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小千户
李全放声大笑:“哈哈哈,你还敢自称引诱我中了计!你看看你手上有多少人,我手上有多少人?你引我过来怕不是嫌自己命长吧?”
“命长命短的,打过了才知道!”
“好,我就怕你不打!”
看样子李全这些日子收编了不少黑旗军的散兵游勇,实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强大过,因此他的信心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饱满过,当即挥动大军列好了阵型,在黑夜中仿佛一堵高大的黑色城墙就向萧文明推压过来。
较量轻步兵战术,萧文明还真没虚过任何人。
萧家军的五百子弟兵,照例摆出鸳鸯阵,并且这一回兄弟们齐装满员,摆出的阵型是完整版的十几个人的大阵,威力发挥到了极致,更加不会惧怕任何对手。
原本戚继光在设计鸳鸯阵的时候,是作为一种进攻性的步兵阵法而存在的。
"target="_blank">></a>
</a>
萧文明不敢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其中的精髓,但在实践过程当中,也从来不会过度依赖鸳鸯阵强大的防御能力而进行一味的消极防守,每次都是冲锋在前,力争杀伤对手的有生力量。
但是这一次,萧文明却并没有这样做,只因为在黑暗之中变数太多,并且又有董鸿儒这个阴险的家伙,帮着李全出谋划策,难保自己一时贪功冒进,就中了对方的奸计。
虽然萧文明仍旧信心十足,认为自家的萧家军就算中了计,一样可以凭借强大的战斗能力和良好的配合能力脱身而出,但是毕竟会受到损失,该避免的还是应当避免。
而对面李全的顾虑和萧文明也差不多。
他打算利用自身兵力的优势和萧文明打一场消耗战,不要耍任何可能导致失败的阴谋诡计,甚至就连实施对萧家军少数兵力的包围都不敢,只是督促手下的将士,继续向前堆人,指望着靠着人数的优势将萧文明压倒。
这样的作战方法会面前的有些窝囊,然而却是一种立于不败之地的策略。
这和现实世界中清朝曾国藩那种结营账、打呆账的作战策略颇有相似之处。
虽然曾剃头也不算是什么兵法的名家,但是在这厮终老百年之后,还会有一帮子孝子贤孙吹嘘他的军事才能,可见他在用兵上的成色还是有一些的,不至于一无是处。
而李全在没有师傅、没有经验、没有指导的前提下,能够自行总结出这样的一套作战方法,也算是这家伙有些进步了。
只不过他放着大好的骑兵机动力量不用,却选择了这种癞头烂脑的打法,未免有些本末倒置、暴殄天物了。
并且这一回,李全并没有像以前那样,会仗着自己颇通一些武功,挥舞着铁枪杀在所有人的前面——说好听点能够激励起麾下兄弟们的士气,说难听点其实也就是匹夫之勇而已。
今天他却稳稳地站在了队伍的最核心,在其他几个头目的协助之下,指挥着全军的行动,倒也是颇为从容笃定。
这又是一项颇大的进步,说明李全已经有了一个正经将军的样子了,可不再是那种不入流的土匪头子。
也是因为如此,萧文明就没法给李全来一个斩首行动了——不能派宋星遥或者林丹枫施展自己的武功,直取李全的性命,从而一举奠定胜局。
只有靠着双方军队的实力的比拼,才能确定谁胜谁负。
虽然这场争斗同其他的战争一样,也都是你死我活的勾当,由于黑夜的掩护,战斗虽然进行得同样十分激烈,但烈度并不高。
李全领兵作战的经验和能力毕竟有限,在夜色当中根本无法组织起复杂的行动,而萧文明也不愿意用劣势兵力去冒险,因此双方的行动更像是在进行有限的试探,而并非是惨烈的搏杀。
同时,双方发动输死进攻的意愿也都不强,似乎也达成了某种默契。
因为他们都在等待着援兵的到达——李全等的是董鸿儒,而萧文明等的当然是戴松。
黎明前的黑暗是最让人感到不安的,这对敌我双方都是一样的,因为所有人全都笼罩在无边无际的黑暗当中,没有一人能够例外。
直到清晨第一缕阳光从地平线上懒散地放出它的光滑,战局这才有了转机。
只见在萧文明面对着的方向,忽然扬起了一阵尘埃,渐渐的又有轰鸣的马蹄声传来,紧接着一面上书“戴”字的大旗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当中。
对不起李全了,这次赶来的,是萧文明的援军,也就是同在此处官军的总指挥戴松!
在微亮的天色之中,萧文明分明瞧见这只骑兵,人人脸上都带着疲惫的神色,盔甲上、马背上都沾染着新鲜的血液,显然是经过了整整一夜的厮杀!
如果萧文明所料不错的话,戴松必然是在战斗中,击溃或者是歼灭了董鸿儒的队伍,这才有余力,帮助萧文明进行作战。
按理说,董鸿儒的军事才能是要不如李全的,那他所率领的队伍就算人数相近,那战斗力也必然不如李全强,应该是要稍微好对付一些。
但即便如此,戴松依然能够轻易地战而胜之,可见这位年轻的将领和他所率的骑兵队,攻击力是要胜过萧文明的萧家军的。
又或者双方取胜的方式并不一样。
戴松擅长的是击溃战,将对手的组织打破,让他们从一只军队变成一盘散沙,丧失了战斗力也就赢了。
而萧文明喜欢打的都是歼灭战,一场大战下来,除了少数头脑聪明、腿脚灵活能够逃跑的之外,绝大多数的敌人,要么被诛杀、要么被萧文明俘虏,可以说是从物理上解除了他们的战斗力。
虽然胜利的方式不同,但胜利始终就是胜利,无论用如何华丽的辞藻都无法掩盖戴松的胜利。
之前李全和董鸿儒所制定的,想办法给官军来一个内外夹击的策略,已经彻底破产,相反被官军来了一个各个击破,而如今受到前后夹击的却成了李全!
戴松手下的人马经过了整整一夜的机动和厮杀,早就已经是人困马乏,但因为打了一场痛快的胜仗,再加上他手下的亲兵素来忠心耿耿、训练有素,因此还是能够在自身精力和体力几乎到达极限的情况下,依旧保持高昂的斗志。
戴松虽然年轻好战,却知道人的体力和精力是有极限的,再加上亲眼看到萧文明和李全的人马在半黑的光线下厮杀成一团,难以分割开来,如果自己再以骑兵紧密的阵型进行突破的话,难保不会伤到萧文明的萧家军。
于是戴松不慌不忙,轻率麾下的骑兵绕着战场,迅速地跑了两圈——既是耀武扬威,树立自己的威信,鼓舞自己的士气,又是为了能够准确地收集和判断战场上的情况。
以戴松的聪明和能力,现在萧文明和李全争斗到了何种程度,其实并不难以判断,萧文明以为经过一番武装巡游之后,戴松就会迅速发起进攻。
然而这一回戴松却并没有像萧文明料想当中地直接发起突击,而是绕着整个战场又旋转了一圈。
这似乎和戴松的个性并不相符。
后来萧文明才知道,戴松为免伤到自家友军,在绕行两圈发现战况并没有那么简单的时候,便果断的放弃了从阵型当中进行突破的计划,而是采取了刮痧一样的战术消耗。
只见戴松的骑兵绕着整个战场转了两三圈,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可他旋转的半径却在不断地缩小。
渐渐地,骑兵的攻击范围已经触及了酣斗不已战场,他当然是不会攻击萧文明的,而是在绕道李全这一侧时,命令手下的骑兵挥舞战刀、刺出长枪,不断地向一侧攻击,用于削弱李全外围的兵力。
后来在向戴松打听的时候才知道,这个战法并不见于中原兵书,却是戎羌人使用的战术,并且还由戴松的父亲戴鸾翔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原本戎羌骑兵绕着对手行动的同时,通常是靠弓箭在马上骑射来杀伤对手的,始终与对手保持一定的距离,却依旧能够造成伤害。
虽然弓箭的伤害是间接的,可戎羌弓箭的威力并不弱,并且还是远程攻击,就常常能够在围猎大齐军队,使其士气溃败之后,戎羌骑兵却几乎没有什么伤亡。
大齐朝的骑兵包括——戴鸾翔的亲兵在内——全都不掌握马上骑射,这样高深的作战技巧,绕着对手运动固然容易,却没有办法造成伤亡,相当于是在练习长跑。
于是戴鸾翔万般无奈之下便想出了马上砍杀的战术,这对骑术的要求更强,然而杀伤的威力却比使用弓箭更加猛烈,也更加直接,算是各有利弊吧!
这样的骑兵战术,萧文明看着眼热。
自己的轻步兵战术几乎已经演练到了极致,除非跨越冷兵器时代,否则恐怕几乎不太可能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了。
但是骑兵战术就几乎为零,如果能把戴松正在使用的这一套战法学到手里,那自己可就是如虎添翼、双管齐下了!
如果萧文明有了这样的本事,就是刚才,萧文明就可以直接向李全发动骑兵突袭,哪里还用下马,展开鸳鸯阵,同他进行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