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千一三十三章 相逢
    在洛阳东宫的后三殿之一光天殿内,一身紫衣结发、形容清瘦的太子李弘;正召见所属心腹臣下,听取其各自汇报和陈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也是他放心权衡得失,自省利弊的少数场所之一。

    

    尤其是相对于被称为东宫小朝会,在前廷思政殿内例行公事的外臣觐见;这里才是他真正可以表态,并做出决定的私密场所。有资格被召入其中的,也唯有詹事府、左右春坊,内三寺的主官而已。

    

    事实上,自从他来到了东都,并被要求常伴圣驾的同时;朝堂中的格局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微妙变化。因为父皇久病不起,无法长时间临朝之故;如今的“二圣临朝”,就只剩在母后在代为主持尔。

    

    因此,无论是为了平衡内外,还是避免某种受人非议的趋向;父皇又颁下了內旨,令他这个监国太子一同听政。这也将他推到了,直面母后的台面上;更让那些潜在反对派一下子找到一个宣泄口。

    

    然而,唯有在真正长时间面对,在朝堂之上发号施令、主持局面的母后;太子李弘才深切感受到,她身为中宫威仪和慈怀之外的另一面。至少在处理朝政国事上,她是如此的精力充沛、才思敏捷。

    

    或者说,在那副身为女性的皮囊之下,又蕴含了何等的专注,执着和杀伐果断。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将那些或是威望深重,或是老谋深算;或是刚毅忠直的宰相、朝臣们;轻而易举的驱策差遣之。

    

    甚至连最初听政的太子李弘,都未能跟得上她的思路和理政的节奏;只能老老实实的扮演一个,绝少主张的听众、看客;坐视着朝堂风光霁月的朝政流转之下,所蕴含的种种暗流涌动和波澜诡谲。

    

    要知道太子李弘8岁受命监国,12岁开始听政,至今也有将近十四年,直接或是间接参与国政的资历了,并非对于外朝事务一无所知。但在这位处事雷厉风行、权衡果决的母后面前,依旧应接无暇。

    

    但好在他又一个相对出色的东宫班底,也有足够未曾发生的“前车之鉴”,作为种种征兆和事态的参照。因此经过了数月的熟悉和适应之后,太子李弘还是跟上朝会节奏,并初次发出自己的声音。

    

    虽然,那只是对于朝廷派往地方的廉访使(监察使者),一点具体职能的补充建议;却让东宫上下以及一贯亲善的宰相,大受鼓舞和欢欣亦然。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既要在朝堂中表达意见和态度。

    

    那他就不可避免的会遇上,与天后意见相悖的时候;而这也是最容易被人推波助澜,借机扩大成朝堂纷争的机会和突破口。因此没有万全准备下,他在真正的军国大事上,从不会轻易的表明态度。

    

    反而在次要的实务和细节上,他更愿意与母后明面上计较一二;既有变相的探讨和学习,也有据理力争或是晓以利害、情理的规谏。虽然不可能尽数都被天后接纳,但也自然而然树立了相应人设。

    

    虽然不至于真正动摇到母后的根基和势力,但也给了那些暗中观望的官吏下僚,乃至广大在野的有志之士、俊杰英才,一个新选择和前程出路。一个有所作为的国之储君,就是天然名分大义所趋。

    

    因此,在他来到了东都之后,虽然在大内受到了不少明面上的冷遇,但在外朝上书、投贴和求见的热潮,却是一直不减多少。当然了,出于长久谨慎自律和居安思危的考虑,东宫也不是来者不拒。

    

    绝大多数都是根据身份地位,恰如其分的进行回应、回绝;如果是一些贫寒出身的士子,东宫还会回馈一些钱帛,以嘉奖他们的上书建言;甚至是变相资助他们,在京的游学、修习和备考、待试。

    

    只有极少数在后世留名的存在,会得到暗中觐见和拜谢的机会;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面试和考核,确认他们能否成为东宫当下所用的人才,或是还需要继续游历和世情的磨练,才能最终塑造成才。

    

    或者,干脆就是需要敬而远之,又不至于遗憾、交恶,甚至需要刻意打击的存在。当然了,在朝堂上与那位母后,往复拉扯和博弈的久了,太子李弘也不免获益良多;或者说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

    

    比如,他已经开始习惯和适应,将手中所掌握的一切人和事,都换算成对应的筹码和代价;然后,与主持朝会的天后,进行某种心照不宣的心里博弈,或是隐有默契的进行某种程度上的交换妥协。

    

    当他力主坚持某件事情,并且形成朝堂决议的时候,自然要在下一项议事上,对于天后进行变相退让和妥协。不然,在毫无后手和足够准备之下,一味的想要得寸进尺,只会迎来更加激烈的反弹。

    

    无论是让父皇重新临朝圣裁,还是过早逼出母后潜藏的盘外招后手,都绝非太子李弘的全盘计划所愿。这自然非常考验临机决断和一环套一环的反复权衡;让他难免越发心力憔悴、精神匮乏不济。

    

    是以,他也只能优先抓住一些当下最迫切的大事,力所能及的做出一些改变和纠正;或是与将来某些事态相关的关键;提前进行布局和准备而已。因此在每次听政之后,他都会召开这么一个小会。

    

    只是为了安全和守密起见,每次的场所都并不固定;召传的人等数量和名录,也不一而论;这样,万一有人泄密出去了,也能够迅速缩小范围,找到嫌疑最大的源头。也算是一种守密的权宜之计。

    

    藉此对照得失和印证真伪,避免为人所诱导和欺瞒;偏离了真正的是非曲直和世情真相。但这也进一步的增加了他的工作量,以至于作为专属医官的孟铣,都对太子李弘提出了隐晦的警告和劝谏。

    

    毕竟,在狸仙带来的正史记载中,从小病体缠绵多年,早该在数年前逝去的他,又怎能与那位天后,在权谋和算计当中几乎无病无灾,活到了八十一岁的“政治生物”;比谁更长寿更精力充沛呢?

    

    但是太子李弘还是想要试一试;想到这里,他不由的将眼光投向了远方,那绵延无尽的宫城之中。却不知道母后此时又在做什么,在批阅堆积如山的奏折,还是在听取六尚奏事,或是探视父皇呢?

    

    下一刻,他眼神微微的一动,被一条毛蓬蓬的大尾巴,如同磁石一般的吸引住了。随后,他看了一眼隐候在帘幕后的身影,就听其中传出了一声清脆的金钟声,随即走出一名老宦低眉顺眼的轻道:“君上,该到服药的时候了。”

    

    随即,包括狄怀英在内的十数人,也依次拜别而出,被引到了别院去奉上茶果,短暂的休息片刻。当热气袅袅的汤药和饮子,还有搭配的蜜丸都被呈送上来之后,太子李弘就将其打发出十步之外。

    

    室内彻底清空之后,一只毛蓬蓬的黑狸花猫,才悄然出现在了太子李弘的面前;也让他如释重负的长叹了一口气,端举起琥珀琉璃的澄净药盏,看着金绿色眸子笑道:“真是许久未见了,狸生。”

    

    “我自然是好得很,这方天地对我的压制,又放松了一丝。”江畋却是看着他轻轻摇头道:“但是殿下你看来可一点都不好;显而易见,你上次明显有所好转的的亏虚,这回又进一步的加重了。”

    

    “莫不成你是压力过大了,还是想要贪心求全的东西太多了,反过来又压垮了自身?这可不是好事啊!殿下你好好的获得长久,才是一切的根本所在;倘若你因此陨落,所有的一切都万事皆休。”

    

    “狸生,您还是那么的一针见血,直指人心啊!”太子李弘却淡淡的苦笑起来,主动端起药盏好好啜了一大口才道:“孤只是屡见诸事尚有可为,忍不住就想挽回一二,结果就一步步踏至如此。”

    

    “这可不行,殿下切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江畋随之摇头道:“且不说大势之下,人力终究有所穷尽;殿下想要争夺这大势所趋的主导,本身就是艰难卓绝之故,但还想事事周全就未免贪心了。”

    

    “唯有适当的放手一二,在真正的轻重缓急中有所取舍,以更广大的根基为念,而不是拘泥门户计,或许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走的更远;也不似那些中途崩阻的先贤般,只留无尽憾事和遗恨绵连;”

    

    “狸生所言,真是振耳发聩,孤且又受教了。”太子李弘闻言却微微动容到,然后又露出了一个释怀的笑容:“但无论如何,狸生既然重新降世了,孤也就大大安心了,自然更有底气与凭据了。”

    

    “显然,这上苍还有眷顾孤王之处,令孤再度得以如此良师益友的弼助;狸生可是觉得,孤以当下的局面,还能够藉此退养上一段时日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