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406.谋划
    长安县天子脚下,各种势力盘根错节,长安县令哪里又是那么好当的。

    皇帝老儿老奸巨猾,罗用这次回往长安城,若他在这般错综复杂的形势之下,果然吃瘪,那皇帝也是比较乐意看到的。

    坊间百姓不都说你罗用有才干,把常乐县治理得比长安城还好吗,然而就算你那么有才干,到了这长安城还是不行了吧,更别说我这个当皇帝的,治理的可是一整个国家啊。

    罗用要是能把这个县令当好了,皇帝那儿也不亏啊,既然你们都说罗用有才干,我就把他调回长安城给你们当父母官了,你们看看,我这个皇帝果然很有胸襟吧。

    这回让罗用回长安城,皇帝也是想好了,将来甭管罗用和各大家族怎么闹腾,他都不掺合了,他现在这个血压实在太高了,需得静养,不宜动怒。

    没几日,圣人要调罗用回长安城当县令的消息便传开了,果然,长安百姓对李世民的好感度顿时上涨不少。

    先前还有人怨皇帝不把红薯种子分与城中百姓,这会儿不少人都改口了,都说圣人体察民情,着实很难得,要说有什么不好,那大抵还是如今这位长安县令不够好。

    长安县令:呵呵!

    换那罗用回来给你们当县令,果然就那般好?且等着吧,有他哭鼻子的时候。

    罗大娘这边,通过四娘与白家确认了这个消息之后,便安排了她铺子里的一名青壮,带上她的亲笔书信,快马加鞭奔赴常乐县而去。

    朝廷这边突然要调罗用回来,事出突然,她这边早一日把消息传给罗用,罗用那边就能多一日的工夫做准备。

    别的不说,光是那水渠的事情就是个问题,罗用在那常乐县中经营数年,这一次中原决定倾其财力,去修这一条水渠,如果说到时候调令下去了,罗用走了,那条水渠还未修完,结果下一任官员就接手了,那官员若是不能好好把这一条水渠修完,那罗用先前那番努力岂不是白费,那官员若是修完了,那么这一条水渠最后又要算作谁人功绩?

    长安城这边虽然已经说了要调罗用回来,但是调令一时却并没有那么快下来。

    这边要调罗用回长安城,那么原本的长安县令又该如何安排,常乐县那边,又该让谁去接罗用的班,这些都是需要好好讨论的问题,官员调动并非儿戏,这其中也会牵扯到利益争夺以及派系之争。

    最后,时任尚书左仆射的萧瑀推荐了一个人,他说丁敏此人曾在陇右道铺设水泥路,对那陇西之地颇为了解,再加上此人勤勉正直,刚好那陈皎一早就想回长安了,他建议让丁敏过去担任瓜州刺史,将那陈皎换回来。

    丁敏此人,便是早些年在陇右道铺路的丁朝议,那一次铺完那条水泥路回京,他也是升了官的,只是这些年下来,却也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发展,之所以会这般,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背后缺少一个强大的家族作为支撑。

    萧瑀这个人刚正不阿,人品很好,但就是有些刚正过头,不太能容人,丁敏倒是刚好入了他的眼。

    这一次萧瑀推荐丁敏去往瓜州,也是在为他谋发展。如今陇右道能产白叠花,罗用他们又在那片铺了许多轨道,开了许多作坊,开发建设得很是不错,早已不是过去那般贫瘠莫要,对于像丁敏这种在长安城跟别人拼身家完全拼不过的人来说,去那里当官,也算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选择。

    而陈皎的家族,则趁着这一次机会,在山南道那边给他谋了一个刺史的职位,顶替的是一个年纪大了马上就要退休的老刺史的缺。

    对陈家人来说,陇西那边虽然不错,奈何陈皎背运,手底下管着一个像罗用那种特别能出风头的刺儿头不说,后来又多了个郭孝恪那样的顶头上司,再让他这么在那边待下去,也难有什么发展,不若还是调回中原,毕竟他们陈家也不算是特别强有力的一流世家,家族中真正有才干的青年子弟也不多,还是弄回中原这边再培养培养,说不定将来也能有些成就。

    至于那原本的长安县令,这两三年他虽然政绩平平,这一次调任,却是直接进了中书省,成了一名中书舍人,可见其背后的家族力量之大。

    时下的朝堂行的乃是三省六部制,那三省分别就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唐代这时候没有设丞相职位,这三省的头头便相当于丞相,这三省的二把手便相当于副丞相。

    只有尚书省比较特殊,因为李世民常以尚书令自居,便没人敢当那个官,所以通常来说,尚书令下面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基本上也等于是丞相之职。

    这么一看,朝廷中好像很多丞相的样子,事实上有些职位是常年空缺的。

    而那中书舍人,就处在比副丞相略低一等的位置。

    这中书舍人一职总共有六个人,最终谁能上位,那肯定还会有一番竞争比斗,没有一点家族势力的,很难在这样的争斗之中占据优势。

    这些人的安排很快都定了下来,倒是在罗用走后空出来的常乐县令一直,搁置了好几日,一直没能议出一个具体的人选。

    常乐县令一职,官职虽然低微,又是不入流的地方官,但是常乐县那地方现在好东西不少啊,不说别的,光是那钍石灯罩作坊,以及那轧棉机作坊,对不少家族来说就很有吸引力。

    这件事拖延了不少时日,罗大娘也很关心朝廷会派谁去接任罗用的官职,一直也都关注着,时常找人打听。

    结果等到最后的人选定下来的时候,罗大娘也是大吃一惊。她如何能想到,白家人这一次竟是要把他们家族中的长子嫡孙白以茅,送到陇西去当县令。

    这个白家虽不在时下的五姓七望之中,但是在长安城也算是比较靠前的大家族了,怎的好好的竟是要把白以茅送到那边陲之地去当县令?

    听闻别的家族虽然也想要常乐县令这个职位,但是他们碍于身份脸面,并不肯让家族中十分要紧的子弟前去赴任。

    相较之下,白家这一次直接拿出一个长子嫡孙,那就显得很有诚意了。圣人以及朝堂之上那几位不参与这场竞争大臣们,其实也还是很看重常乐县这个地方,白家人这般郑重其事,自然也就合了他们心意。

    而白家这边,自然也有他们自己的考量,白以茅这个年轻人早几年虽然看起来还有些不着调,其实做人很有底线,骨子里甚至还有几分狭义,这样的人并不很能适应官场上的倾轧磋磨。

    白家长辈爱惜他的正直品质,也不愿意让他在羽翼丰满之前,便早早步入官场这个大染缸,既不想看到他被挫伤了志向,也不想他过早地学会妥协圆滑。

    而今前太子已然被废,魏王李泰也已离了长安城,只余下这新太子李治留在圣人身边,只要不出什么意外,他必定就是未来的君王了。

    在之前那一场储君之争中,他们白家人既没有站李承乾也没有站李泰,这在一定程度上必定可以获得李治的好感,只要他们白家人细心经营,将来总不会太差。

    眼下这新太子尚且年少,朝中还是圣人掌权,这时候过多与接触亦是无益,平白招惹圣人不快。

    过些年,待他登基之时,必定也会有一个意气风发,想要开创一番宏图大业的阶段。

    届时他们再让白以茅回来,年轻人意气风发,见多识广,对那西域有许多了解,合了李氏父子一直想要经略西域的目标,再加上白家人这些年的细心经营,如此一来,白以茅应是能够得到重用。

    让白以茅去往常乐县,是他们白家人对白以茅未来仕途的一个安排,也是对他们白家整个家族未来的一次谋划。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也要冒一定的风险。

    他们之所以愿冒这个风险,也是因为罗用早前在信件中曾经说过,在将来的陇西,西州、伊州、瓜州、沙洲这几个地方,将会形成一个黄金四角,繁荣昌盛堪比中原。

    这是罗用这些年努力的方向,也是他所预测的未来,虽然未必绝对就能成真,但是白家人还是愿意让白以茅去那里搏上一搏,若是赢了,那他将来就是士族大家之中,青年才俊这一辈的顶尖人才,前途不可限量。

    临幸之前,白家长辈对白以茅也是有许多交代。

    “你且去,到了常乐县那边,好生听三郎安排,莫要自作主张。”

    “这一次便多安排一些家人仆从与你同去,听闻陇西民风颇悍,你亦善骑射,喜交友,此事倒是无需担忧。”

    “去到那边,便无家长督促,切记,莫要耽于享乐。”

    “你只管将那常乐县好生发扬光大,若是遇着什么难事,及时写信回来与家里大人商议,或可求教唐俭,此次我等亦有书信与那唐俭,让他对你多加照应。”

    “郭孝恪是个粗人,却也不傻,你虽出身士族,在那河西之地,却也莫要与他争强,他无事应也不会招惹于你。”

    “县尉郭凤来乃是朝廷这边安插过去,此事你亦知晓……”

    “……”

    “罢了,就说这些吧。”

    “甚时候你若能将那常乐县经营得比晋昌城更好了,我便上奏君王,将常乐县改为沙洲治所,你可知我言下之意?”

    “我知。”

    “丁敏此人亦是良才,将来他的事情,我等自有安排,你且好生与之相处。”

    “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