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七百五十八章:一石激起千层浪
    和英国人恢复关系当然是阿瑟愿意看到的。别的不说,英国人每年几十万的移民,对阿瑟来说还是有很有吸引力的。

    如果少了这几十万移民,澳大拉西亚每年少的移民规模可就接近百万了。

    但哪怕如此,想要澳大拉西亚恢复之前和英国人亲密无间的外交阵线,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澳大拉西亚想要争夺太平洋霸权,英国人想要在太平洋扶持另一个竞争者,这代表着两个国家的利益已经各不相同。

    利益不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国家最好的结局就是走向陌生,最差的结局就是走向对立。

    和英国人的会谈以虚伪的敷衍结束,不过还是达成了一些合作的。

    无论是粮食和肉类的进口还是维护印度洋的稳定,英国人暂时都离不开澳大拉西亚的帮助。

    阿瑟也趁机重新签署了和英国人的移民协议,接下来几年时间内的英国移民暂时是不需要担心了。

    等到澳大拉西亚的人口突破4000万之后,人口增长就靠国内本土人口的出生率了。

    到那时候,对移民的需求也就没有那么高,每年控制在50万左右就已经算是很好的比例了。

    按照目前人口的增长速度来看,人口达到4000万的级别,差不多也就是三年左右的时间。

    希望这三年内不要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世界维持基本的和平,对澳大拉西亚来说是有利的。

    话说回来,当今世界的局部战争还是很多的。无论是意大利和阿比西尼亚帝国的战争,是英国人处理印度殖民地的危机,又或者是东欧的那场战争,都吸引了很多民众的关注。

    这对英国人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印度的混乱比他们想象中的要严重的多。

    如果不是这么多战争吸引了很多国家的目光,恐怕大英帝国的日子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好过。

    相较于英国人的不以为意,还是有国家看到了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如此激进带给世界局势的影响的。

    那么问题来了,墨索里尼上任之后,带给意大利的改变有哪些呢?

    墨索里尼对意大利的改革不止一星半点,囊括了关于经济,工业和军事等方面。

    除了加强对工业的控制,大力发展国家垄断的资本主义之外,墨索里尼还修改了意大利的兵役法,强制18到55岁的成年男子必须服兵役,大幅度扩张了意大利的后备兵员。

    导致的最大的改变,就是一战前意大利的常规军队只有20万出头,现在已经扩张到了接近45万人。

    军队的大幅度扩张,也是墨索里尼在这场战争中敢出动十万军队的真正底气。

    对于墨索里尼和意大利政府来说,这场战争要么不打,要打就得洗刷30多年前那场战争带给意大利的耻辱。

    负责指挥这场战争的是墨索里尼刚刚任命的东非军队总司令德·博诺,这位将军也算是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军方的心腹之一了。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墨索里尼可谓是举全国之力。

    为了掌握空中优势,墨索里尼在阿比西尼亚帝国周边修建了多个机场,将意大利大半的飞机都调往了东非战场。

    而敌对的阿比西尼亚帝国一架飞机都没有,这已经不能说是空中优势了,因为敌人根本没有前往空中的方法。

    不过战争开打到现在,墨索里尼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

    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和一战前没什么两样,哪怕他们的政府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而不是重蹈之前意大利王国的覆辙,墨索里尼又宣布调兵十万,将东非方面军的兵力增加到20万。

    值得一提的是,敌对的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兵力只有15万左右,意大利军队的兵力反而占据优势。

    有了兵力优势的意大利军队,发起进攻的时候都显得自信了些许。

    重新整顿的意大利军队选择兵分三路,从东、南和北分三路出发,试图以最快的速度攻占阿比西尼亚帝国全境。

    但意大利军队面对的是为了保卫祖国同仇敌慨,奋起反抗的阿比西尼亚人。

    和3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一样,阿比西尼亚人拿起各种各样的武器,甚至还有用切菜的刀和路边捡的木棍作战的人。

    虽然在武器装备方面全面落后,但这些阿比西尼亚人更加熟悉埃塞俄比亚独特的山区地形条件,利用地形狠狠伏击了几次意大利军队,甚至深入意大利军队的后方。

    如果不是意大利空军的空中优势太过强大,恐怕意大利到现在为止都不会有任何进展。

    当然,让意大利最为嚣张的,其实是英法对于意大利在东非扩张的默许态度。

    因为英法各自的心思,意大利发动这场战争没有遭到任何阻拦,甚至连外交方面的阻拦都没有。

    虽然也有欧洲国家对意大利这样的侵略行为表示了谴责,但只要不是列强国家,谁又会去在乎呢?

    甚至表示谴责的国家也大多都是巴尔干的国家。因为巴尔干距离意大利太近,巴尔干的国家担心意大利占领阿比西尼亚帝国之后,会重新将目光放在侵略巴尔干半岛。

    说起巴尔干,这也是一个比较悲催的区域。各大列强的目光纷纷聚集在这个半岛,也让这个半岛成为名副其实的火药桶。

    之前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竞争,现在意大利和奥地利帝国的竞争,都是巴尔干硝烟弥漫的背后缩影。

    再加上君士坦丁堡海峡的重要性,就决定着巴尔干区域不可能迎来持久的和平,除非世界局势方面有着一定的突破。

    说起来,意大利和阿比西尼亚帝国的战争也持续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了。

    之前墨索里尼发动战争的时候,可是号称要在两个月之内结束战争的。

    但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战争的进度甚至只推进了一点点,这让墨索里尼十分气愤,并且下定决心要给阿比西尼亚人一点颜色看看。

    最直观的方式,当然是对占领地区的阿比西尼亚人进行大屠杀了。

    毕竟是非洲的土著,意大利人不会在乎阿比西尼亚人的死活,欧洲国家自然也不会。

    至于非洲国家的不满,欧洲国家不会在乎,意大利当然也不会在乎。

    1930年7月5日,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的边境城市展开了大屠杀。

    这场屠杀没有顾及阿比西尼亚人的妇女儿童,可谓是相当的公平。

    根据一些战地记者的统计,在短短三天的时间,意大利军队就至少屠杀了两万的阿比西尼亚平民,其中不乏怀着孕的妇女和手无寸铁的老弱。

    当然,除了以屠杀泄愤之外,意大利军队发泄怒火的方式还有很多。

    一些幸运的没有被屠杀的阿比西尼亚壮丁,就被强制性的变成了奴隶,成为了意大利军队的免费劳动力。

    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干繁重的体力活,每天的食物只有一片发霉的黑面包,还有混着麸糠和沙子的清汤。

    意大利军队如此残忍的行为,随着战地记者的曝光,引起了大量欧洲民众的不满。

    这也是政府和民众的根本不同。欧洲政府高层并不在乎这些民众的死活,甚至连欧洲民众的死活都不太在乎。

    但欧洲民众不一样。首先,人的情感是复杂的,自然也排除不了许多人的慈悲心。

    除此之外,大部分人也是善良的,他们反对政府的屠杀,至少对屠杀是很排斥的。

    意大利军队无差别的屠杀引起了这些人的不满,甚至在各国爆发了成规模的游行。

    不少的英法的民众愤怒的表示,要求政府和各国政府所组成的世界联盟阻止意大利如此残忍的行为,因为欧洲是文明的。

    这些民众的游行让各国政府十分头疼。实际上,聪明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一场利益的交换罢了。

    问题是,这样的利益交换自然不可能拿到明面来,更不可能作为解释讲给这些民众听。

    毕竟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牺牲其他国家民众的生命,这肯定会引起更多的圣母不满。

    没办法,国内的舆论已经如此,英法也只能在表面做做样子,要求世界联盟召开会议处理意大利的屠杀事件了。

    但聪明人都知道,英法如果真的想制裁一个国家的话,绝对不可能拖到世界联盟给出反应。

    毕竟说白了,世界联盟也是处于英法控制之下的。只要英法关于某件事达成了共识,世界联盟就不会得出相反的结果。

    英法将这件事情踢皮球一般交给世界联盟处理,其实也代表着英法并不想管这件事。

    果不其然。

    意大利从7月5日开始屠杀,欧洲的游行从7月10日开始。

    等到世界联盟宣布召开会议的时候,已经是一周后的7月17日了。

    而会议的召开时间是在7月22日,距离屠杀开始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

    不过,英法的目的还是达到了。

    见自己的政府已经发表声明催促世界联盟召开会议提出解决方案,民众们单纯的以为政府也对意大利的行为不满,只不过碍于世界联盟的影响,只能将这次事件交给世界联盟来进行公正的处理罢了。

    毕竟相较于英法的单方面言论,由全世界范围内数十个国家加入的世界联盟,才象征着全世界范围内的正义。

    英法也不会刻意宣传四大协约国在世界联盟中的超强地位。此时的民众还单纯的以为,像英法这样的列强,在世界联盟中也不过只是一个比较强大的普通成员国罢了。

    但只有遇到特殊时刻,人们才会明白,英法俄澳四个国家所拥有的一票否决权,才象征着控制世界联盟的最高权力。

    3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