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人以群分
    从康熙三十八年授陕西巡抚至今,噶礼已经到外放三年。

    三年的地方大员坐下来,身上也带了几分气派,瞧着也富态许多。

    不晓得是在御前的缘故,还是其他,他性子倒是多了几分内敛。

    他面带激动,叩头道:“山西去岁大饥,蒙恩蠲免钱粮又动支仓粟普行赈济,百姓丁口无以报皇上主子大恩,愿在菩萨顶修建万寿亭一座,已在营造中,奏请恩准……”

    后头跟着的地方官员耆老也跟着磕头,德高者又献苹果、山楂、梨子等鲜果。

    康熙看着浩浩荡荡的百姓,看着噶礼道:“早说了不许惊动地方百姓……”

    山中天寒地冻,张罗士绅百姓迎驾也耗费钱粮。

    噶礼痛快认罪道:“是奴才想着给主子请安,疏忽了。”

    见他老实认错,康熙也没有在众人面前下他面子的意思,沉吟着道:“民生艰难,山西既遇灾荒,百姓还需休养生息,万寿亭营造之事做罢……”

    说罢,他望向旁边的十三阿哥,吩咐他将每盘鲜果取了少许,算是收了百姓心意。

    噶礼已被叫起,看着康熙身后的太子。

    不管他心里怎么想,皇家将他的侄女指进毓庆宫,就是将他分给太子的意思。

    噶礼往京城送的端阳节贡与中秋贡,也都有太子一份。

    眼下,不是该太子代皇上行事么?

    怎么使唤一个小阿哥?

    对于十三阿哥受宠之事,噶礼早有耳闻。

    他又忍不住看其他皇子,四阿哥与九阿哥,也都是皇上宠爱的皇子。

    从去年开始,圣驾出巡,必带太子,这是恩典还是其他?

    外头天冷,看着跪地的耆老都身子颤悠,康熙就结束了接驾仪式,率领随扈众人的进了行宫。

    九阿哥看着眼前的行宫,这还是早年修建的,是士绅捐建。

    只看着这行宫的规模,就能看出山西的富庶。

    看驾迎百姓的精神气儿,也跟其他地方不大一样。

    九阿哥跟四阿哥小声道:“汗阿玛怎么想的?将噶礼放在山西,不是老鼠放在米缸中?”

    噶礼是三十五年出头的,圣驾出征时随扈,协力后勤有功。

    可是弹劾他贪墨的折子,当年也是一摞子。

    四阿哥低声呵斥道:“慎言!”

    四阿哥也不喜噶礼,可这是皇上亲自提拔的人,还是裕亲王的表弟,不是他们能质疑的。

    九阿哥闭了嘴,不过心中倒是好奇了。

    董鄂家那老太太到底是不是当过乳母?

    外头奶兄弟的话是怎么来的?

    可是皇父的乳母不是都得了诰封么?

    董鄂家老太太并不在其中。

    康熙要垂问山西地方军政,就留了噶礼问话。

    噶礼道:“前几年梅河泛滥,连年灾荒,百姓多往河南逃荒,沁水知县赵凤诏缓征田赋、召回流亡百姓,鼓励植桑,疏通河道,政绩不菲。”

    地方官外任,都要陛见。

    康熙一听,就有了印象,点头道:“戊辰科进士赵凤诏,其父亦有大才,不错不错。”

    原来这是去年上任的浙江布政使赵申乔之子。

    浙江是天下财赋之地,官员操守最是重要。

    赵申乔就是以为人清廉,得了直隶巡抚李光地的举荐,才升了浙江布政使。

    康熙对赵申乔的印象极好,听着噶礼提及的这个小知县,也颇为满意。

    九阿哥站着听着,想到了高斌。

    要是高斌将香河治理的好,直隶巡抚会在御前大力褒奖么?

    感觉不会。

    对于巡抚大员来说,七品知县压根不入眼。

    真要在御前要保举官员,也得是知府这个级别的。

    这个赵凤诏要么是噶礼的心腹,要么就是噶礼卖人情给赵家。

    赵家父子两人都是二甲进士,已故的赵申乔之父更是官至二品侍郎。

    这也是累宦人家。

    噶礼收了“孝敬”?

    眼见着噶礼举荐这样的手下,康熙很是欣慰,道:“赵家家风清正,赵凤诏父祖都有清廉之名,既是地方父母,当也能清廉自守。”

    噶礼恭敬道:“世宦人家,不是寒门小户出身,自是不差。”

    康熙点头,看了噶礼一眼。

    噶礼所在的董鄂家大二房,也有几分根基。

    要不然世祖朝八旗选秀,也不会选了大二房的格格。

    九阿哥站着双腿发软,听着这君臣对答,思绪越发发散。

    这赵凤诏怕不是好东西!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汗阿玛这是被忽悠了!

    噶礼是不是故意拿个清官子弟说话?

    然后汗阿玛还以为升官了,还欣赏这样的手下,有了“三节两寿”的孝敬,眼界宽了,开始讲节操了?

    可实际上,噶礼做了地方主官,就更能名正言顺地贪银了的。

    九阿哥是见过噶礼醉后猖狂的,连彭春那样的超品公,军中老将都不放下眼;对新达礼跟齐锡两位堂叔,更是没有丝毫敬意。

    这个噶礼,德行有些问题。

    他吐槽了一回,充当了半天的木头人,将要到午饭了,才得了恩典,从御前退下来。

    噶礼得了恩典,被留下用膳。

    一并被留下的,还有太子。

    九阿哥越发好奇了,凑到四阿哥跟前,小声道:“四哥,噶礼真是汗阿玛奶兄弟么?”

    何德何能,给这样体面?

    御前赐膳,这可不是谁都能有的体面。

    要是奶兄弟的话,最好的前程不是赏侍卫么?

    不管是八旗,还是董鄂家,都是更重军中,这武官升迁也快。

    可是噶礼是萌生授吏部主事,这样入仕的,然后就沉寂了十来年,才得了提挈,一年三迁。

    十三阿哥也在四阿哥旁边,听了这话,也好奇。

    噶礼三十五年一年三迁的时候,就有这个说法。

    外头人多眼杂的,四阿哥没有急着说。

    等到兄弟三人到了安置处,他才道:“董鄂太夫人曾受皇太后托付,在痘所照顾过汗阿玛,噶礼前些年的前程,受了王伯的牵连……”

    痘所,就是紫禁城外一个院子。

    世祖朝天花肆虐,宫里的皇子就养在痘所避痘。

    实际上,还有个说法,就是皇父曾寄养在董鄂家。

    皇父八岁之前,都养在宫外。

    按照现在的说法是出宫避痘,可实际上他两岁就出痘了,出痘后也没有接回宫中。

    这都是不好细究的,否则容易惹人非议,就都将诸事隐去。

    就是三十年,御前改了宗室封爵章程的时候,外头有不少闲话出来,四阿哥那时候也大了,就隐隐约约地听到些。

    这些不好当着弟弟们说,四阿哥就说了能说的。

    九阿哥撇嘴道:“就是临时保母罢了,那乳母的说法指定是噶礼自己吹嘘的……”

    十三阿哥点头,也觉得这是噶礼给自己贴金。

    只看皇上对曹寅之母的赏赐跟尊重,就晓得那才是保母的待遇,都要赐匾额跟寿礼。

    噶礼之母,可没有那个待遇。

    九阿哥想到了百姓修万寿亭之事,问道:“四哥,就是一个亭子罢了,听着那意思,都开始动工了,怎么汗阿玛不让修了,那修了一半,不是更浪费么?”

    四阿哥道:“不好开此先河,否则日后汗阿玛圣驾所到之处,怕是都要修碑建亭。”

    这么一说,九阿哥就明白了。

    他还是不喜欢噶礼,道:“都做了巡抚了,不晓得这个?偏偏还要作态,虚头巴脑一回,汗阿玛嘴里训斥,心里肯定还是很受用,觉得他忠心呢。”

    四阿哥也觉得噶礼太钻营了些。

    十三阿哥在旁听着,没有说话。

    噶礼年过不惑,不算青年臣子,可是九卿大学士相比也是年轻的。

    在巡抚任上几年,回到京城,就是满侍郎、满尚书。

    这应该是皇父给太子预备的九卿大臣。

    可是如今,皇父还会升噶礼回京么……

    *

    周三回家就有些虚,吐了一回;周四陪妈妈出去办事没穿羽绒服直接感冒了,这两天每天挣扎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