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还没破晓,倪宽便将四人叫醒,催促他们洗漱。等他们忙完,等待吃早饭的时候,刘病已热气腾腾地跑步回来。
倪宽很是赞许地嘱咐刘病已去洗把脸,赶紧过来吃饭。
刘病已答应一声便去住店前面的大广场上洗漱。
饭后,倪宽和五位学子坐在牛车上赶往太学宫。
走到太学宫门口,便见到棂星门前西侧有一个大大的穿靴带帽的石碑立在苍翠的古柏树下,上面镌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几人正冠,开始朝着大门口走去。
今日太学生全都停止了课业,充当此次笔试的服务生,有的负责打扫卫生,有的负责接待官员,有的负责维持秩序,有的负责查验考生学籍浮票。
“贾鹤年,元封元年八月出生,身高八尺,浓眉大眼。”
古代没有照相技术,只能通过这种明显特点来判断人了。
有学子报了名字,便张开双臂接待搜身。
头发解开,衣服解开,连私密处也要被摸一摸。
这引起了其他考生的嬉笑。不过,等到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脸反而涨得通红。
步入太学殿最后方的一片空地。
那里已经被高墙围堵起来。
透过栅栏门往里面观瞧,刘病已果然见到了一排又一排的号舍。
号舍上方皆有三角屋檐垂下,一根又一根石柱子支撑起绵长的走廊来,防止西风东雨捎进号舍,影响了考试。
因为从未有过大规模集中式测试,当倪宽主持此次论辩会的时候,就四处寻找有关考试的布局。
刘病已便将从书本上或影视剧上学到的八股取士用的号房布局画了下来,交给了倪宽。
为了杜绝粪坑号房的惨剧再次发生,刘病已将厕所规划在了距离考试区五百米开外的地方。
这样以来方便了考生,却给监考学子增加了难度。
有太学生竟然被安排在了茅厕的路上和茅厕门口两侧,甚至里侧也安排了人,杜绝考生趁着上厕所的功夫夹带竹简之类的小抄。
倪宽等人站在远远的地方看着考场的布局,点了点头,随后考生和师父们便被分开。
师父们去了宽大的平和殿,喝茶聊天吃点心。
考生们则排成队,一起向孔子像祭拜。
自从董仲舒主张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祭拜孔子便成为每位学子上课前的课业。
祭拜完成后,统一接受考官的训话。
“考试时间为六个时辰,中间为午饭时间,可以休息半个时辰的功夫。早上答题自钟声响为号,下午停止答卷以鼓声为号,凡是抢答题或者鼓声敲响后仍旧答题者判为零分,切记!”
监考官高声说完考试要求后,众学子才被放行进入考场区。
每排号舍有门,门额上悬挂粉牌,上书字号。考场按照天地玄黄分开,前边是考试的考棚,后边则是监考官员住宿和审核考卷的场所。
刘病已的考场是玄行甲庚号,先找到写有大大的玄字的一排号房后,开始寻找写有甲庚的舍号。
找到了才发现,此处恰在末端,刘病已十分庆幸当初的规划,将茅厕移了出去。要不然自己这个号舍就遭殃了。
进入到里面,将竹篮子里的笔墨砚台拿出来,将竹筒里的水倒入砚台,轻轻研磨。
一切准备停当,就开始等待试卷的发放。
等待了良久,才听到一敲锣的声音。此时才听到脚步声前来。
仗着在号舍最后方,刘病已早早地收到了试卷。
一共四道题目。
第一道:“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
策问题。
第二道:“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教,止于信。默写全篇。”
识记题目。
第三道:“行赏忠厚之至论。”
史论题。
第四道:“以杨柳依依为题歌赋一首。”
考诗词歌赋。
难度倒是不大,但刘病已看出了里面的命题人的目的。
第一题考的是对匈奴作战的看法,还有对内部国家的治理。第二题考的是太子之位的论争,刘彻已经急不可耐地要树刘弗陵为太子了。恐怕他现在正在担心钩弋夫人会不会独断专横,断绝了刘家的江山。要不要将此人杀掉以绝后患?
怀里搂着美人,却时时刻刻在考虑着如何杀掉她。
恐怕只有帝王能够承受得起这种变态思想。
第三题恐怕是桑弘羊等人力争来的立场,攘外必先安内,连年的征战已经让大汉王朝的百姓民不聊生,如何给百姓休养生息,宽厚养民才是正理。刘彻放出此声音就是通过天下士子查看民意舆论导向。
到底是战争为重还是养民为重,刘彻看来要拿不准主意了。
第四题还是被捆束在初春时节的景象,或许是受了自己在帝婿家创作诗歌的影响。
一人之力影响全朝风气,真是贡献无比啊。
先从易处开始着手,那就从诗歌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这是诗经小雅采薇里面的几句话。联想后世的诗歌,围绕杨柳的,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写杨柳的诗篇太多了,不胜枚举。这大抵是古代社会生活中最有格调的风俗之一。
刘病已切身感受到,在这个交通不便、路途多险、前程难卜、信息闭塞的时代,每一次出行其实都意味着生离死别,所以人们特别重视送别。春暖花开的时节,冒险精神萌动,也是人们频繁远行的时节。离别前要折枝,折取路边的树枝花草什么的,送给远行人,虽然是随手之物,但礼轻情意重,寓意深刻。
春季送别,杨柳淡绿正浓,折下几枝杨柳送别有人成为潜移默化的流行时尚。折杨柳这种风俗是怎么产生的?有人从“柳”谐音“留”上分析,认为“折柳”是挽留的意思。其实这种说法欠妥,如果被送人的家不在此地,或是不归之离别,可以这样理解为是留对方多呆些日子,但如果对方有归途,这样分析就矛盾了。
折柳送别风俗的形成,与时节和柳本身均有关系。柳树是中国古老的原产树种之一,生命力极强,插土即活,是行道树的主力树种之一,路边河畔都可见到柳树。送别亲友,从路边生机盎然的柳树上折一枝柳条相送,就是希望远行人能像杨柳一样,很快适应,随遇而安。
浩如烟海的杨柳诗篇,要用哪一篇呢?
刘病已突然感觉知道地多了,也是愁事。选择恐惧症,太难了!
喜欢大汉:开局震惊了汉武帝请大家收藏:大汉:开局震惊了汉武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