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由于官军不敢出城,胡人又都是飞骑电掣、来去如风,所以大离在和北方草原胡人的对峙中总是被动的一方。
而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在离军按照传统的战争理念中,步兵如果数量太少出城作战的话,就肯定会在面对胡人的大队高速机动的骑兵时处于劣势。
关键是就算离军大队出击,也不可能追得上草原胡人的骑兵。反而很可能在被胡人发现之后,被对方快速集结的主力拦截甚至包围,最后无法脱身。
事实上离军在边境已经有了许多这样的惨痛经历,所以整个边境离军将领都一致认为在有决战机会或者对敌三倍以上兵力的情况之外不应该出城和胡人作战。
否则的话,要么就是追击不及,白跑一趟,空增士卒疲劳;要么就是反为敌军所制,损失惨重。
但是欧阳长卿却完全没有被寻常思维所局限,他关注到了胡人以战养战的实质和袭击边疆的目的。
胡人南下劫掠,说白了就是因为他们缺少、需要,而他们又没有能力进攻离军驻守的要塞和城池,只能对离军防守不及的村庄和为城镇、要塞提供补给的补给队下手,才能够获取他们紧缺的生活物资。
所以他们虽然来去如风,难以追击拦截,但是他们的目标确实肯定的,看透了这一点,胡人游骑就不是来去无踪的,而是迟早会出现在村庄的伏击对象。
欧阳长卿向龙云章提出,在这种情况下,大离不仅不应该收缩兵力,更应该向城镇之外辐射己方的兵力,将村庄牢牢掌握在离军手中。
与此同时通过武装边民、训练乡勇民兵,把所有村庄变成离军实际上的据点。让各地村庄从大离边防的软肋变成让胡人扎手的存在。
对于胡人游骑对于补给队的袭击,则不能效用此法,欧阳长卿给出的方案是,集中离军有限的马匹,组织大量的骑兵队以奇兵的形式外出游荡,总之不能够把战场视野主动放弃而全部交给敌军。
被奇兵作战打乱了、大被动了的胡人搞不明白,离人为什么会突然变得这么狡猾而勇猛,和往常胆小怯弱、小心翼翼的离军形象完全不符。
他们也想过要好好对付这些小队的离军,但是人少的话难以对付以逸待劳、以静制动的离军。因为他们往往相互配合、相互连接,往往一小只人马勾引了大队游骑,结果最后都会有离军的其他奇兵和骑兵队围剿过来,迅速扭转形式。
离军外出虽然补给状态不好维持,但是他们离城池和要塞都近,轮换着出击,奇兵士卒并不会怎么忍饥挨饿,待在村庄离保护百姓,百姓们也会自发地给他们提供补给。
这点让原本从乡间征集不上来军粮的龙云章的边境将官都很是惊奇。
其实百姓还是淳朴的,官兵只要好好保家卫国、护佑百姓,那么百姓又怎么会对你们防范如外呢?
对于龙云章的人的疑惑,欧阳长卿只是淡淡笑笑,对他们说了一句后来都闻名长久的话:“军民鱼水之情,军能如鱼活水,则水不死不竭,能以水活鱼,相生能有情也。”
欧阳长卿的奇兵策略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就扭转了离军在西北边段的劣势,让瓜、密二州的情况得以稳定回升向善。
于是,龙云章不仅将欧阳长卿留为帐下军师,还向朝廷和皇帝奏报了欧阳长卿的奇才和功劳。
高人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整个朝廷,中央满朝文武官员,地方边境各级将领都没有能够解决的西北劣势就这么被欧阳长卿在短期之内改变了,虽然离军仍然居于防守,但是已经能够保证胡人南下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拦截、及时打击甚至在他们撤回之前就将其消灭。
这样的才能,那绝对是国家重器,皇帝都提出想要见一见欧阳长卿。
本来这个时候,欧阳长卿应该满怀着激动的心情,欣然到京城面圣,迎接自己或许已经降临到了眼前的大好前程,但是欧阳长卿却上书婉拒了皇帝的邀请。
虽然皇帝一直都很好说话,但是谁也不会觉得皇帝的威严是空的,欧阳长卿竟然在这种龙颜大悦的时候驳了皇帝的面子,让人大跌眼镜,百思不得其解。
欧阳长卿则表示,如今西北问题还没有解决好,既然要做,就要尽力做到底,虽然皇上召见让我很是激动,但是正是为了皇上、为了天下,我欧阳长卿才更要留在这里解决完西北问题,才不愧对于皇上的抬爱。
他在上书中这样写到:“蒙圣上召唤,错见垂爱,诚惶诚恐。然长卿来西北是为解决边患,今初见成效,正当再接再励,虽则不敬,仍以为神圣英明,若因长卿一人虚心,贪图进程繁华,圣眷隆恩,而使西北边段情势变化有失根本逆转之机,则是长卿累罪于皇上,有愧于国家也。
“斯故也,乃斗胆战栗求皇上缓命入京,使长卿再解西北弊端,为家国多添实务之益,而使天下人明知皇上圣明,长卿不胜惶然,再拜上书。”
后来在得到了皇帝暂缓入京的恩准之后,欧阳长卿就着手解决西北补给困难的问题。
既然如今瓜、密二州已经安定许多,侵扰之患基本解决了,那就应该组织民力,调集农种肥料,在瓜、密二州南部的河谷、山麓地方开田耕种,让瓜、密二州拥有自己的基本田地。
彼时关中地方人多地少,佃农众多,甚有农奴。欧阳长卿就让官府给关中无地耕种的佃农发出号召,只要是前往瓜、密二州山麓和河谷地方开荒种地的,开出地来的二十年后,地产归于开垦者。
在那之前,这些新开垦出来的土地都归属于兵部,开垦出来的土地的百分之十可以由农民自行支配使用生产口粮或农副产,其余则按照边疆要求专门用于供给边疆。
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