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农人们正式忙活的日子里,秋林一家却比较清闲。没有了村子里人带头去那林子里头,她们姐妹也不去了。要知道村里人都将那林子里挨着村里的草根早就刨完了,如今要挖的话还得去林子深处。两个小女娃委实有点儿不安全,她们也就歇着没去了。
这时候,姐妹俩就抱着鱼篓子去河边篓鱼虾啥的。大一点儿的鱼虾啥的就留着自个儿吃,小点儿的煮了给小狐狸跟阿黄吃,再小点儿的就直接扔回河里头。最近这小狐狸跟阿黄吃的肉都长了好多,家里人身体状况也好了不少,不再如秋林刚来时那样瘦瘦巴巴,好似风都能吹走的模样了。
这一年里头,二哥跟三哥是长得最快的,他们现在正处于发育的阶段嘛。如今家里的伙食也变好些了,两娃子长得也自然快。
如今村里人都是忙着不可开交、脚不沾地的,早上天还朦朦亮就到田里去收割稻子了,一直要忙到很晚才能回家。这时候农家人连吃饭这些的都只能马虎了事了。秋林和秋月两姐妹去坡上扯了野菊花和臭蒿啥的,用大锅煮了茶,给这些在田里忙活的农人送去。如今正是秋老虎当头,这整天在田里劳作的,滋味肯定也不好受。
这些农人们忙活了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也挣不了几个钱,干的活儿却是又脏又累的。这些稻谷收割回去之后还得将谷子从稻梗上唰下来,然后翻晒、脱离啥的。可够忙活的。这时候秋林其实是有点儿暗自庆幸那些个极品亲戚将她家的田地给霸占了的,他们家也没这么多劳力来耕种这些田地,而且等收割的季节,自己铁定得忙晕圈儿了。再则就算这样辛辛苦苦地耕种,到头来还得交一大笔租子上去,留在手里头的粮食能有几个钱?倒还不如自己在家里养养蚕儿、养鱼种藕啥的。
“秋月秋林,你们怎么来了?”正在田里头忙着割稻子的荷香擦汗时瞥见田坎上走来两个一高一低的女娃子,不就是秋月秋林姐妹么?
秋林见荷香累得大口大口地喘气,但是手里动作却没停息,溜刷得很。只听得那镰刀锋利的刀口割开稻梗发出的“刺刺拉拉”的声音。秋林笑道:“先歇会儿吧,瞧你这累得,我们带了菊花茶和臭蒿水,过来喝点儿先,免得中暑了。”
这样不歇气地埋头苦干,可不正容易中暑么?人毕竟不是机器,不歇息怎么成?
荷香犹豫了一下子,这才将割的一大把稻草仔细码在背篓里头。丢开镰刀,跑过来喝点水儿。
秋月朝着田里埋头苦干的大伙儿吆喝道:“快过来喝点儿茶吧,不耽搁时辰的,总要歇会儿的,累出了病可不好。”
经过秋月这一吆喝,果然有几个与秋月姐妹相熟的女娃子过来要水喝了。同行的还有村里头的几个男娃子,秋月姐妹两很少跟这些人接触,有的面容倒是认得,名字却叫不出;更有甚者,有的则是面生得很。
“这是我四弟,平日里都在学堂里呢。这几日忙着秋收,夫子就放他回来跟着抢收了。”梅香说完话,这才觉得真有些口干舌燥的,咕噜噜将粗瓷碗里的菊花茶一饮而尽了。
“你慢点儿,没人跟你抢!”许海无可奈何地瞧着自己的这个妹妹,做事情总是这样大大咧咧的,也不怕呛着自个儿。
秋林细细打量着眼前这两个一高一矮的男娃,大的有十六岁,是荷香梅香的大哥,他大哥经常在田里地里干活,倒是见过,叫做许海。他家的小弟约莫跟三哥一般般大,皮肤要比许海白净好多,这是进学堂里念书不用常去伺候庄稼的缘故。长得倒是精灵极了,名字叫做许洋。
“嘿,秋月姐姐这水可真好喝。”许洋笑起来的时候有两个酒窝荡漾,漂亮极了。
秋月笑眯眯地瞧着他,“当然好喝了,这菊花茶里头放了冰糖的,有甜又香的,能不好喝么?”小妹说喝了糖水,干活儿的人浑身都有劲儿的,这才放了的。
这会儿来要水喝的人越来越多了,大伙儿围拢一起喝茶的时候也可以歇息一下,不然这整天整天的埋头苦干,身子骨还真是有点儿吃不消啊。乡下人也不怕脏,就这样坐在田坎上,一边喝着茶水,男的坐在一块说的最多的就是今年的收成,而那些婶子则拉起了家常,说起了那家的闺女定亲了那家的男娃成了亲啥的,大有摆闲话拉家常的阵势,大伙儿七嘴八舌的,可是说的不亦乐乎。
这时秋林瞧见一个胖乎乎的女娃子怯生生站在田坎上,呆呆地望着这边却又不敢过来。秋林一眼就认出了这是四叔家的女儿秋枫,今年九岁,长得白白胖胖的,模样憨厚老实,个字也不算高,整个就一糯米团子。
四叔家的人虽然当初也抢占了她家的田地,但总归来说还没大伯家的跟三叔家的那么坏。上回他们上门送来陈米大概是因为自己良心过意不去吧。秋林冲着秋枫招了招手,“堂姐,你杵在那儿干啥啊,过来喝点儿水吧。”
这丫头不知是怕生还是咋的,每次给她打招呼,她反应都是木木的。踌躇一会儿,又兀自胡乱点了头扭头走开,这态度可真够奇怪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回那丫头没有跑开,依旧是踌躇了一会儿,然后怯生生朝她这边挪步子过来。明明是短短的十来步的距离,她硬是花了大半会儿的功夫才走到秋林身边来。
秋林也不说别的,给她舀了一碗菊花茶,递了过去。“堂姐,喝水吧。”
秋枫怯生生地接了过来,小声说了声谢谢,然后端起瓷碗,一骨碌灌到嘴巴里去,喝完之后将瓷碗还给了秋林,最后撒着腿丫子跑开了。
秋枫这别别扭扭的模样,秋林也瞧惯了,也不觉得有啥,秋林也不理会这茬,继续给那些人添水喝。
旁儿的梅香有点儿不乐意了,瞧着秋枫飞也似的模样,鄙夷道:“这家人还好意思过来要水喝,真是一点儿自觉都莫有!”许家几个兄弟合伙将徐老二家的田地抢占光的时候早已在村里头传得沸沸扬扬。之前梅香还没觉得啥,可是如今跟秋林他们交好,可谓跟秋林他们同仇敌忾,恨死这三家的边油了。
秋林瞧着神神叨叨的梅香,也没说啥。再抬起头来,却见许诺合意他们也过来了,同行的还有二哥和三哥他们。
因着是秋收,学堂的夫子晓得这些庄户人家肯定忙不过来,所以给他们这些学生放几天假,帮着秋收。二哥跟三哥放假之后,就去给许诺他们家帮忙。
“二哥三哥,你们可累着莫有,快喝点儿水。”这两个哥哥平日里都在学堂里头,所以活计也就稀疏了。也不知这收割稻子的苦差事累没有累着他们。
秋禾赶紧从秋林手里头夺过瓷碗,呼呼啦啦就往嘴里头灌,喝完之后爽快地嗒了一下嘴巴。“累倒是不累,还新鲜得很哩,只是有点儿口渴。”他们这些娃子成天都在学堂里头,面对的也都是书简啥的。这会儿能下地干活跟着全村的人一起秋收,倒真是新鲜哩!
就这样,在全村人努力收割的情况下,那些稻谷终于全都被收割回了家。田里头只有收割过后留下的稻桩,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好像是经过精心丈量过的。这时候,秋林就不得不佩服这些农人了,这距离啥的可把握地精准了,这田看起来倒像是艺术品一样的了。
今年天色好,那打出来的稻米都是白花花的、颗粒饱满地就跟喝了水似的。这会儿交了租子,剩下的粮食都比去年要多少好几十斤呢。这些日子以来,家里也是靠着许家的两个女娃子才多少存了点儿银钱。常人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想着秋林家里没有农田,哪儿来的粮食。琢磨了一下,用篮子给装了一篮子打好的大米,往秋林家送来。
于是乎秋林家虽然没有种粮食,却是得了这些乡里乡亲的送来的大米好几十斤。这可都是白花花的新米,吃得来味道又香又糯。想想看,秋林真为爹娘不值,那些个极品亲戚跟这些乡里乡亲一对比,竟然比这些只是沾亲带故的人都还不如哩。不过如今这大伯几家的要想再占他们家便宜,只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秋收过后,便是绵绵不断的阴雨,细如牛毛的从天而降,却是密密麻麻。天一下雨,好似天地之间都显得昏暗许多。堂屋里头,秋月找了个稍微亮桑点儿的地搬了小板凳坐下,手里捧了针线篮子,这会儿竟认认真真地干起针线活儿来。
瞧她这一针一线的,扯、压、平、顺,干得认真极了。这些日子以来,大姐没事儿的时候,就会干这个。纳鞋底纳鞋垫子啥的也跟着荷香她们学了,这会儿做出来的东西还真是那家人了。前不久,大姐还给爹做了一双鞋垫子呢,手艺比起荷香她们还差点儿,不过总归也是那家人了。
这会儿她又在跟娘学绣花,这次娘可没逼着她学,倒是大姐主动找娘学的。娘见她这模样,自然是乐得愿意教。爹坐在轮椅上编着鱼篓子,这种鱼篓子是经过改良的,比以前的鱼篓子好用些,最重要的是能逮着鱼,所以买的人多。秋林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做鱼篓子划算,鱼篓子并不用太大,编起来自然比其他东西快些。而且材料也要的少些,要是全编织簸箕箩筐的,只怕没那么多竹子呢。
喜欢田园生香请大家收藏:田园生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