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一十七章 求学(四)
    去岁,姜韶华令陈瑾瑜代笔写了两封信。一封送去清河崔氏,一封送到了崔文秀的夫家。

    郡主出面,崔氏不敢怠慢,孟家也不能硬扣下一双孩子。一番周旋商议,孟家留下了男童,将女儿送还给了崔文秀。

    这样的结果,虽不完美,也慰藉了崔文秀的慈母心肠。

    世人皆重男丁。孟家这么做,也不能说错了。姜韶华问崔文秀:“你还想不想要儿子?”

    崔文秀目中闪过水光,轻声道:“孟家是大族,不会亏待我的儿子。等他长大了,我再去看他。”

    姜韶华略一点头:“也好。你领着女儿在叶县安家生根,好好将女儿教养长大。日后等你功成名就了,儿子自然会来认你。说不定,到那时孟家都会厚着脸皮来求你认回儿子。”

    女子也能功成名就吗?

    别的地方不行,在南阳郡可以。

    等叶县学堂扩展壮大,声名越来越显赫,真正成为大梁第一女子学堂的那一日。她崔文秀,也能成为这壮阔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人。

    崔文秀心中涌起万丈豪情:“郡主说得对。我也盼着那一日早些道来。”

    ……

    对卢若华来说,接下来的日子新鲜有趣。

    她住在叶县县衙后院,身边有两个嬷嬷四个丫鬟照料衣食起居。每日晨起随李夫子崔夫子一同坐马车去学堂读书。正午和同窗们一同吃饭,到了傍晚再回来。

    “姐姐,我是甲班最年少的一个。她们最大的十三岁,原本最小的也有十岁。我一来,就是最年少课业也最好的一个。”

    卢若华近来和姜韶华相处的时间颇多,见了姜韶华就像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麻雀。

    以前她在家中,每日和兄长卢颖待在一起。卢颖性子闷,不太爱说话。而且,男女有别,喜好不同。如今骤然多了这么多的同窗同伴,回县衙了也有李夫子的一双儿子和崔夫子的女儿作伴。卢若华开心极了。

    姜韶华笑了起来:“我记得,甲班最优秀出众的学生叫陆真。”

    卢若华骄傲地昂起头:“原来是她没错。不过,现在我来了,我一定要比她强。”

    姜韶华被逗乐了,伸手摸了摸卢若华的头:“这时候先别吹大气。学堂里每个月都有一次考核,谁高谁低,你自己说了不算。到时候就知道了。”

    卢若华信心满满:“等我考了第一,就派人给姐姐送信。”

    姜韶华笑着嗯一声:“考了前三,都有奖励。”

    卢若华甜甜一笑,露出可爱的小酒窝。

    隔日回来,卢若华又兴致勃勃地说道:“姐姐,今日学堂里又来了两个。一个是比阳县马家的姑娘,还有一个是西鄂县汤家的。”

    果然,这世间永远不缺聪明人。比阳马家西鄂汤家动作最快,这么短的时间内,已经将家中女儿都送来读书了。而且,年龄和卢若华差不多,正好做同窗。

    姜韶华微微一笑:“接下来,你的同窗会越来越多。她们会围在你身边,事事都依顺你讨好你。你要怎么做?”

    卢若华认真想了想道:“她们要讨好我,因为我是南阳郡主的亲妹妹。我得加倍努力读书,课业拿第一。让她们真心服气我。”

    有志气。

    姜韶华失笑,再次伸手摸了摸卢若华的头:“你心里明白这一点就好。不过,别说出来。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别人对你好,总是一桩好事。最可悲的是,自己连一点被讨好利用的价值都没有。”

    卢若华睁着大眼哦了一声,显然没怎么听懂。

    还是个孩子哪!

    姜韶华又是一笑。

    ……

    姜韶华在叶县待了半个月。这半个月里,陆续有人送家中女儿或孙女来叶县学堂求学。来都来了,少不得要厚着脸来求见郡主。

    姜韶华挑了一两个大户见了,譬如马家人汤家人。至于其余那些暂时对南阳郡并无贡献的,自然不用给他们脸面。

    于是乎,有人昂首挺胸志得意满,有人忐忑不安战战兢兢,还有人厚着脸皮走门路找到了崔县令这里,想求崔县令说说情。

    崔县令低声对妻子李颖叹道:“郡主深谙人心,驭下之道令人敬服。”

    可不是么?

    李颖笑了起来:“我对郡主佩服得五体投地。卢若华来了叶县学堂后,南阳郡里数得上名号的大户几乎都跟着来了。昨日,我还收到了荆州那边的书信。荆州那边也有人想将女儿送来求学。”

    南阳郡的影响力,早已蔓延至整个荆州。现在还在不停往北扩张。

    “或许,有朝一日,我们的叶县学堂,真会成为大梁第一女子学堂。”崔县令也是一阵激越:“男子私塾学院比比皆是,创办女子学堂的,我们可是第一个。”

    李颖目中闪起光芒:“那日后我声名胜过你,你会不会失落?”

    这真是个好问题。

    崔县令先是一愣,然后很认真地想了一会儿:“失落倒不会有,我会以你为傲。还有,我得好好当差做事,将叶县发展成大梁第一县。不然,哪里配做你夫婿。”

    李颖笑着轻啐夫婿一口,身子依偎进他怀中。

    夫妻两个亲密温存,柔声低语:“二郎今年五岁了,也能送去学堂读书了。”

    “嗯,你我都忙碌得很,二郎在家里没人看管,倒不如直接送去学堂读书。”

    七岁的大郎,去年就送去学堂了。每日和亲娘一道坐马车来回。

    李颖颇为仔细:“以前堂妹和我坐同一马车,如今卢小姐也要一同去学堂,再有大郎二郎,就没那么便利了。还是给堂妹再准备一辆马车吧!”

    崔县令不以为意:“卢姑娘才八岁,我们家大郎才七岁,这时候哪懂男女之别。过一两年再说。”

    李颖嗔了他一眼:“这是做给郡主看的。以免你我落人口舌,让郡主心中不喜。”

    他们没有攀高枝的念头,行事就得格外谨慎。这世上多的是无事生非的小人。

    崔县令这才会意过来,点点头:“这事听你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