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316章 国之重器(第二更,求订阅)
    乌克兰,只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但是自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后,外国政要到苏联访问的话,那么到乌克兰参观访问,就是必选项,因为这里也是领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在乌克兰的参观时,和在其他地方一样李毅安深刻的感受到了战争给苏联带来的创伤——处处缺乏劳动力。工厂里车床比工人多,汽车队里汽车比司机多。在那些重工业工厂里,也有很多女人,年轻的,中年的,唯独男人不多。

    这就是苏联,即便是战争结束了快二十年了,这里仍然可以感受到战争的创伤。

    不过,也就是感慨而已,虽然有那么一些想法,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毕竟,这里是苏联。

    在乌克兰参观时,最重要的一站就是新克拉马托尔斯克重型机器厂,这是苏联技术水平最高的重型机械厂之一,也是李毅安的目标。

    在参观过程中,工厂的经理还特意向他介绍了他们工厂的骄傲:

    “……我们工厂建造了两台世界最大的7.5万吨级模锻液压机,分别安装在东部的两座大型工厂里。这两台是世界最大的巨型机器,总高34.7米,长13.6米、宽13.3米,基础深入地下21.9米,总重20500吨。工作台尺寸16米X3.5米,采用12缸8柱上传动,模具空间净高4.5米,滑块行程2000mm……”

    在工厂经理介绍时,李毅安故意用一脸惊讶的模样,看着墙上的照片,啧啧称奇的同时,又是一副恨不得直接抱回家的模样。

    这才是李毅安来这里的根本原因——就是冲着这个7.5万吨级模锻液压机来的,它们是苏联航空工业体系的国宝级装备。

    别看动不动就说苏联的技术装备是“傻大黑粗”,说什么不如西方精细。

    可是实际上,重型机械装备,本身就是“傻大黑粗”,就像他口中的这两台巨型机械设备,本身就是又大又粗,再比一些大型机床,苏联的东西是笨了点,但是性能还是非常不错的。

    最重要的是便宜!

    在另一个世界,为了能够制造大飞机,法国奥伯杜瓦特钢公司,向乌克兰新克拉马托斯克重型机器厂,购买了一台6.5万吨模锻水压机,用于生产钛合金模锻件和航空铝合金模锻件。

    按照法国人的说法就是——向苏联采购的价格,仅相当于向西方企业采购的十五分之一!

    而且从时间上来说,更是自己研制的五分之一!

    别觉得夸张,之所以如此夸张是因为这种巨型设备,在很多国家都是独苗苗,因为市场需求不大,所以往往只造一台,研制经费、专用设备以及其它方面的投资,整体成本加在一起的价格是惊人的。

    所以,最好的方式,还是向外采购,这种方式最便宜,也最划算。

    也正因如此,在综合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之后,李毅安就盯上了乌克兰新克拉马托斯克重型机器厂,不过与法国人选择的6.5万吨不同的是,他要的是7.5万吨的。

    毕竟,另一个世界,但是受限于加工能力,空客公司在制造A380大型客机时,用的起落架钛合金构件,仍然需要送到俄罗斯的7.5万吨级模锻机上去加工。

    所以,这玩意当然要一步到位了。毕竟,将来无论是飞机制造、还是发动机制造,亦或是潜艇等行业都需要这种巨型设备的。

    而且这种超级设备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寿命足够长,无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他们从德国拆回去的模锻水压机,直到二十一世纪仍然在使用着,哪怕就是再使用个半个世纪,也没有问题。

    这玩意,基本上等一次购进,终身使用!

    而李毅安的表情让一门心里想要展现苏联牛掰之处的赫鲁晓夫,得意的说道:

    “怎么样,南洋没有这样的机器吧!”

    别说南洋没有,美国也没有,南洋最大的模锻机是当年为了造C707特意从美国订购的3.5万吨模锻机。

    而美国呢?

    他们在五五年前后,建造了两台当时世界最大的4.5万吨模锻水压机。也是西方世界最大的同类机器,可是远无法和苏联的相比啊!

    这可是7.5万吨的巨型设备啊!

    “确实没有!整个西方世界都没有!”

    李毅安用羡慕的眼神看着照片,然后说道:

    “或许,我们可以谈谈!”

    一句谈谈,让赫鲁晓夫的心头一跳——谈什么?

    当然是谈这台7.5万吨的模锻水压机了,除此之外,还能谈什么。

    之所以来苏联,可不就是给你们送礼的嘛。

    心生不妙之感的赫鲁晓夫连忙拒绝道:

    “这个,我们是不卖的!”

    参观可以,想买免谈!

    大家虽然是好朋友,可是……友谊归友谊,现实归现实,这么好的东西,可不能卖了!

    “我也没打算花钱买!”

    李毅安的回答,让赫鲁晓夫一愣,那双眼睛看着他时尽是不解。

    你不打算买,那想要谈什么?

    “我是说交换!”

    李毅安说道:

    “我们进行技术交换!”

    其实一直以来,李毅安之所以喜欢和苏联打交道,一个最简单的原因就是——和他们做生意真的很挣钱啊。

    “巴统协议”对苏联的技术封锁,导致苏联愿意花高价从西方国家购买先进产品和技术,即便是他们愿意花高价,对方也不愿意把最先进的设备或者技术转让给他们,往往只是转让给他们一些落后的技术。

    就像上一次苏联贸易代表团在南洋引进的技术那样——基本上都是已经淘汰的落后于市场的技术。但即便是如此,苏联自己也没有。

    这就是苏联的现状——他们可以制造出性能卓越的战斗机,坦克,能够把卫星和人类送到太空。但是在民用产品的制造和设计上却远远落后于西方。

    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只能从西方国家去引进这些技术了,毕竟,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

    “技术交换?”

    赫鲁晓夫有些疑惑的看着对方问道。

    “什么方面的技术?”

    “你们需要的汽车技术,我们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合作。”

    李毅安直截了当的说道。

    “我们可以向你们提供一款相对适合苏联的四门型轿车以及年产量不少于60万辆的生产线,而且还是最先进的前驱轿车底盘技术。”

    李毅安之所以会特意提到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苏联在引进菲亚特的技术时,苏联汽车工程师希望得到最先进的前驱轿车底盘技术,但是决定权并不在他们。

    三年后,当菲亚特公司的第一款前置发动机前驱底盘的轿车Fiat128问世后,苏联汽车工程师是非常愤怒的,这意味着还未投产的菲亚特124已经成为过时车型了。

    苏联汽车厂的总工程师认为立刻引进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底盘轿车技术刻不容缓,他先和菲亚特公司商谈,希望意大利人能前轮驱动汽车技术上主动和苏联合作,但是被意大利人拒绝了。

    所以,苏联的国民车拉达,实际上是一款非常落后的产品。而这也是苏联引进技术最大的问题——引进的都是落后的技术。

    于是李毅安出手就是王炸——给你最先进的!

    原本在莫斯科的时候就已经因为住房的分配而忧心冲冲的赫鲁晓夫早就已经打定主意要发展汽车产业了。

    这是解决苏联人口问题和住房分配问题的最佳选择,可是苏联真的没有这方面的技术。

    虽然可以从南洋引进,但是引进的技术是否先进还不曾知晓,现在听李毅安这么一说,又怎么可能不心动呢?

    赫鲁晓夫犹豫了一下,问道:

    “你确定是最先进的吗?”

    如果是最先进的技术倒不是不可以考虑。

    “62款的大众。”

    李毅安口中的大众,当然是南洋的大众,几年前为了加强东宁经济,扩大对美国以及美洲出口,在他的授意下创建了“大众汽车”,至于德国的那个……在南洋一直被叫做“福士”,或者说,南洋人更愿意叫它的音译。

    至于“大众”的商标一直被公司注册着,在授意其成立汽车公司后,就直接拿出了这个商标,至于商标嘛……就是上汽大通那个“众”。

    而大众推出四门型轿车,原型是李毅安从系统商城里拿出来的一款汽车,当时之所以拿出它一方面是为了技术升级,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加快汽车的研发速度。

    而这款式主打经济实惠且便利的汽车,一经推出,这款设计优良和简洁的车身的汽车,就受到北美市场的欢迎。

    毕竟,1800美元一辆的四门轿车,市场上真的没有啊!而且那款汽车的性能确实非常出色。

    价比如此之高的汽车当然受到市场的推崇了。

    现在,李毅安直接拿出了这个“王炸”,自然让赫鲁晓夫大为心动,毕竟,苏联的轿车技术是非常落后的,如果能引进南洋的先进汽车技术,对苏联的工业发展那肯定会有所帮助。

    在他心动之余,李毅安又抛出了另一个诱饵:

    “如果你们采用南洋的厂房设计,那么你们的汽车工厂可以在两年内投产,同时,我们还会向你们转让钢结构厂房技术。”

    钢结构厂房!

    这是南洋工业界的真正王炸啊!

    传统厂房仅仅只是土建施工,至少需要18到24个月,实际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不会超18个月。

    而钢结构厂房的建造速度极快,最多只需要6个月,许多通用厂房甚至只需十几二十天!

    “两年!”

    面对这样的王炸,赫鲁晓夫有些不太淡定。

    用两年的时间建立一座年产60万辆轿车的汽车工厂,不仅可以让全苏联人民开上汽车,而且还将会成为他领导下的又一工业成就啊!

    可是那台设备……真的很重要吗?

    虽然不懂工业,可是赫鲁晓夫也知道“世界上最大”意味着什么,他犹豫了一下,说道:

    “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等回到莫斯科之后,再说吧!”

    其实,赫鲁晓夫已经心动了,哪怕不考虑汽车的问题,仅仅只是从如何提高生育率、安抚老职工的角度他也会同意,

    况且,这还涉及到他政绩!涉及到他的口碑!

    好了,世界上最大的模锻机基本上到手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