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港府为了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最终宣布接管恒龙银行,事后发现他们居然真的已经亏损达到3。36亿港币,其中,高达2。66亿元的款项是被他们公司的董事以及关联机构在极少抵押的情况下一笔笔借走的。
不过到今年为止,港府把恒龙打理的还不错,实现盈利,而且收回了高达4亿的坏账。”
林煜清讲了这么多,黄少闻差点听绕了。又是金铺又是银行,什么渣打,中银还齐上阵。中间又夹杂一个什么大来,简直是各种关系。
实际上,就是这,林煜清还没说清楚根由。要真的讲起来,其中还涉及到海托,庄青泉,然后又波及到工商,嘉华,友联等众多银行机构。
就在83年前后,可能是因为政志因素的影响,那几年出事的银行确实不少。海托的话,主要还是因为一个做港人移民生意的叫叶庄林的女人。这又是一个投机分子,反正事情说起来,也算是跟从前黄少闻一样的骗子。
金融骗子们,从古到今都存在。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你不贪心,就不会被他骗了,所以在他们的世界中,这最后还是怪你太贪心。而他们,认为自己那是聪明,优秀,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是他们应该享受的。
所以现在黄少闻很不喜欢这种人,最喜欢的还是老家那些踏踏实实做生产的人。当然,这个世界,绝对是少不了金融的。比如王泉钟,如果没有自己,他现在也干不成出租车公司。
金融的本质应该是制造业身边的“绿叶”,属于制造剩余价值的再创造,再生产。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金融本身的财富,尤其是那么多空手套白狼,一夜暴富的例子,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金融真正应该做到的事情。
就好像股市,各种繁花似锦,鬼哭狼嚎。但是其本质难道不是应该是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吗?
结果到后来,变成了典型的“只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的完美案例诞生场所。然后欺骗就开始不断在其中滋生,成长,蔓延,最后两败俱伤,一地鸡毛。
“既然已经被港府接手了,而且还盈利了,你怎么说恒龙是个机会?”黄少闻搞不懂林煜清的说法。
林煜清知道这个事情复杂,解释起来可能互让老板不耐烦,但是他还必须得解释清楚了。因为这个事情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机构,林煜清自己不能判断,究竟要不要接受他们的好意。
“老板,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机构,高盛。”
“高盛?怎么又跟他们扯上关系了?任家才不是刚打得他们亏损那么多钱吗?”黄少闻确实没想到。
高盛在十月份那次股灾中,原本他们和根木之间可以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的。最不济,威胁任家才的时候,适当尊重一点,大家谈条件,互相之间有商有量的,说不定最后黄少闻就同意合作,带着他们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可惜,对方显然明显的自以为是的吃定任家才了。被拒绝之后,更是完全暴露出肿族主义的恶心面。
要说到此为止,双方老死不相往来,也还可以,奈何傲慢的霍尔先生,非得较真,要在战场上与任家才一较高下。
结果,呵呵,玩脱了。
对于林煜清和任家才来说,其实一直是有点担心与高盛之间的冲突的。最后因为自己这边的原因,对方直接亏损超过三亿美元。虽说人家是大公司,三个亿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是那可是三个亿。
要说不结仇,肯定也不可能啊。林煜清和任家才在一段时间内还挺担心的。尤其是任家才在美国那边收购股票的时候,还挺担心高盛突然跳出来跟自己对线的。
要是因此没办法完成老板的任务,任家才还真就有点难受了。
结果人家还真就不结仇,不仅不结仇,反过来还主动贴上来要帮忙。尤其是粤港大本营这边。
其实说实话,林煜清这么多年,渐渐的在粤港声名鹊起,也确实慢慢的进入到大佬行列,成为整个粤港令人瞩目的新星。
但星航很年轻,年轻的不像话,才四年的时间,林煜清本人也不是有着深厚背景的人。在跟随黄少闻之前,在粤港根本谈不上有人脉。
跟那些老牌家族相比,林煜清即使再有钱,也真的很难混进他们的圈子里。
人家是经过多年合作与竞争的,互相之间知根知底,也存在着各种利益交换,基本上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利益共同体,剩下的就是看“分赃”够不够均匀的问题。
李超人能够借助中英政志交锋的机会,骤然崛起,突破多年的利益天花板,已经很厉害了。
结果几乎在同样的时间,比李超人要更年轻的可怕的林煜清,竟然也同样利用粤港盘外事业,打破了粤港多年的势力格局。
可惜,无论是过江龙,还是本地蛟,现代粤港这个社会中,还是讲究论资排辈的。外国人是一等公民,富豪是二等公民,港府官员是三等公民,剩下的就是四等公民。
林煜清现在算得上是富豪了。四十八亿美元的百分之2。5%有多少呢?换成港币的话,七八亿港币,林煜清自己都能买下一家银行了。
他们给黄少闻工作,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们来做,按理说那么点股份,肯定不会让人服气。
但是这架不住黄少闻太牛逼啊。他们是做了所有的事情,但是“金山”在哪,怎么挖,还是黄少闻指出来的。
即使分给他们这一点,也已经比别人不知道富贵多少了。
林煜清的股份算下来,能够买银行,但是还是那个问题,银行不是有钱就能拿下的。林煜清到底在港府缺了太多人脉。
本来之前太平洋买康年的时候是个机会,那是港府主动招标的。只要有钱,拿出比林家更多的钱,最后一定能拿下康年。
可惜这个事情要是七八月份开始准备的话还行,十月份那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最后只能是慢慢寻找机会,看看还能买哪家银行。没有人脉,光有钱,林煜清手里握着大把的钱,在全粤港转悠了半天,总觉得这家银行买得起,那家银行也买得起,几乎粤港的银行除了外国在这开的分行,只要是粤港本地的,他都买得起。
喜欢重生1980请大家收藏:重生1980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