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百九十五章: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炎汉·灵帝时期

    “嚯……”

    刘宏撑着脸,惊叹不已。

    “诸位,说说吧。”

    脾气本就有几分暴躁的年轻刘备差点脱口破骂!

    这还说鸡毛!

    你把朱厚熜换成赵构,严嵩换成秦桧,朱纨张经等人换成岳飞等人都是无缝衔接!

    这还说鸡毛说!

    笏板搭着肘弯处,曹操摇头道:

    “看人挑担不吃力。”

    “这帮人现在最有本事做的,就是去批评做事的人。”

    “张口礼仪闭口祖制。”

    “和之前的宋代相比,就算明朝皇帝与官员想当个好家长,也都缺乏可以贯彻爱民、护民用心的条件。”

    刘宏托腮看着深以为然的众臣,心下叹息。

    一句话,明朝太臃肿了。

    文官把皇帝当攀爬的工具,皇帝把文官当当权的工具。

    还行,最起码我大汉官员还没丧心病狂到这步田地。

    虽然知道了洛水放屁与当街弑君之事,但汉朝天子的神圣性依然在保持着。

    所以……

    刘宏发着呆。

    自己要做的就是保持这份神圣性了。

    ……

    大宋·仁宗时期

    “明朝官员只能将精力与挫折发泄在道德礼仪上。”

    欧阳修起身对赵祯行礼躬身道:

    “道德礼仪不只压过了一切,而且成为他们心中的一份执迷。”

    “一切都被归到道德,只有无所不在的道德礼仪是真实的。”

    “然而,一旦道德礼仪被抬得那么高,那么在国家管理的领域中,也就没有任何真实可言了。”

    “这就是朱厚熜的短视所在。”

    欧阳修看着皇帝,脸色肃穆。

    “朱厚熜以大礼仪取得皇帝的权力,其举动其实不下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两者都掌握了国家意识的塑造与解释,掌握了天下臣民的归属。”

    “但汉武帝在此基础上设立中朝、均输、盐铁专营等等管理制度。”

    欧阳修顿了顿,继续道:

    “暂且不说这些制度好与不好,但基于意识之上,汉武帝是给出了可以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的。”

    “但朱厚熜没有。”

    赵祯这下听明白了。

    还是那老生常谈的两个字。

    变法。

    朱厚熜是最有可能推动明朝变法的人。

    因为他重塑了大明皇帝的解释权。

    “永叔啊,你说的有道理。”

    “但你忽略了一件事。”

    “变法,是需要财政支持的。”

    “而朱家天子的脑子里,似乎就没有这个东西。”

    赵祯抬头看天。

    “就他们那个财政……”

    “此时应该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吧。”

    ……

    【嘉靖三十四年(1556)七月】

    【由于官兵征剿不力,倭寇经常出没。】

    【总督胡宗宪举荐戚继光为参将,负责防御倭寇出没频繁的宁波、绍兴、台州一带。】

    【国家栋梁正式登场。】

    ……

    {大明朝的两位少保,皆有定倾扶危匡扶社稷之功,然而一位蒙冤被杀,一位忧愤而死,悲哉!}

    {中国综合能力品德前十的名将,为大明这个烂摊子尽了自己的所有能力心血,可晚年却落了一个弟弟提前去世,老婆跑路,家破人亡,打了一辈子仗一身的病,没人照顾药都抓不起,最后病死的结局。}

    {只能说可惜了这些有能力的文臣将领,张居正、戚继光、俞大猷、袁崇焕等等这些人,他们配的上更好的时代和皇帝。}

    {袁崇焕?他也配?说牛逼兑现不了挨砍活该,军令状了解一下。}

    {张嘴就来,自己去翻翻史书对比一下吧,无知者。}

    {……让我们略过他俩,说真的,各个朝代的历代君主能像西汉那样七世雄主的气象太少了,大多三代盛极再三代转衰。}

    {汉惠帝也算雄主吗?}

    {汉惠帝他妈还不算雄主啊?}

    {……一时之间竟无言而对。}

    ……

    北齐·文宣时期

    高洋横躺在地,撑着脑袋看着天幕。

    “呵,说我高家人精神不正常。”

    “我看朱家人也不遑多让。”

    ……

    北周·武帝时期

    “这一腔热血……错付了……”

    宇文邕很疑惑。

    为什么后世人对朱厚熜的骂声没有徽钦高与明英宗那么大?

    就他对外战事的态度,按理来说应该已经骂飞天了才对啊?

    ……

    大唐。????“忧愤而死……”

    李世民已经不知道要对嘉靖说什么了。

    “你这……”

    是要效仿朱祁镇吗?

    ……

    天幕上。

    年少的将军看着一本书卷。

    片刻后,提笔书写一行字。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年易号孟诸。】

    【其出身于山东登州卫一个世袭军官之家。】

    【祖籍原在山东东牟,因元末战乱,六世祖戚详率全家迁居凤阳附近的濠州定远昌议乡。】

    【戚详曾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为明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在征服云南的战斗中阵亡。】

    【朱元璋念其为开国功臣,授其子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世代承袭。】

    【自此,戚家一直在登州任职。】

    ……

    大宋·哲宗时期

    “大明这开国将领是有什么说法在身上吧?”

    赵煦一时有些惊疑不定。

    祖宗没死在朱元璋手里,那后代就一定得死在皇帝手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赵煦看到这句诗词后面的远大志向和一颗精忠报国的纯心。

    “可惜了……”

    ……

    【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刚毅好学,有军事才能,曾屡立战功,先后出任过山东备倭军事都指挥,大宁都指挥使以及京师中的神机营副将等职。】

    【因为戚景通五十六岁时才得了戚继光这么一个儿子,所以对儿子要求很严。】

    【他不仅教导戚继光读书识字、传授武艺,还常常教他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戚家虽出身将门,但家境十分贫苦。】

    【戚继光十岁时,父亲回籍奉养祖母,生活更是艰辛。】

    【在这种家庭氛围熏陶下,戚继光少年时代就已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嘉靖二十二年(1544年),戚景通身患重病,让戚继光迅速赴京办理袭职手续,还没有等戚继光归来,就去世了。】

    【于是,年仅十七岁的戚继光承袭了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的世职。】

    【《韬钤深处》这首诗,就是他此时所作。】

    ……

    大明。

    “嘉靖!”

    朱元璋看这这些过往,嘴里恨的牙痒痒。

    他不知道这戚继光能做到什么地步。

    但后世子孙拿他来对比于谦,可见功绩不遑多让!

    而这样的臣子最后也落得一个悲凉结局!

    “史书载汉家天子刻薄寡恩。”

    “如今看,我朱家是青出于蓝!”

    朱元璋有点绝望了。

    自己恐怕真的从一开始就错了……

    汉朝覆灭有昭烈之光。

    唐朝覆灭有秦王之曲。

    就连宋朝覆灭都有崖山之战!

    他现在都不敢想明朝覆灭的结局是什么……

    不会是拍手称快吧?

    ……

    大明·嘉靖时期

    “别胡说!”

    朱厚熜猛得站起身!

    “朕多支持戚继光啊!”

    “别胡说啊你们!”

    ……

    大明·万历时期

    张居正眸中闪过一丝惊愕。

    他看向正在读书的小皇帝,心中浮现出一个让他十分惊恐的事实。

    ……

    (本章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