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粮价疯涨
“不,”平东风像个老谋深算的狐狸,“这肯定是有人故意为之,我们福山城这种事情经历的多了去了,他们想要提高粮价,那老子偏偏不让他们得逞。”
“南儿,山柏,你们立刻去告知城中咱们所有的粮行,平价放粮,越多越好,让外部的粮行大量购入粮食,只要有足有多的粮食投入市场,粮价自然就降下来了。”
“到那时候,那些高价买粮的商家,手里的货物就会砸在手里,他们迫不得已也得平价拿出来卖,必然会亏得想跳楼。”
平山柏犹豫道:“老爷,这……风险是不是太高了,万一我们放多少,他们买多少,当我们的粮食售罄的时候,岂不是处于被动状态?”
“是啊,爹爹,到时候,他们定价多少,咱们就得花多少钱,太被动了……”平南一也担心道。
“我们平氏,数百年的大粮商,说句毫不夸张的话,咱们家的粮食比赵国国库的粮食都多,你们真以为,区区几个草民,能跟咱们对着干?”
“放心大胆的去平价卖粮,让那些居心叵测之徒统统现出原形!”平东风信心满满的说道。
“遵命!”
平南一和平山柏离开房间,平东风露出狠厉的表情:“狗东西们,想跟老子玩儿这一手,你们还嫩了点。”
平氏商行行动力很快,一日之后,福山城内一百三十六家平氏商行的粮食铺,大量销售平价粮食,城中百姓生活在粮食交易的城中,他们的购买力并不大,需求量也不多,他们的声音也仅仅比其他高价粮食铺的生意好了一点点而已。
平南一有些得意:“这些人高价卖粮,根本没人买,这帮人真憨批。”
秦记商行内,萧秉烛等人聚在一起。
秦安之禀告道:“主公,平氏商行出手了,平价卖粮,他这是准备抑制粮价呢。”
“买,他们卖多少,咱们买多少!”萧秉烛对金万剑言道:“万剑,你把带来的三千万两白银,带过去,这件事儿,你们一起做。”
“诺……”
“等会,”萧秉烛思忖了一下,“你们先暂时让那些老百姓和愿意跟咱们合作的小粮铺,暗中去做这件事儿,他们十文钱一斤买来,你们十五文钱来收购!”
“诺!”
平南一对现状非常满意,他来到城中最大的勾栏,一手抱着一个美女,喝着小酒,听着小曲,志得意满。
“报……”
一个家丁进来:“大公子,现在城中所有粮铺人满为患,他们都在大量购粮,我们要不要制止!”
“不用,告诉所有店掌柜,打开所有粮仓,他们买多少,我们卖多少,价格不变。”
“是……”
就这样持续了三天,购买粮食的人只增不减,这帮人也仅仅是排队买粮而已,一转手就能赚一半价钱,谁不买才是傻子呢。
这时候,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这其中有猫腻,尤其是有些人一天就要排三四趟队来买粮,肯定被后人指使。
平东风对此难以忍受,这帮人不敢正面站出来,用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真是小人行径,他们是在平抑粮价,但也不愿意当冤大头。
于是平东风下令,将购粮之人进行登记,按照他们购买粮食的数量,规定五天、十天甚至一个月才能购买一次。
这种办法实施之后,那些购粮的老百姓几乎都不能来了。
萧秉烛知道对方已经开始出手了,不过没关系,他让那些小粮行开始购粮,把银子发给他们,不论他们购入多少,给他们分五分利。
这比他们将粮食运出去,再分销或直接销售,利润高多两三倍,他们当然更愿意这么做。
于是乎,平时粮铺再一次围满了人,不过这次都是粮贩,他们一改之前斤斤计较、谈价压价的做派,拉来一车车的银子,再将粮食运走……
平东风咬着牙:“好啊,这帮人换招数了是吧。”
“南儿,你派人去盯梢的结果是什么,那些粮食最后都到哪里去了?”
平南一回答道:“爹爹,我一共派人跟了三十多个粮车,大多数都送到了姜居尚、郑铭芝之类的二流商铺,还有一小部分流入到秦国商行和漪顿氏的商行。”
“事到如今,几乎是所有商行都在跟我们平氏商行对着干,我们要不要停止评价售粮啊,咱们这样卖的越多,就亏得越多。”
“亏还不至于这些都是低价买入的粮食,现在这个价格,我们依旧有得赚!”
平东风冷笑道:“现金才是王道,他们买那么多粮食,肯定要砸手里,我们用粮食把他们手里的钱换到手,这样我们可以做更多事情,不要担心,他们不是想要粮食吗,给他们,统统给他们。”
平南一虽然不太认可父亲的做法,但他也没有办法劝导,只能言听计从。
福山城里平氏商行的粮食再多,也扛不住几乎所有的商行进行购买,不到十天,就销售一空,可其他商行的粮价不仅没降,反倒升到了之前的十倍。
平东风不肯放弃,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的运入粮食,根据他对这些商家的了解,那些小商行最多不过三千万两的购买力,再多也就不可能了。
谁知道,他家仓库里堆积了已经超过六千万两白银的时候,依旧没能平抑粮价,而他们家附近几个成郡县的粮食已经销售一空。
赵国很多郡县的开始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赵国粮价开始上涨,有些地方涨到了平时的五倍,粮价越是疯涨,老百姓就越是恐慌,越是大量买入。
买涨不买跌,这是人性使然。
平东风终于发现不对:“不好,我们中计了,这帮人的目的根本不是福山城的粮价,而是为了提高我们赵国的粮价。”
“爹爹,那我们怎么办?”平南一最近总觉得心里慌慌的。
“报,家主,赵子奢大将军麾下崔将军前来催促粮食……”该来的终于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