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98章 大数据电影
    许愿撇了撇嘴,这徐总还真把自己当盘菜了。

    这话要是马老板问许愿还差不多,你一打工的,怎么搞得像面试似的,“徐总,有话不妨直说。”

    徐总自讨了个没趣,脸色变了变,强压下怒火,心平气和地说道,“我觉得现在的电影制作模式有些落后,不符合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哦?愿闻其详。”许愿有了点儿兴趣,心想这么半天这位徐总终于说了点干货,许愿做了个请的手势,让徐总继续说。

    “我以前就是编剧,也在出版业干过,我们现在做电影还是由编剧入手,先写剧本,然后导演照着拍,这完全不符合市场规律嘛。我觉得现在的剧本完全不需要专业的编剧去写,这两年我研究了一下票房和观众,发明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词,我叫它‘屌·丝购票心理学’。”

    许愿这时才知道这个徐总是谁,这人宁杰和他提过,叫徐元翔,编剧出身,原来在央妈的五洲传播中心干过主任。阿狸进军影视圈之后把徐元翔挖过去当副总,负责电影开发,怪不得刚才说话老以前辈自居,还不太客气,原来还真是圈里的老屁·股。

    徐元翔刚才的一番话槽点颇多,电影不先写剧本那怎么拍?都学墨镜王吗?可徐元翔明明提到了购票,那肯定不是文艺片吧,“徐总,你接着说。”

    “去年我们的电影总票房达到了400多亿,今年很有可能达到500亿,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我研究过观众的问卷调查,观众平均年龄只有21岁出头,有大概85%的观众年龄在19-29岁。这代表了什么呢?”

    徐元翔这次没有等许愿说话,直接自己就全说了,他举起三根手指,“我认为有三点,第一,年轻的观众最关注的肯定是ip,所以一部卖座的电影必须要有一个好ip。”

    “第二,必须要有明星,足够多的明星。只要明星够多,即便电影的故事很烂,粉丝们还能去看明星的脸。”

    “第三,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点,电影一定要有逆袭的概念,也就是最后穷小子一定要迎娶白富美,灰姑娘必须要遇见白马王子。如果不满足这三点,电影的票房一定不会好,甚至可能会颗粒无收。”

    许愿听完差点儿笑出声,这尼玛徐元翔研究了好几年票房和观众就研究出个这玩意?

    (插一句,徐元翔确实说过这些话,而且是在公开场合说的。)

    这特么十多年前的黄白鸣就是这么干的啊,《家有喜事》是大ip吧?演员阵容都是全明星吧?最后也都是大团圆结局吧?这玩意还用你徐元翔研究?早就烂大街了,而且已经被证明不好用了,故事太烂观众还是不会买账。

    许愿非常努力地在憋笑,所以什么都没说,徐元翔还以为自己的言论震惊到了许愿,露出了得意之色。

    汪玉这时问道,“徐总,那剧本怎么办?你刚才说不需要专业的编剧去写剧本,那剧本谁来写?”

    徐元翔眼睛一亮,看来汪玉也对他的观点很感兴趣嘛,“汪少,你知道《纸牌屋》吗?”

    “奈飞的美剧?”

    “对。”徐元翔打了个响指,“这部美剧全程都是通过大数据来拍摄的。”

    “大数据拍摄的?怎么说?”

    徐元翔对汪玉的捧哏很满意,“奈飞通过调查客户的喜好,比如说客户经常看什么类型的电影电视剧?对哪些明星感兴趣?每次的观影时长等等吧,推算出市场上需要一部和政治有关的权谋剧。然后就选中了《纸牌屋》,并且通过调查选择和大卫芬奇合作,主演找了凯文史派西。”

    徐元翔谈兴正浓,“至于汪少提到的剧本问题我也有考虑,比如现在我们手上有一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电影改编权。这本小说就是通过大数据筛选出来,现在网上最火的。然后我打算找这本小说贴吧的吧主,还有原作者,当然也包括这本小说的一些同人作者。把他们召集到一起,我们假设就选出来十个人。”

    汪玉有些惊讶,“让他们来写剧本?贴吧吧主也能写剧本?”

    “汪少稍安毋躁,容我把话说完。”徐元翔有些不高兴,但没有发作,“我不要求他们写剧本,只让他们来写故事。每人根据小说写一个故事,然后像杀人游戏一样逐个淘汰,最后留下一个最好的。我再拿着这个故事去找专业的编剧,让他们帮忙改好,这才是一个ip正确的开发流程。最后就是拍摄了,还是通过大数据来选择,观众最喜欢哪个导演,我们就去砸哪个导演,最喜欢哪个明星,我们就去砸哪个明星。”

    许愿已经听不下去了,这个徐元翔完全是在胡说八道嘛。

    是《纸牌屋》的成功宣传了大数据,而不是大数据造就了《纸牌屋》。大数据只是奈飞在宣传《纸牌屋》过程中使用的噱头。

    《纸牌屋》从立项到拍摄都没用过大数据,甚至都不是奈飞发现的。2009年的时候一家叫mrc的独立制片公司想要进军电视圈,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搞一个好剧本,然后用电影导演去拍电视剧,弄一部制作精良,并具有轰动效应的电视剧出来,好能打响公司的名气。

    就在一次日常的内部会议上,一名实习生推荐了一部1990年播出的英剧《纸牌屋》。后来mrc的创始人之一莫迪在飞机上闲着无聊看了一集,立刻决定出手拿下版权。

    然后mrc找到了caa,签了一个打包协议。caa按照mrc的要求推荐了导演大卫·芬奇、编剧埃里克·罗斯和主演凯文·史派西,这三位都是caa的签约客户。

    组成了《纸牌屋》的核心团队之后,莫迪联系了hbo、showtime和amc,为了多一种选择,莫迪同样联系了奈飞。

    彼时奈飞的处境非常艰难,他们想要搞自制剧,但无奈手里资源着实有限。仅仅是电视剧方面,五大传媒集团下属的制片公司就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五大集团对奈飞这种流媒体平台非常抵触,所以奈飞的自制剧一直没有好剧本。

    可以说《纸牌屋》是奈飞当时能够接触到最合适的剧本和团队了。奈飞随即就开出了投资1亿美金,不用试播一次性定制两季,制作团队可以保有最终剪辑权等非常优厚的条件。

    所以《纸牌屋》的成功跟大数据根本就没什么关系。

    喜欢影帝从天降系统开始请大家收藏:影帝从天降系统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