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智能机器人在元会的对面站定之后,开始了前因后果的叙述。
小女孩机器人叫小卉,小卉原先是郭怀守院士的小孙女的名字。当她出生的时候,郭院士就固执的要给她取名小卉,小卉来自“余花山槿落,小卉海棠开”这首诗。
小女孩十岁的那年寒假,与父母去落霞山度假,不期遇到雪崩,一家三口遇难,郭院士悲痛交加,差点没缓过气来。
郭院士的老伴因病去世之后,女儿女婿孙女,就是他的全部。
如今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心中悲痛可想而知。
郭院士因此病重在家休养了大半年,病好之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纳米科学的研究中,吃住都在实验室,一年之中都回不了几次家,不回家是怕睹物思人。
半年前,他来到盛元市纳米研究实验室工作。
虽然害怕睹物思人,但是郭院士心中还是无法割舍。利用闲暇的时间,就把原来的智能机器人助理改造成了孙女的模样和声音,以略表心中思念的慰藉。
郭院士在纳米领域是泰山北斗般的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人们所关注。
他的突然秘密离京,还是引来了不少可疑人物在周围逡巡。
加上他所领导的实验项目涉密极高,因此,他又利用现有的技术,制造了一个纳米蚊子,用于身份识别。
毕竟如今的医美行业简直神奇,往往可以以假乱真。
但是人的dna是无法改变的,鉴于此,他还专门求助了他的老朋友,生物科学领域的权威-杜霖院士给他设计了一套dna识别系统。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这套dna系统也起到了防范泄密的作用。
但是,有一次他在某个研究方向上遇到了瓶颈,想借鉴一下dna的组成架构,于是就拿研究所同事的dna结构来进行分析研究。
不想这一研究,就发现有一个研究员的dna与常人不同,很是怪异。
于是,他就把这个研究员的dna数据发给杜霖院士,让他帮忙分析一下。
杜霖院士当天就发来了回信,表达了他的震惊。邮件中说,据他分析,这个dna有人工化学编辑过的痕迹,直白点说,就是那个研究员是一个生化人。
郭院士把这个发现上报了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非常重视,立马采取了安保措施,当天直接就派人来把那个研究员给带走了。但是,这一发现还是晚了。
生化人带走后一天,核灾难三天前,一群武装人员突然控制了整个纳米研究所。
因为他们对纳米研究所非常的熟悉,控制的三天里,直到核灾难的来临,都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
他们非常的凶狠残暴,把所有的工作人员拘押在地下实验室,肆意侮辱殴打这些工作人员,收集所有的研究数据和成果,把地下实验室的所有看得到的仪器设备全部砸烂。
其中一个领头的,把郭院士关在办公室里,折磨了三天三夜,想让他把最新的研究成果拿出来。
好像他们知道郭院士在秘密研究一种新的纳米材料,但是从实验室拿到的实验数据中又没有发现。
郭院士在这些天里备受折磨,但是作为一个世上没有亲人的人来说,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在这些武装人员冲进来之前,郭院士就把“小卉”藏在了办公室的地下。幸运的是,作为郭院士的助理智能机器人,竟然无人问津。
或许这些暴徒即使得到郭院士有一个智能机器人助理的信息,也只是认为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物件。
在喘息的时间里,郭院士偷偷通过纳米蚊子,给“小卉”下达了指令,万一这个实验室以后有人进来,也要先让纳米蚊子先提取dna,经过分析不是生化人,它才能现身。
至于“小卉”所携带的机密研究数据,郭院士还列了一份名单,非名单上的人,这份机密研究数据也不可泄露。
这份名单很长,有郭院士的老朋友彭博教授、陈正教授、杜霖院士等,也有许多知名院士,或政军方面与郭院士有过接触的人。
元会虽然不是院士,但恰恰也在这份名单上。
因为,郭院士在这里的工作就是为机甲研究更为坚韧的材料。而元会作为彭博教授的学生,机甲智能系统研究负责人,自然也被郭院士列在了名单上。
核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天,这群暴徒把那些折磨致死的工作人员,包括郭院士的尸体,都带走了,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带走他们的尸体,也不知道要把他们的尸体带到哪里去?
直到元会他们的到来,通过纳米蚊子提取元会的dna,分析出元会不是生化人,“小卉”才出来相见。
元会听完“小卉”的故事,对郭院士感到由衷的钦佩。
他把研究成果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他想要把他的研究成果托付给能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类生活的人,而不是那些丧心病狂的,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的人。
“谢谢你,小卉。”元会对着这个虽然看着像小女孩,发出小女孩声音的,实际上是冰冷的智能机器人发自内心的感谢,实质上,也是在致敬郭院士。
“元会教授,很高兴认识你,请接收爷爷的研究资料。”小卉说完后,胸口护甲打开,弹出一个数据接口。
“小甲,接收数据。”元会转头对小甲说道。
“收到,教授。”小甲向前两步,把右手伸到小卉的胸口数据接口处,从大拇指中弹出数据接收器,慢慢的与小卉的数据接口结合在一起。
小卉的胸口指示灯在不停的闪烁着红光,大约半个小时,指示灯变成定格的绿光,数据接口缩回胸口,护甲关闭,绿光消失。
“元会教授,数据传输完毕。”小卉稚嫩的声音再次响起。
小甲也收回右手,缓步退到元会的身边。
“元会教授,这只纳米蚊子送给你。”小卉说完,就看到空中有一个微小的光点在向着他们飞了过来。
小光点围绕他们转了一圈之后,消失在小甲的头部位置。
元会转头看着小甲,用眼神征询小甲。
“教授,纳米蚊子已与我绑定。当你有需要,它会和我一样,坚决执行您下达的指令。”小甲实时回应道。
“元会教授,我的任务完成,将启动自毁程序,请离开。”
“什么?”元会惊讶的看着小卉,听着这稚嫩的声音说出这种话语,心里涌现出酸楚的滋味。
“元会教授,我的任务完成,将启动自毁程序,请离开。”小卉不再与元会进行沟通,只是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
元会愣愣的看着小卉,一时之间百感交集。
稚嫩的声音不断地重复着,元会打算把小卉带走的心思也被感动的打消掉了。
或许,小卉想永远的留在这里,等候着制造她的那个人重新出现;也或许,小卉只存在于郭院士的思念中,如今郭院士走了,小卉也要跟随着去吧。
“小甲,我们走。”元会咬咬牙,眼里闪烁着泪花。
元会和小甲离开地下实验室,回到机甲驾驶舱。
。。。。。
地下实验室,主任办公室,小卉身上冒出剧烈的火花,地下室的灯光突然熄灭,火花在黑暗中燃烧,如同黑夜中璀璨的烟花,仿佛给世间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激励活着的人们,给予人们前行的勇气和动力,在绝境中绽放自己的光芒。
。。。。。
元会坐在驾驶舱里,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对着机甲面前的,一墙之隔的地下实验室,元会坐着微微的鞠了一躬。
这里虽然没有郭院士的遗体,但是,也算郭院士的衣冠冢。
如果有一天,当核阴霾被驱散,蓝天再次出现,阳光再次温暖的照射着大地,元会会再次来到这个遗址,为郭院士立碑树传,献上一束鲜花。
“小甲,把郭院士的研究资料传输过来。”元会对郭院士用生命守护的科研资料充满着期待。
“收到,教授。”小甲操控两架机甲进行的数据连接,资料开始传输。
元会不等资料传输完,就迫不及待的打开资料开始进行阅读。
资料传输非常的智能,从最开始页面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不需要等待传输完毕,就可以开始进行阅读。
元会越看越惊喜,自从纳米技术发展以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当深入到小于纳米尺度的时候,会产生量子效应,这对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和实际应用带来极大的限制。
众多科学家,为了攻克原子级别尺度的材料的稳定性,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但是一直无法突破。
即使在实验室里能够制造出来的原子材料,也无法大规模的商用。
实际上,原子材料在自然界很常见,比如氧气、氢气等,都是原子级别的自然材料。但是,很难人工制造出连成一片的原子材料。
而郭院士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完善了原子级别尺度材料的稳定性。为制造新的更加坚韧的原子材料铺平了道路。
原子技术,在郭院士的手中变为了可能。
在传输过来的原子技术应用中,有一项是非常普遍的应用,就是存储的应用。
通常的古老的机械硬盘,是通过磁性材料来存储数据,这种基本上被淘汰了。
另一种是涉及到纳米材料的应用,但是还只是通过电极来进行储存,但是随着纳米技术极限的到来,这种应用也迎来了极限。
而郭院士通过原子技术,让存储有了飞跃。
在资料里显示,郭院士做了一次实验,他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原子进行排列,一个原子表示一个电脑最小的存储单元-位,两种不同的原子分别表示和1,这样在一立方厘米的空间里,就有十的二十七次方位,通过计算,是如今一个标准硬盘存储的4倍左右。
在信息数据大爆炸的今天,数据的存储是重中之重。提升4倍,意味着更大容量,更小的体积。
这也为在原子级尺度的编程成为了可能。
。。。。。
“教授,传输完毕。”小甲打断了元会的阅读和思索。
元会想到陈正教授还在地下商场等他们,只好放下获取知识的饥渴,准备回去与陈正教授汇合,然后再思考下一个目的地。
这次纳米研究所的冒险,收获颇丰,为元会未来继续前进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这次冒险获取的郭院士的研究成果,元会的精彩故事将终结在不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