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十二章燕王督促西进
    第九十二章燕王督促西进

    帖木儿撤军并不代表所有事情都结束了。

    燕王回军,跟随燕王冒险出击的将士,死伤惨重。折损将校不少。毕竟,冒险烧了帖木儿的粮草。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进攻,而是撤退。是从帖木儿大军合围之中撤出来。

    纵然燕王用兵如神,也不能不有所损伤。

    一些将士受伤之后,连续作战,身体不能支撑。缺医少药之余,也不能跟随大军连续机动。有人自杀,有人让别人给一个痛快的。

    其中艰难不必多言。

    回到庭州之后,更是发现死在城下的尸体。就有近十万具,其中还多次停战收敛尸体,毕竟尸体太多,也妨碍攻城,而战场收尸,也是双方都要恪守的战争礼节,除非那一方丧心病狂到一点底线都没有了,否则都会遵守的。

    但是近十万具尸体,对北疆是一个什么概念。

    须知大明人口才过亿,十万男丁,对某一个县某一府也是不能承受之重。而西域总体人口,才几百万之多。几乎壮丁都必须征召作战。近十万的死亡,可以说给北疆地区人口结构毁灭性的打击。

    这种打击,如果不引入外来人口,单单靠自然恢复,恐怕两三代人都恢复不过来。

    整个北疆元气大伤。

    即便这些剩余的蒙古人转头效忠燕王。但是对于燕王来说,用处也不是太大了。

    是一个烂摊子。

    让燕王很是头疼。

    不过燕王面对这个烂摊子,最大的想法就是先上书北京报捷,然后再次督促北京西进。

    原因很简单,燕王面对的一切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问题。如果能打通北京的联系,即便是不能从北京那边得到一些好处,但只要打通北京的商道。就足够燕王获得一些好处了。

    毕竟西域连同西方。

    虽然说燕王与帖木儿敌对的局面很长时间不会改变的。这对商路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代表,商路就断绝了。

    蒙古人打仗从来不断绝商路,即便而今双方敌对,商人行商的风险,大大增加,但是再怎么增加,也还能连通,别的不说,就说帖木儿麾下的一些将领,难道就不搞走私吗?

    其实,燕王也与西北宋家搞一些走私,将西域货物专卖到中原去的。但是效果并不好。

    一方面,是燕王与南京朝廷的敌对关系。

    有这个关系,但关系不大。

    毕竟,燕王在南京也是有人脉关系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家打仗归打仗,多年的交情归交情。走私这一件事其实管得并不是那么严的。

    问题是,北京市场的购买力,是远超过南京市场的。

    工业革命是财富爆炸增长。

    因为长途运输,从西域专卖过来的东西,全部是奇珍异宝。并不是说西域中亚乃至欧洲,只有奇珍异宝。而是丝绸之路的交通环境。不是奇珍异宝。没有超额的利润运到东方根本不划算。

    而面对奇珍异宝,并非南京达官贵人没有钱,而是北京有一批暴发户。这些人忽然有钱了。不知道什么地方花,何夕自己就做过实验,他维持何府一家,每年万两上下,就已经是非常奢侈了。

    在这个时代,每年一万元的收入,就足够让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但是北京却诞生了很多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企业。很多人暴富之后,不知道做什么?

    他们才是这些奇珍异宝最大的消费市场。

    另外,燕王所需要的东西,南京市决计不能供应的。燕王需要的是什么?是武器,粮食,布匹,农具。等等物资。这些东西能从南京得到吗?

    不能。

    甚至燕王判断,单单靠燕国可怜的造血能力,他未来也就在西域与帖木儿拉扯了,即便击败帖木儿也不大不可能西进。无他,后勤跟不上,就好像现在。

    燕王如果全国动员,将蒙古壮丁全部召集起来,他麾下也能有十几万大军甚至更多骑兵聚集在此地。但是后勤上,燕王根本吃不消,最后燕王只能选择这样做了。

    用少数兵力与帖木儿战斗,大部分兵力都在后方干瞪眼。

    决定燕王能不能打败帖木儿,决定燕王能西进多远,并不在燕王自己。而是在北京,准确的来说,是北京到西域的铁路。

    所以燕王再次上书督促北京尽快修铁路,发动西北攻势。

    甚至希望北京规划从北京到哈密的铁路。

    如果这一条铁路修好了。对燕王才是最大的利好。

    当然了,也有一些威胁。

    毕竟中央的权力也会沿着铁路线延伸。不过,那要看谁当政了。最少燕王自信北京不会敢拿他怎么样。

    -------

    燕王报捷的消息到了何夕手中,已经是隆武二年底了。

    自从登莱攻略之后,北京与南京的战事陷入僵局。

    傅友德一出手,就挽回了山东局面。在这上面不要说,哈刺不花了。就是哈刺不花他爹,纳哈出也不是傅友德对手。不过哈刺不花很清楚自己的要什么。他果断的当了缩头乌龟。将军队龟缩在几个港口。

    有水师支持,再加上几个港口本来就是经营很好的水城。傅友德也攻不下来。

    但是不管怎么说,北军的控制区,已经沿着山东海岸线几乎要摸到南直隶了。

    毕竟傅友德的出现,再加上南军重建水师,让哈刺不花地挺进南直隶的战略规划泡汤了。

    在这一战之后,双方都趋于平静。

    毕竟而今的局势很明显。山东如果不打一场济南会战,将山东济南以及山东中部山区给拿下来,大军是不可能南下的。但是即便拿下济南。还有徐州。..

    徐州最让人担心的从来不是徐州城,而是黄河。

    前文说过,元代黄河是分多股入海的。这是宋金留下来的遗产。而入明之后黄河虽然修缮了,明朝中后期治水工程才将黄河归为一股。

    所以徐州黄河更是最险之地。徐州城几次都淹到水里。

    这是最让人担心的地方。

    这个时候,北京的人力物力都在西进战略上,铁路每一天都在延伸。何夕没有精力去打一场济南会战,因为如果打的话,这一场会战,将是比河间之战更加庞大的战事。

    这个决心,何夕现在还没有。

    因为决战本身代表的不仅仅是前线的问题,还有后方的问题。

    不过,很多人都已经有些急了。

    多次督促何夕决战。无他,他们看见了丁显的成绩。

    丁显这一段时间再做什么?

    就是发行南京新币,用南京新钞给下面士卒发钱。似乎一下子南京发现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一样。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南京财政一路向好。在财政的激励之下,很多事情都立即开始运行了。

    首先,就是徐州铁厂。几乎是从太平铁厂复制的班底,建立的徐州铁厂,动用了好几个县的徭役,徐州铁厂已经开始产出了。甚至可以供应前线一部分火铳,火炮了。

    徐州铁厂代表着经过一年的调整,丁显对北京步步跟随的政策之下,有了一定的成果。

    最少南京方面的火器产量开始爬坡。虽然在质量上,成本上,南京火器与北京的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数量上的南京已经开始扩产了。

    甚至南京整体上准备编练百万大军的计划已经提上了日程。不过,能不能做到还是一个远期计划,不过,编练三十万大军,却是很有可能的。

    甚至在今明两年,就有可能完成。

    正因为如此。下面很多人都想让何夕提前发动决战,在南京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拿下南京。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