

    其中也包括王太后樛氏、南岳王赵兴,以及大汉使团众人。

    这里除了刘据自己,根本就没有人知道他打算做什么。

    不过他们此刻已经看清刘据摆在案几上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一银四铜。

    银的方正的底座上端刻有一个乌龟形象,为银龟纽丞相印。

    铜的方正的底座上端则只有一个隆起的半圆,半圆中间留有一个小孔,为铜鼻纽官印。

    至于颜色不同的绶带,则分别缠绕于印玺的小孔中,使其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可以挂在脖子上的吊坠。

    这正是此时大汉特有的官制印绶!

    在众人不解的目光。

    刘据不急不缓的继续说道:

    “诸位,想必此前南越王颁布的王令你们都已看过,对我大汉赋予南越国成为内附国之后的特惠国待遇,也就是一国两政之事已经心中有数,我就不再赘述了。”

    “前些日子王令中的武功爵制度你们也都该知道了,那在我大汉名为‘入羊为郎’,此举主要造福民间百姓。”

    “今日借此机会,我再隆重向诸位讲解我父皇推举的另外一项与诸位息息相关的国策。”

    “此国策名为‘入粟补官’。”

    “何谓‘入粟补官’?”

    “顾名思义就是对如今官职不满足的官员,可以通过纳钱得到想要的官职,从而使得官员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最合适的位置为国效力的同时,亦可实现心中的个人理想与远大抱负。”

    “正是上利国家,下利你们的双全之策。”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