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24章 营销手段
    半小时过,冉大娘让服务员见缝插针给宋巧送来吃的。

    

    一碗豆角虾粒浇头的拌面。

    

    “这会已经进入第三趟了,中午这阵快过去了。”

    

    服务员让宋巧再坐会儿,吃完这顿,前面就忙活差不多。

    

    她转身要走,宋巧叫住她:“冉大爷的三个儿子不去帮忙的?”

    

    服务员像是听见什么好笑话似得:“要是其中一个去帮忙,冉大爷也不会天天担心手艺会没落。”

    

    “不过最近好像有个中年男子常常过来看望冉大爷,长得五大三粗的。”

    

    服务员惦记店里没人,她飞快说完,冲着宋巧笑着然后跑了出去。

    

    大哥比自己想象要积极。

    

    而且看样子冉大爷也不反感,到冉大爷回后院休息的时候,宋巧主动提了一句。

    

    冉大爷乐呵一笑,脸上的骄傲和优越是怎么也掩盖不住。

    

    “你大哥有心了,也是个能吃苦的,不过……”

    

    “不过得忙活过这阵子,不要粮票实在是太好了,我还没适应。”

    

    说着,他朝宋巧伸出自己因多年操劳而指关节粗大且老茧一片的双手。

    

    “多年没烫这么多水泡呢。”

    

    一旁的冉大娘心疼给他拿出自家泡的药油。

    

    “有啥好得瑟的!一把年纪也不知道爱惜自己。”

    

    大爷高兴斜了大娘一眼,温柔说着:“你懂个啥?”

    

    “小宋,等我这边掌握好节奏,我就收你哥为徒。”

    

    “你说的对,冉氏饭馆不管落到谁手里,我们冉氏菜的魂不能断!”

    

    他看开了,宋巧心里也松口气。

    

    “现在什么菜卖的最好啊。”她换个话题,聊起家常。

    

    说到生意,两口子嘴角就没下来过,嘴皮子一翻不知道累的。

    

    宋巧竖起耳朵认真聆听着,心里也在打总结。

    

    面食这类是最好的,一人一碗,八毛到二块的,一顿的伙食就解决掉。

    

    家常菜一般是晚上吃的人多,点香煎小黄鱼的偏多,人均三四元。

    

    总结下来一天能赚个五六十的,抛出各项成本净利润在十五块左右。

    

    别小看这个数额,一月下来也有四百多,他们这种小饭馆就算在公私合营之前也挣不了这个数。

    

    当时能糊口就不错了。

    

    冉大爷说着高兴,非得要冉大娘给他打二两酒。

    

    看着靠墙的酒罐,宋巧好奇:“喝酒的多吗?”

    

    冉大娘:“不多,大家都被弄怕了,就算有心也没胆的,大部分人不敢呐。”

    

    “有啥不敢的,咱们已经弄到试点的牌子说明环境已经开始松活了,那咱们就有义务推陈出新让大家感受新气象。”

    

    这话没毛病,冉大爷咧嘴笑着,冲她竖起大拇指。

    

    “我觉得小酒馆模式就挺好的。”

    

    宋巧的话让冉大爷好奇:“啥意思?”

    

    “过去不说有就小菜喝几两的吗,只要咱们的酒好,咱们也可以这样做。”

    

    “一人规定三四两左右,拿个小盅,在炒两个小菜。”

    

    这是过去的夜宵方式,坐在一块都是熟人,喝上小酒聊些时事或者家常,一般到九、十点人就散去。

    

    “小宋,你这法子不错,还可以增加我们晚上的销量。”

    

    见老两口不排除自己参与炒菜馆的事,宋巧又提出另一个想法。

    

    “咱们的拿手好菜得出名,不光是在这片,得在滨海市出名!”

    

    冉大爷瞳孔一紧,只觉得自己听的是热血沸腾。

    

    他赶忙问:“怎么个办法?”

    

    “限量!”

    

    老爷子听完,肩膀一松,觉得体内的气瞬间就泄了。

    

    他咂摸完嘴里的酒味,连连摆手:“不行,不行。”

    

    “有人乐意吃,咱们就多卖点,明明就有咋还让人家不吃了。”

    

    宋巧让他别着急。

    

    “大爷,要是有人告诉你南城墙那边烤鸭每日只有二十只,你好不好奇?”

    

    冉大爷没懂,回到自身然后认真点点头。

    

    “那肯定高低也得去尝尝。”

    

    宋巧双手一摊:“咱们也是这个道理。”

    

    “鸡丝馄饨每日限量八十碗,肯定有人上门尝尝,到门口发现。”

    

    宋巧做出抬手远观的模样。

    

    “咦,这家炒菜馆还不要粮票的,那除了鸡丝馄饨,其他也得尝尝。”

    

    她模仿客人滑稽的表象让老两口哈哈大笑。

    

    冉大娘笑出泪花,忍不住和老伴相视一眼。

    

    这姑娘要是自己的孩子就好了。

    

    两个想法大约一致,冉大爷想得更深,他晓得这炒菜馆交到宋巧手里就不会垮的。

    

    冉大爷接过她的话,自卖自夸起来:“除了鸡丝馄饨,冉氏还有其他特色菜呢。”

    

    “您选两样,不要太多,不然政府那头咱们也不好交代。”

    

    人家给你机会,你倒卖弄起商人的心思。

    

    宋巧比他们更懂收敛,老两口频频点头,心里也有安全感:“按你说的。”

    

    为了限量菜和小酒馆的事,宋巧多在滨海市呆了几天。

    

    一到周末,两个孩子就急冲冲敲着林倩家的门。

    

    一会叫着妈妈,一会叫着舅妈。

    

    因为姑姑来了,宋靖睡在客厅里,先听见敲门声,穿起秋衣秋裤就跑去开门。

    

    除了两个妹妹,还有苏母和苏父两人。

    

    他低声喊了爷爷奶奶,苏父慈爱让他赶紧穿好衣服。

    

    苏母是第一次来林倩的新房子,一抬眸就看见客厅窗外的枯黄的梧桐树叶,比光秃秃的东山岛好许多。

    

    她一直都以为宋建国两口子是沾了儿子的光才过上好日子。

    

    这会看着窗明几净的屋子,越喜欢,脸拉的越长。

    

    宋巧收拾妥当,从小房间出来帮着宋靖把小床搬到沙发

    

    两个孩子恋恋不舍看着妈妈,围着她捏着宋巧的裤腿不愿撒手。

    

    苏珍嘟起嘴巴讲自己在学校发生什么,又讲爸爸为什么不来城里,最后像个小大人似得还批评苏钟军。

    

    气的苏母在一旁哑声咧咧。

    

    宋巧斜眼看见婆婆的表情,乐呵一笑:“那是得好好批评爸爸,没有家庭意识。”

    

    得到妈妈的认可,苏珍仰起胸脯点点头。

    

    “没我儿子能有你们今天的好日子?”

    

    见宋巧无视自己,里头两个宋家大人也不出来问好,苏母阴阳怪气开了口。

    

    对于这种不愉快的开场,苏父也见怪不怪,他把手里的油饼和油条递给宋巧。

    

    “拿个盘子出来,大家一块吃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