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641章 追逐梦想的人(第三更,求订阅)
    这是一个平凡且伟大的时代。

    很多人都用这样的话语去形容这个时代。

    一群平凡的人在这里创造了一番伟业,从而成就了这个伟大时代。

    所以才是平凡且伟大。

    其实所有的伟业,都是平凡的人去缔造的。

    “……我们当时驾驶着Sno-cat拖拉机,依靠着空中的补级,成功的穿越了南极大陆。”

    在南洋大学的礼堂里,作为地质学教授的杨文度又一次,向学生们讲述着他们八年前的探索。

    八年前,也就是五八年,SEA南极考察队进行了南极穿越。

    在此之前,人类还还没有横穿南极。

    其实,这一荣耀原本是属于英国的,但是SEA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当年,出于太空探索的需要,英国将包括西福克兰岛在内的海外领地租给SEA,在岛屿移交时,福克兰群岛附属调查机构的也随之被裁撤,这一机构就是英国的南极调查机构,其负责人富克斯当时正策划极地探索。

    他设想了一个有空中支援的机械化南极穿越,使他能够开展一项科学计划,但是随着机构的裁撤,导致原本应该在五八年实现的富克斯极地穿越计划搁浅。

    不过,他的计划并没有被彻底搁置。

    与此同时,SEA南洋调查研究所也开展了这一计划。

    那年1月24日,驾驶着Sno-cat特殊运输车的考察出发,3月28日抵达麦克默多湾的斯科特基地,完成了125天的南极洲首次陆地穿越,行程超过4593公里。

    那是人类第一次穿越南极大陆。这一壮举离不开一种名为Sno-Cat的特殊运输车。

    Sno-Cat是一种专为冰雪环境设计的车辆,拥有宽大的履带,使其能够轻松穿越深雪和冰沟等复杂地形。它的坚固和可靠性为探险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他们取得成功之后,尽管各国先后在南极建立考察站,但是却都没有实施穿越计划。

    在杨文度讲述着横越南极大陆的探险时,他的语气中带着骄傲,尽管直到现在,对外界对此事的关注度一直都不高,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在人类极地探险史留下了极其浓重的一笔。

    在他的讲述者驾驶着Sno-cat特殊运输车几次险些陷入冰川裂缝时,听众们无不是被其中的风险给吓了一跳。

    而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人是极其特殊。

    就是刚刚考进南洋大学的白志成,他是SEA第一个出生在南极的南极人!

    他的身份证上清楚的写出了他的户籍——南极应龙镇。

    对于其它人来说,南极只是地图上的或者博物馆以及动物园里的存在,可是对于他来说,南极却是他的家乡。

    他生在南极,长在南极,直到五年前才来到长安。

    当演讲结束之后,白志成并没有第一时间离开,而是主动的找到了杨文度,向他介绍起了自己的构想。

    在教授的面前,白志成指着南极地图说道:

    “尽管教授你们穿越了南极,但是,你们是采用机械化的方式穿越的,直到现在,人类还从来没有穿越过南极,我是说以徒步的方式。”

    作为一名出生于南极应龙的青年,白志成一直想回到南极,回到应龙,但他并不想空手而归。

    他想要在南极成就一番事业,毕竟,身处于这个时代,人们总想给时代留下一些属于自己的成就。

    “志成,其实美国和苏联,也有过类似的计划。”

    杨文度看着学生说道:

    “不过,因为风险太大,你要知道,那可是几千公里路程,其中的风险太大,我们上次能够取得成功,除了雪地车之外,还有就是空军的运输机为我们提供沿途物资空投,就那,整个过程也是充满了风险。”

    其实,杨文度和白志成是老熟人了,毕竟,当年他们是从应龙出发的,而当白志成就一直跟在他们身边,甚至还一度要和他们一起去探险。

    可是最终还是没能成行,但也正是从那时候起,他的心里也有了这样的愿望。

    “志成,你是南极人,比所有人都清楚南极的风险,所以,我认为,你的这个方案还是有些欠考虑。毕竟,徒步的话,需要至少200天才能完成这一任务,而雪橇犬拉雪橇携带的物资,远远无法满足队员和雪橇犬的基本需求,我们当年之所以选择利用雪地车,进行机械化穿越,并且通过空中飞机补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作为穿越南极项目的负责人,杨文度自然知道徒步穿越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甚至可以说,绝对不可能成功,毕竟,携带的物资在那里。

    只有十七岁白志成看着老师说道:

    “如果不是雪橇犬呢?”

    “什么?不用雪橇犬,几百公斤物资,靠人力携带,这更不可能。”

    看着面前的学生,杨文度摇头说道:

    “志成,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这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或许有一天,你可能会穿越南极,但绝对不会以这种方式!”

    面对老师的回答,白志成说道:

    “我是南极人,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完成这一目标。”

    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心中怀揣着至死不灭的理想,用自己特立独行的方式,也正是在这一天,白志成的心里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穿越南极。

    随后,白志成就一头钻进了健身房,进行身体锻炼,毕竟,想要穿越南极,对身体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和过去一样,在结束了两个小时的体能训练之后,白志成来到了图书馆,在图书馆里翻找着资料,规划着穿越南极的路线。

    虽然,白志成生长在南极,但是他并没有离开过应龙,他对南极的了解,并不见得比其它人更多,只能图书馆里查阅教授他们穿越南极时的资料。

    “风很大……”

    看到穿越日志的里提到的风,白志成的眉头微扬,在南极最常见的就是风。

    “既然雪橇犬不能用,那么利用风呢?”

    利用风……白志成下意识的想到风筝,想到将风筝与滑雪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小时候在南极的时,他和小伙伴们就进行过这样的游戏,就是在起风的时候,放飞用床单风筝,让风拖着自己向前滑行,他们甚至和小伙伴们进行风筝滑雪比赛。

    “如果采用风筝滑雪的方式,肯定可以加快穿越速度,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物资携带量……”

    在心里冒出这个念头之后,白志成就在趴在桌子上勾勒着滑雪风筝的图样,就在他专心于这个研究中的时候,压根就没有注意到,今天图书馆里空荡荡的。

    而在图书馆的另一侧,在一间阅览室内外都挤满了人,这些人中既然有老师,也有各个学院的学生,

    今天一位来自国外的学者是这里的主角,站在门前的人们,总是会踮起脚尖看着那位正在与师生们进行交流的学者。

    而那位学者时而发出笑声,时而回答着学生们的问题。尽管这位学者并不是SEA的学者,但是他却颇有一些名气,这次他来长安,并不是讲学,而是来这里治病,出院后一直在休养的他,来南洋大学拜访故友时,被人们知道后,才有了这一幕。

    虽然男人大病初愈,但是面对师生们的热情邀请,他并没有拒绝,来到了图书馆与师生们进行交流,他们之间的交流都是学术上的。

    虽然男人专长文学、史学以及哲学,而南洋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见长的理工类学校,但是这些学生们也不仅仅只是专注到理工科,他们对于文学、史学以及哲学也有一定的涉猎。

    一时间,师生们交流的倒也是宾主尽欢,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作为朋友的陈省身还是看到好友脸色变得有些蜡黄,想到朋友刚刚做完大手术,便主动说道:

    “各位朋友,现在天色已经不晚了,先生刚刚做完手术,身体初愈,不能久坐,我看今天就到这吧。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体谅。”

    陈省身这么一说,其它人这才注意到男人的脸色中的疲惫,纷纷起身表示抱歉。

    在众人离开后,又与校内的一些好友,聊了一会,男人这才离开图书馆,在坐上汽车后,看着暮色中的校园,看着校园里的学生,男人对身旁的陈省身说道:

    “我想,当初你选择这里,是再适当不过的。”

    “是啊,”

    陈省身点头说道:

    “这些年,SEA科学界所取得的成功是举世瞩目的,一个个发明,一项项的创新,甚至就连诺贝尔奖也是屡屡斩获,说起来惭愧的,这些年,在这里虽然倍受重用,研究成果却并不突出,实在是惭愧……”

    听着好友的感慨,男人当然知道,他是客气,毕竟,作为数学家的他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研究成果还是非常显著的,他筹建以纯粹数学为主的南洋数学科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在学术领域取得的成功,是众所周知的。

    他们就这么一边聊着,一边驾车离开校园,朝着长安城驶去,一个多小时后,暮色中的宛如明珠一般的长安便映入了两人的视线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