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集市买粮识吕波
    洛阳洛宁,裴汶一行终于达到目的地,裴汶一行被分为一百余家,分散在洛阳各地,裴汶和大牛以及在路上收的几家人分到一个村,当然他们这个村的村长也就是裴汶了。

    村里一共十套房子,裴汶家自然分到村里最好的一户人家,全村只有裴汶家有一匹马,一辆车,大牛家有一头牛,然后就是农具,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生活用具。

    倒不是这些生活用具很珍贵,最主要的是,这些东西没有的确不方便,还有就是车上拉的粮食容易引起盗匪或者路上的饥民们抢夺,所以裴汶在把为数不多的粮食用袋子装好,藏在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里面,这才躲过了一路上的眼睛,使得大家安全的走到了洛宁。裴汶一路上也不是没看见那些饿急了的饥民,看到别人拉的粮食,根本不管,扑上去一把一把的往嘴里塞。

    当然还有为数不多的钱财,裴汶自然是这个村里最富的,因为好歹裴汶在长安已经是他们这一支的家长,怎么也有些积蓄。

    土地每人十亩,每家的土地旁边都挨着一条水渠,整个村还有一个池塘,大家必须共同管理。他们还得负责维修村里土地范围内道路水渠等公共设施维护,如果村里的道路上面有坑,水渠被堵,裴汶这个村长就要被问责。

    村长每月补助十钱,不多只是为了补助村长在工作中耽误农耕时间的损失。

    裴汶这个村离县城稍稍远一些,但是不远处有一个集市,集市上有一个学校,也就是四到十岁的孩子读书的地方,裴汶过去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有些大家贵族把先生请到家里给子弟讲课,当然也有学子去给有本事的人当弟子,但是这个学校裴汶是第一次听说。

    村里十家人,十个男孩子,七个女孩要必须上学,裴汶得到了通知,如果不送孩子上学的,将收回土地房子。

    收回土地房子那可不好,路上那个偷菜贼,到了偃师后,就没分到土地房子,一家大小在县寺门前临时搭了一个棚子,每天县令给一点食物,然后去干活,直到完成了惩罚才能分到房子。

    原来住在这里的人,现在正式秋收季节,大家忙着收割,一担担粮食往家里搬,裴汶看着就眼红。土地分到自己手里,最关键是土地上的野菜丰富,长得非常茂盛,混着粮食吃,能够维持一段时间。

    裴汶在路上节约的粮食,平均分配给了各家,这一点得到了官府的认可,所以裴汶才被任命为这一个村的村长,当然其他各支家的家主也基本上任命为村长了。

    “郎君,乐傻了?”媳妇第一次叫裴汶郎君,裴汶有些意外,不过的确是值得乐的事情。特别是村里的二十多个孩子,从这一家跑到另一家,这么宽敞的房子,比原来在长安的房子还好,满院子都充满了欢笑。

    各家的媳妇高高兴兴的把农具,家什,往家里搬,分配每个房间的用途。男人们都集在裴汶身边,等待裴汶的安排。

    “兄弟们。”经历了这次苦难,裴汶似乎与这些不识字的人更加融为一体了,居然叫了一声兄弟们,话刚刚出口,裴汶也是吓了一跳,比之前媳妇叫郎君都更吃惊。

    裴汶稳了稳神说:“兄弟们,今天天气还早,各家女人、老人、孩子在家里收拾,男人们都去集市上买东西,把家里需要补充的东西补齐,特别是农具,几十亩地,没有好的农具可会耽误农时的。”

    “好。”九人散去,各自回家,同媳妇和父母商量需要添购一些东些。原本各家都带了一些钱,裴汶也是带了的,不过五铢钱实在难带,所以裴汶在出发前就换成了金珠,缝在一件破衣服里面。原本想着到了洛阳,卖点土地,置一处房子,现在看来,这些都不用了,不过农具必须买,否则会耽误农时的。

    各家男人都拿着钱出来了,裴汶套上马车,各家各户,有车的拉车,没有车的担上担子,大牛也给牛套上了车。

    从村了到集市上不远,也就半个时辰的路,裴汶带着十人,有说有笑的来到集市上。

    集市上人不多,他们这个集市周边只有裴汶这一个村是新来的,所以其他人都是这里的老住户了,根本用不着大采购。况且现在已经日中了,买卖的人都已经接近尾声了。

    不过裴汶一行人的到来,为这个集市增添了活力,原本要收拾东西回家的,又停下来,因为大家知道,刚来的人会添置很多东西的。

    裴汶带着大家,首先去粮店,昨晚分组的时候,官府说了,安顿下来,就去集市上的粮店领取救济粮,政令上说,粮食是按照人数分配的,青壮每月一石二斗,妇女每月一石,老人每月八都,孩子每月六斗。

    裴汶家一个青壮,一个妇女,两个孩子,一共三石四斗。

    不过裴汶不想领救济粮,因为领了官府的救济粮,到收获的时候是要还的。裴汶不知道,现在领取一石救济粮,到还的时候还多少。

    裴汶算了算,如果用自己的钱购买粮食,加上田地里的野菜,艰苦一点,这半年应该能够过去。等明年的麦收后,就走上了正轨了。

    当然裴汶这种情况的家庭是比较少的,大部分都是没吃,有个别家庭有点钱,但是都不多。

    一行人来到粮店,粮店的小吏翻着粮簿,一家一家的喊,第一家就是裴汶。

    “裴汶,壮男一,壮妇一,童二。领粮稻谷一石一斗、黍米一石一斗、麦一石二斗、红薯六石、马铃薯六石、豆一石。”粮店的小吏喊道,裴汶觉得这声音太美了,不过裴汶还是没有被这声音迷惑。

    “我,我,自己买粮行吗?”裴汶说。

    “自己买,行,这是合约,需我读解?”小吏倒是热心。

    “无需如此,我自己可看。”裴汶说道。

    “识字?”

    “识字。”

    “能写否?”

    “能。”

    “能作文否?”

    “能。”

    “善,此间学校,尚需先生,月俸一石二斗。”小吏说道。

    “固所愿也。”裴汶高兴的说,想不到此行还有这么大的收获,至少自己一月的粮食也就解决了。

    “可写请书,代你上达。”小吏拿出几张略略黄色的麻纸,放在一旁的桌上,文房四宝都齐了,小吏没有打扰裴汶,让裴汶自由发挥。

    大牛等人虽然羡慕,但是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他们不识字。不过转念一想,自己村了出了一个先生,也是自己村了的荣耀,于是大家也就高兴起来了。

    小吏在一旁给大牛等九家发粮食,裴汶独立的在一旁写请书。其实就是申请书,汉朝官员下情上达的文书叫做疏,但是裴汶只是一个草民,连士子都算不上,自然不能用公文格式。

    裴汶只需把自己的情况说清楚就行,这个自然难不倒裴汶,写好请书后,裴汶有把合约抄了一份,站在一旁等候小吏。

    小吏给九家人发完了粮食,转头看了看裴汶,取过裴汶写的两份文书,看了看,觉得比较满意,于是笑道:“裴兄,小弟名唤吕波,是此间粮店的小吏,日后请多关照。”

    “吕兄言重了。”裴汶客气的施礼。

    “不,不,以裴兄之资,势必为县尊所识,他日裴兄高居县寺,可别忘了小弟。”吕波说。

    “一教书先生耳。”裴汶说。

    “裴兄有所不知,皇上政令,凡教出人才,均作政绩,累计可获官。”吕波说。

    “教书可获官?”

    “然也,县寺中官员多如此。”

    裴汶不仅有些愕然,看来还得整理整理,如果好好教书,积累了政绩,可到县寺,这不是说,不久之后,可做斗食小吏,要知道斗食小吏,哪怕是七十石官,也够自己一家人生活的很好。

    “裴兄欲购粮几何?”吕波说。

    “且购黍米一石,麦一石。”裴汶想着,一石黍米,可有客人是吃用,一石麦,可间插些野菜食用。

    “裴兄何其省耶?兄家有人四口,马一匹。可购稻谷一石,用于客至所食,若兄不嫌粗陋,可购麦二石,磨碎,烙饼,可好吃了,别人我不说。马是稀罕牲口,养差了官府会责之,故需豆一石。还有红薯,可烤这吃,可煮了吃,味甘饱腹。马铃薯还可当做才吃。”吕波说。

    “如此需钱几何?”

    “裴兄可是五铢钱?”

    “五铢钱少,可用金珠。”

    “金珠好,五铢钱虽可用,但······”

    “吕兄久居此处,可指点一二。”裴汶说着,去拉吕波的手,当然,手不是白拉的,裴汶手中可是捏着十枚五铢钱。哪知裴汶还没拉着吕波的手,吕波像遇到洪水猛兽一样,赶紧避开。

    “不可,不可。”

    “小弟可有冒犯?”

    “裴兄不知,此间执法甚严,裴兄如此,小弟明日则不敢再来此处了。”

    “为何?”

    “此处有一法官,名唤满宠,初来之时,无人信之,然皇上信之,不到一岁,杀官一千有余。小弟无才,得此小吏,若收裴兄钱财,则失性命也。裴兄他日为师,亦是如此,切不可收,否则性命不保。”吕布严肃的说。

    “哦。”裴汶想到路上的县令,就因为一颗菜,就放下县令的面子,不但赔偿,还亲自道歉,心中有些赫然,暗暗提醒自己,莫要以身试法,否则家里媳妇和孩子怎么过活。

    “此间之事,还请吕兄指点。”

    “无他,一切正常即可。哦,兄是第一次来集市,家中物什还没购吧?”

    “然。”

    “此处出去,有一铁匠铺,农具需早购,勿误了农时,裴兄家中有马,可购犁、锄、镰也需购些。铁锅必须购置,否则无法烙饼,鼎锅需购,可用于熬粥。可购些鸡仔,新家中虫多,可购些猪仔,养到过年杀之······”吕波不紧不慢,把需要购置的一一说出来。

    农具自然是排第一的,然后是炊具,然后是鸡仔,裴汶在给今天要购买的东西排了一个序,要不买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把钱用了,到时候关键的没钱买了。

    吕波这样热心,裴汶也就按照吕波的说法,购稻谷一石、麦二石、豆一石,家中还有些粮食,一月之内无需购粮。至于红薯和马铃薯,裴汶还真不知道,所以只购买了几个,回去尝试一下。

    当然,吕波自然不会干涉裴汶的选择,只是在一旁微微笑着,给裴汶称量好粮食。

    谷一石一百二十钱,麦二石也是一百二十钱,豆三十钱,一共二百七十钱。当然是洛阳的兴平通宝,至于五铢钱,那就贵了。

    裴汶没有问五铢钱怎么算,因为裴汶也没带多少五铢钱,取出金珠,交给吕波。

    吕波检查了裴汶的金珠成色,看了看裴汶:“此金成色不足,只能兑换九百钱,购粮二百七十钱,找六百三十钱。”

    吕波拿出六个金豆子,三个银豆子,想了想,抬头问:“需要些小钱否?”

    “这是什么钱?”裴汶没有见过这种钱,问道。

    “这是皇上发行的兴平通宝,洛阳地区都用此钱,此钱不涨价。”

    “烦请吕兄告知。”

    “裴兄,此乃黄金,一两金换十两银,裴兄请看,此金是洛阳元宝,与裴兄的金是否有别?”吕波拿出一锭金元宝,与裴汶的金珠放在一起。

    “此金成色如此之足?形状如此之好,的确难得。”

    “裴兄之金,只可在此处兑换,也可去县里钱粮局兑换,若在外,民不识,不收。”

    “啊······”成色差的金珠居然用不掉,想想也是,金珠的成色直接影响金的含量,那些作假的人,加入的铅多少不一,决定着金的价格不一,还真难判断。

    “这是金豆子,形状大小似黄豆,一两金换十个金豆子。这是银豆子,一个金豆子换十个银豆子。这是通宝,其实就是铜钱,一个银豆子十个通宝。一个通宝购谷一斤,麦两斤。这里的东西以重量为准,不讲体积。”

    “那,我再换五两金珠。”裴汶拿出五两金珠,吕波检查一下,三两可换九百钱的,二两可换九百五十钱的,一共兑换四千六百钱,吕波各种钱给裴汶装一些,也应裴汶的要求,给裴汶装了一锭一两金元宝,一定一两的应元宝。

    村里的人看到裴汶换了钱,也纷纷换钱,有的一二两,有的三五十钱,吕波不是特别愿意,但是看在裴汶即将做先生的面子上,还是给大家换了。

    拿着新钱,大家来到集市上。

    农具必须先买,裴汶招呼着大家去铁匠铺买农具,因为集市上稀奇古怪的东西,看得大家蠢蠢欲动,裴汶怕大家把钱用了,没钱买必须品。

    铁匠铺,铁匠一看就知道裴汶是来买农具的,热情的给裴汶等人推荐起来,首先是犁,这里的犁和长安的犁十分不同,这里的犁的犁铧大,犁臂小,整体重量小。

    铁匠让裴汶取下马车,然后给马套上犁,一边套一边解说。然后在铁匠铺旁边的地上犁了一下,让裴汶尝试了一下。接着又用大牛的牛尝试了一下,然后用人工拉犁尝试了一下。

    裴汶这才弄明白了,这种犁,只需要一匹马,或者一头牛,或者两个人就可以拉动,与长安的犁需要两匹马拉的轻巧不少。

    犁是必须买的,不过铁匠也不是要大家必须买,听到大家说都是一个村的,铁匠就推荐裴汶等只买两张犁就可以了。

    然后推荐起锄头,这里是铁锄,有重的,有轻的,大家尝试了一下,觉得比长安的木头做的好用多了。

    大家计划着锄头,然后是刀具,镰刀是必须的,收割才能快,砍刀也需要,菜刀也需要,一通购买下来,花了不少钱。

    裴汶觉得袋子里面的钱少了不少,心中有些舍不得,但是这些都是必须品,必须的买啊。

    铁匠根本没理会裴汶舍不得,开始介绍起锅来,裴汶第一次看到这种锅,圆圆的,但是不是很深,而是比较浅的弧形锅,关键是大,足足三尺大小,铁匠说,这种锅烙饼方便。

    然后是鼎锅,同鼎和瓦釜差不多,就是没下面的脚。

    吕波说要买,裴汶也就买了,村里人几乎都买了铁锅,也有些舍不得,但是见其他人都买了,也就跟着买了。

    农具和铁锅,花去了不少钱,裴汶的六两金珠几乎用去了三成,当然也有的把带的钱用完了,裴汶就借了一些给他们。

    鸡仔需要买,裴汶把农具锅具搬上车,又去买鸡仔,鸡仔到不贵,二钱一只,裴汶一路观察,见路边的鸡仔都放到田地里面,几十亩地,十只鸡仔恐怕不够,裴汶买了二十只,花了四十钱。

    其他的村民有的买了十只,有的买五只,多多少少,大家都买了。

    把必须买的东西卖了,裴汶让大家自由的去购买,没钱的在原地守着马匹粮食。裴汶和大牛一起,在集市上转了转,集市不大,主要有学校、粮店、铁匠铺、还有就是自由市场,许多农民在那儿摆摊。

    裴汶给媳妇买了一根木钗,原本裴汶看上了一支金钗的,太漂亮了,可是太贵了,裴汶根本买不起,于是退而求其次,买了一根木钗,这木钗也是精心制作的,在长安这个价也买不到。

    看见卖藤篮的,裴汶又买了一些,家里一些东西需要装。看见买纸张的,裴汶想卖,但是太贵,只好买了一些空白竹简,既然打算去教书,还是要有些竹简才好。

    大牛给孩子买了一个木偶,裴汶也觉得该给孩子买点什么,看了看也没什么好买的,于是也选了两个木偶,两个孩子一人一个。

    时间已经很晚了,该回去了,回去收拾一下,明天铁匠会来给村里垒灶,得去弄些石块回来。

    等了不久,十人到齐,挑的挑,拉的拉,一支满载而归的队伍向家走去。

    村子里大人小孩都非常高兴,只有个别妇女,心疼这么多钱,唠叨了几句,高高兴兴的把粮食器具搬会家去。男人们外出找石块,女人们在家做饭,孩子们挤在一起,攀比着谁家的玩具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