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512章 西部开发(二)
    虽然说算计了李鸿基、张敬轩二人一把,说起来不好听,显得金陵新民朝廷不守信用,但能提前解决川蜀行省绵延数年的战火,还是值得的。

    上次盛京之乱,已经让张安世背锅了一次,这次无论如何,新民帝周进也不会亏待他了。

    新民帝周进甚至都没有让张安世担任川蜀行省总督一职过渡三五个月,而是让韩奇署理川蜀行省总督,让张安世、李信二人,直接押送李鸿基、张敬轩、宋康年等人,以最快速度返回金陵。

    王允老大人因推动新式教育,引得舆论大哗,被迫辞去内阁首辅一职后,朝廷政务暂由钱若宰、韩厉、陆秀峰、张应华等人共同执掌。

    钱若宰、韩厉乃三鼎甲进士出身,比陆秀峰这个补录进士,可要珍贵多了。陆秀峰虽然也是进士出身,但他是因为运气好,赶上了科考大案,要不然不一定能考中。

    这使得他在钱若宰、韩厉二人面前,非常没有底气。

    至于张应华,那就更不用说了。一来,张应华只是监生出身,没有取得进士、举人功名,要不是朝廷正在力推科学技术教育,对于学官的出身,不再像往常那般看重,他这个国子监祭酒,怕是会被学员们轰走也不一定。

    二来,张应华虽然进入内阁辅政,但他的本职仍是学官,清贵是清贵,但却没有实权,让他和钱若宰、韩厉二人斗法,更是没有底气。

    当然了,若是有新民帝周进授意,张应华也不介意和钱若宰、韩厉二人斗上一斗,但周进基本上只管人事,除了内阁大臣、议政院议政大臣和总兵以上高级将领的提名权,他牢牢抓住不放,还有朝廷财务预决算也过问一下之外,其他事情,他能不管就不管,竟然当起了甩手掌柜。

    就比如说,关于科考文理分科,究竟理科多少进士名额,文科多少进士名额,文理科进士录取后,又各自如何授官,内阁会议为此争执不休,议政院会议也因此吵翻了天,但周进理都不理,直说内阁负责草拟,提交议政院会议表决通过即可。

    “这这这……”张应华都有些懒得吐槽了。新民帝这人是不错,但就是有些惫懒啊。想想德正帝陈安宁,多么勤于政事,每天批阅奏折到凌晨,日理万机,呕心沥血,最后被一些乱臣贼子,大卸八块……

    “呸呸呸。”张应华摇了摇头,心想自己真是糊涂了,提那个亡国之君陈安宁做什么?眼下正在召开内阁会议,商讨田赋减免及厘金抽税章程,哪还有空分心?

    周进定都金陵以后,很快就使得这座六朝古都,恢复了以往的繁华热闹,市井之间人流如织,叫卖声此起彼伏。

    然而,在那威严的内阁议事厅中,气氛却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之前,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因为周进所推行的“重商”“重工”等政策,江南士绅群体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开明,对于土地不再像往常那般看重,而着眼于通过开办工场、发展贸易来积攒财富。

    但再怎么说,各大家族手中,也都是有着成千上万亩土地。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钱若宰、韩厉二人主张,对于田赋的征收,应当一视同仁,要减免都减免,要不减免就都不减免。

    江南士绅,向来都是特权阶层,不占便宜就是吃亏,什么时候连那些升斗小民都不如了?凭什么那些穷人家田地少,便少收税,江南士绅家里田地多,便要多交税?没有这个道理嘛!

    但根据新民帝周进的暗示,陆秀峰、张应华坚持认为,田地赋税,还是应当以户为单位,实行阶梯收税制,每户人家田土在多少亩以下,所交赋税应当按一定比例减免,每户人家田亩数在多少亩以上,则按一定比例多收税。

    还有厘金抽税,究竟是设置一个垂直机构,由朝廷直接管理,还是交由地方分管,也是一个大问题。

    钱若宰、韩厉二人,自然想把这个厘金部门下划给地方官服管理,以便于他们上下其手,从中牟利。但陆秀峰、张应华二人,则主张设立一家由朝廷直接管辖的税务垂直部门,进行统筹经营。

    为了这两件事,双方在内阁会议上,已经争吵过好几次了,今日也不例外。

    内阁大臣们围坐在长桌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各自的心思。钱若宰身着华服,保养得宜的脸上此刻眉头紧皱,眼神中透着几分不满与固执。韩厉坐在他身旁,微微前倾着身子,神色同样凝重。

    而对面的陆秀峰与张应华,虽然气势上稍显弱势,但眼神中透着坚定,毫不退缩地与对方对视着。

    “田赋一事,关乎国本,也关乎我江南士绅的切身利益。”钱若宰率先开口,声音低沉却有力,“若要减免,必须一视同仁。我等各大家族手中虽有田亩,但那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根基,怎能说变就变?如今推行‘重商’‘重工’,我等也积极响应,可这土地赋税之事,绝不能草率。”

    韩厉紧接着附和道:“钱大人所言极是。若按陆大人、张大人所说,以户为单位实行阶梯收税制,那岂不是对田亩多的家族不公?我等辛苦经营,积累家业,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怎能因为这新政就被区别对待?”

    陆秀峰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二位大人,如今时代不同了。皇上推行新政,旨在富国强民。田赋实行阶梯制,正是为了平衡各方利益,照顾到普通百姓。那些田亩少的农户,生活本就艰难,多减免赋税,他们才能更好地休养生息。而田亩多者,本就家底丰厚,多承担一些,也是为国家出一份力。”

    张应华也点头赞同:“不错,这是皇上的意思,也是为了大周的长远发展。我等身为臣子,应当顺应圣意。”

    钱若宰冷哼一声:“圣意?圣意当然是好的,皇上当然也是千古明君,但我就怕皇上被你们这些坚佞小人蒙蔽。要知道,这田赋减免亘古未有,厘金抽税也非比寻常。贸然行事,只怕会引起诸多问题。厘金部门若由朝廷直接管辖,地方上如何灵活应对?诸多事务繁琐,朝廷哪里能事事兼顾?”

    “钱大人,”张应华忍不住反驳道,“厘金关乎国家财政,若交由地方分管,难免会出现徇私舞弊、上下其手的情况。只有朝廷直接管理,才能确保公正,增加国库收入。”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争论声在议事厅中回荡。这已经是他们在内阁会议上的第几次争吵,谁也记不清了。每次都是不欢而散,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陆秀峰和张应华虽然据理力争,但钱若宰和韩厉在江南士绅中根基深厚,人脉广泛,说起话来总是底气十足,他们一时也难以说服对方。

    而每当钱若宰、韩厉要求将这两件事提交议政院表决时,新民帝周进总是借口内阁会议尚未形成共识,予以驳回。这让钱若宰、韩厉心中虽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新政的推行因为这两个关键问题陷入了僵局。金陵城中的气氛也变得微妙起来,各方势力都在观望,看这场争斗究竟会如何收场。

    就在众人都感到疲惫和无奈之时,议政院议政大臣张安世进京的消息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打破了这看似坚不可摧的僵局。

    张安世,这位前任内阁首辅,在朝中颇具威望的议政大臣,行事一向果断且有远见。他一进京,便立刻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钱若宰、韩厉等人听闻他归来,心中既有些期待,又隐隐有些不安。他们知道,张安世的态度很可能会改变目前的局势。

    陆秀峰和张应华则像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第一时间找到了张安世,向他详细地讲述了这段时间以来,内阁中关于田赋和厘金的纷争,以及新政推行所面临的困境。

    张安世静静地听完,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二位所言,我已清楚。此事确实棘手,但也并非无解。”

    陆秀峰和张应华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期待,忙问道:“张大人有何高见?”

    张安世微微一笑:“我打算以支持江南望族前往川蜀、陕南等地移民垦荒为条件,换取钱若宰、韩厉等江南士绅的妥协。”

    “移民垦荒?”陆秀峰和张应华有些疑惑地重复道。

    “不错,”张安世解释道,“川蜀、陕南一带土地广阔,资源丰富,却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开发,这些年因为受到战争影响,更是人烟稀少,虎豹成群,偌大一个蓉城府,仅不足一万人,说起来也是可怜可叹。江南士绅有钱有人,若能引导他们前往那里,不仅可以解决金陵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还能促进当地的发展。而对于他们所垦土地,五年不收税、五年不设厘金机构,这样的优惠条件,我想他们应该会心动。”

    陆秀峰和张应华听后,眼前一亮,不禁拍手叫好:“张大人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既解决了田赋和厘金的纷争,又能推动西部的开发建设,可谓一举两得。”

    于是,在张安世的安排下,一场与江南士绅代表钱若宰、韩厉的会面,在一座幽静的庭院中展开。

    庭院中,花香四溢,绿树成荫,本是个让人心情愉悦的地方,可此刻在场的众人却都无心欣赏这美景。钱若宰和韩厉心中充满了警惕,他们不知道张安世此次约见究竟有何目的。

    张安世笑着请大家坐下,然后开门见山地说道:“钱大人、韩大人,今日邀二位前来,是想谈谈当下新政推行中遇到的难题。”

    钱若宰冷哼一声:“张大人,您刚回到金陵,怕是还不了解这其中的复杂。田赋和厘金之事,我们与陆大人、张大人已经争论许久,实在难以达成共识。”

    张安世却不恼,依旧微笑着说:“我正是了解了情况,才想与二位商量一个解决之策。我提议,支持江南望族前往川蜀、陕南等地移民垦荒,所垦土地五年不收税、五年不设厘金机构。”

    这话一出,钱若宰和韩厉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张安世会提出这样一个方案,一时之间竟有些反应不过来。

    “张大人,您说的可是真的?”韩厉忍不住问道。

    “自然是真的,”张安世肯定地说,“这对江南士绅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川蜀、陕南土地肥沃,人烟稀少,潜力巨大。江南望族在金陵虽有根基,但土地资源毕竟有限。如今有这样一个拓展空间的机会,何必在这里为了田赋和厘金的小事争执不休呢?”

    钱若宰眯起眼睛,心中暗自盘算着。他不得不承认,张安世的提议确实很有吸引力。川蜀、陕南的土地广阔,若能在那里跑马圈地,发展起来,家族的势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扩张。而且五年不收税、五年不设厘金机构,这期间可以积累大量的财富。

    看到钱若宰和韩厉有些心动的样子,张安世继续说道:“二位大人,这也是顺应皇上新政的举措。皇上希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江南士绅若能在川蜀、陕南做出一番成绩,不仅对家族有利,也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皇上必定会对各位另眼相看。”

    钱若宰和韩厉对视一眼,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他们知道,这是一个不能错过的机会。与其在金陵冒着得罪皇上的风险,为了田赋和厘金的小利争得不可开交,不如去川蜀、陕南开拓新的天地。

    “张大人,您的提议我们可以考虑。”钱若宰终于开口说道,“不过,我们还需要和家族中的其他人商议一下。”

    张安世笑着点头:“这是自然,我相信各位一定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几天后,钱若宰和韩厉代表江南士绅,正式同意了张安世的提议。内阁中关于田赋和厘金的纷争终于画上了句号。田赋以户为单位实行阶梯制,厘金由朝廷直接管辖的税务垂直机构统筹管理,新政得以顺利推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