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鸿翼扶摇
光化的竞争,根本上是驱动器的竞争,尖端的驱动器才可以保障更好的光影效果,并兼顾能耗、寿命和环境适应等各项指标。通俗来说,驱动器就像刺绣的手艺范畴,而led灯头灯条相当于丝线。
除了雷石,另八家企业均来自不同的国家,欧洲有德法、亚洲有韩国以色列,代表着世界照明领域的第二梯队。
偌大的会场坐着两百多人,各个国家穿着统一服装,整整齐齐一块块,看上去就像一个个方阵。
如何阐述驱动器的优势,各个团队都使出浑身解数。有的以车用大电流驱动器为灵感,以串联的方式控制输出;有的在传感方面大做文章,生成多传感器联动的驱动器;还有的主打蓝牙遥控技术,总之以各种技术强项接引着形形色色的驱动器。
无一例外,自主研发四个字是各家反复强调的重点,定制开发、不可替代,既展现出对阿拉伯人的绝对尊重,又彰显自身对技术的强大信心。
雷石作为第七个出场,此刻所展示的这套驱动系统,名为“鸿翼”。
这是一套并联的驱动系统,其优势在于峰值电流可编程,每个独立模块都能在0-100%的亮度范围调至任何值,也就是说通过编程确立一种“灯效的静态”,由此确立了一个调光的大中枢。
改变亮度往往会让色彩表现发生变化,是灯效呈现的一大难题,在鸿翼系统中,每个独立模块共用相同的峰值电流,从而使色彩地图不会发生区域色差。
但令人意外的是,代表雷石讲标的陈世奇,只是花了很少的时间阐述鸿翼的工作原理,他把更多的篇幅用在技术的更迭上。
在led驱动器领域,并不存在百分之百的自主,无论从任何角度着眼驱动器的打造,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从红光到蓝光再到白光led,人类走了四十年,从几千小时的电光驱动器到十万小时,也是二十多年的技术变革。
像日光感应器、大电流驱动器乃至基于相机的led驱动技术,更像是一棵粗壮的笋,长出来一个个嫩尖。自出研发是个漂亮的词,但有时候它只是染了个奇怪的颜色来博眼球。
一开始,陈世奇很不理解苏清石的想法,就着鸿翼全盘拆解足够他讲上半个小时,此间有诸多亮点,用技术打败技术才是最大的赢面。
但慢慢地,陈世奇联想到另一件事,大学毕业论文有一个查重的环节,人们惯常以为重复率越低就越代表着一篇更安全的论文。
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因为论文不是故事,超低的重复率恰恰意味着这篇论文没有依据。就像一篇文学论文自己编了几首唐诗,工科论文不见一个公式,即便是天才,也不可能有一篇百分百原创的论文。
这正是苏清石的考量,苏清石希望陈世奇的表达,是站在技术发展的角度,有国内国外成熟的技术之基,有雷石技术人与院所的合作,才有了成熟可靠的鸿翼。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细究起来,其实这是一种商业思维,苏清石清晰地知道这不是学术研讨大会,而是有你没我的商场争斗。雷石要的不是一堂彩,而是如何去博那青云路。
不可替代、定制开发这些东西,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绑定的感觉,在商场离不开谁往往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有的时候,自主研发没有那么高端大气,这只是一件怎么把一栋楼做得更美的事,而不是太空基建那样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的标榜。
阿拉伯人需要的,是可靠持久的技术和预估范围内的价格,天花乱坠的自说自话和一步一环的技术精进,苏清石选择把宝押在后者。
用技术打败技术,当然酣畅淋漓,但前提是,坐在第一排的那些人要懂技术。前面六场的技术演绎,早把他们演花了眼,家家都很亮、家家都很强,但要是问起来,他们根本分不清哪家是哪家。
鸿翼是雷石驱动系统的集大成者,他的出现并不轻易,是雷石不断基于当前水平不断试错纠正得来的成果。电荷泵、转换器、数字控制,每一项都值得大讲一番,大可傍上自主研发之名去阐述他的出彩之处。
但苏清石更清楚的是,鸿翼真正的扶摇,不是技术的对撞,而是如何为他营造长风翱九天的环境。什么是出彩,鸿翼支配下的中东之光才是出彩!
纳赛尔这个自打与苏清石相识便各处不搭调的人,直至来到这正式的竞标流程时,才意识到这个中国人,跳脱也好、深沉也罢,有着迥然于旁人的思量。
纳赛尔泛起奇异的目光,不像别家做铺垫设悬念,不断拿捏节奏、期待令人兴奋的转折,玩着好一套演讲心理。
雷石的整个过程慢条斯理,如水一般从源到岸,回头看有承载、放眼望有渠成。仿佛各个都在说“何以我为王”,只有雷石探寻着“我从何处来”。
而且他深谙竞标之道,像个身经百战的老手,他人雷同我寻异、他人亮枝我开源,在技术舞台的背后评估各方诉求。
他更清楚的是,一个竞标拖了好几年,在雷石走中亚的时候你们就扬起言了,那时候世界群岛还生龙活虎,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要建迪拜乐园。试问现在,你们是追着各家细节继续验证,还是面对一方踏实多来几分注目呢。
纳赛尔应该不知道,中国评书常说的一个词,叫“一力降十会”。
……
.
树下小酒馆提醒您,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