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坐在院子中央,学士官员们呈圆形,把楚风围在中间。
众人时而抬头仰望星空,时而看向楚风,积极发问。
一个才二十岁出头,身穿白衣的观天局学士,好奇无比的问道:“世子殿下,宇宙到底有多少星辰?”
宇宙一词,并非什么新鲜词。
早在《庄子》中,就出现了“宇宙”一词。
正所谓“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
宇代表一切空间,宙代表一切时间,早在千年前,宇宙一词的含义,就已经是标准的时空了。
从人类开始仰望星空的那一刻,对于宇宙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
古人对宇宙的了解,远比后世人想象的多得多。
面对观天局学士的询问,楚风简单回忆了一下脑海中积累的知识,便侃侃而谈起来。
“我们对宇宙星辰的了解,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几百年前,可以定论为,经星常宿中外官凡一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
“而现在数量大.大增加。”
“中外之官常名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两千五百。”
这个时代的人,对宇宙星辰的了解,自然是取决于观测方
式。
观天局学士兴奋道:“也就是说,天上星辰共有两千五?”
楚风果断摇了摇头:“准确来说,是以肉眼可见的星辰为两千五。”
“至于宇宙中到底有多少星辰,只能说是无穷极,比这世间所有的砂砾加在一起还要多。”
听到楚风的结论,现场立刻引发激烈的讨论。
众观天局学士的认知,无疑被刷新了。
“宇宙星辰无穷极?”
“这也解释了,为何天关客星会一闪而逝,平日里咱们根本就看不见那颗星辰,如世子所言,最后爆炸,光辉尽显,才穿越万古黑暗,映入我等眼眸。”
“主监让世子来讲义授课,真是最正确的决定!”
“世子的学识,哪怕只是显露沧海一粟,也足够我等受用不尽了!”
众人受到了巨大的鼓舞,踊跃发言。
“世子殿下,能不能再说说超新星大爆炸?”
“世子殿下,半个月前,我们观察到角木蛟闪烁,是何原因?”
“世子殿下……”
面对众学士无尽的求知欲,楚风这个狗屁天文学家,表面稳如老狗,心里已经慌得一批。
继续深入探究,非露馅不可!
露馅也就罢了,最
担心的是误人子弟,一旦说错了,导致当代宇宙学,朝着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狂奔而去,楚风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因此,楚风绝不谈学术,只谈概念!
在正确的大方向上,可劲儿的吹牛忽悠。
可即便如此,对于当代学士而言,也属于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极致震撼。
整场讲义授课,圆满成功。
事后,楚风找到观天局主监,拿到“特约讲师的酬劳”后,扭头就走。
拖堂?想都别想!
楚风哪里知道,他的一场演讲,在观天局引发了何等轰动?
凡是楚风所提之事,所说之话,全部被事无巨细的记录在案,观天局甚至还专门编撰了《楚星录》。
同样蹭了一节课的萧穆语,已经彻底被惊呆了,她越是了解楚风,就越是感觉这个男人,在学识领域简直深如浩海。
凡楚风所说之事,对于萧穆语而言,全都是闻所未闻。
如果说,在此之前,大乾和大罗在天文星象方面的造诣,只相差半步。
那么现在,楚风靠着一己之力,直接把大乾的天文造诣,往前推了几十上百年!
仅仅是一节课,就直接导致,大乾成为天下毋庸置疑的第一天文
大国。
侍女见萧穆语如此震惊,一脸疑惑:“帝姬殿下何必如此在意?”
“天文星象固然重要,可再重要也没有铁火炮重要。”
萧穆语直截了当的斥责起来:“鼠目寸光!”
“天文星象不仅关乎学术,更关乎战争,凡天气预测之类,也全都归观天局管。”
“行军打仗,天气极为重要,否则观天局也不会设立,春夏秋冬四官。”
“春夏官执掌雨水测算,秋冬官执掌气温和雪势!”
“若是天气都测不准,贸然作战,轻则受阻,重则全军覆没。”
侍女暗暗吃惊,没有想到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竟然全都与“国泰民安,行军作战”息息相关。
只要大乾观天局实力越强,对天气星象的测算越准,打仗的时候就越有优势,这就是所谓的“天时”!
现在侍女终于明白,为何萧穆语如此重视楚风的天文星象造诣。
与此同时,消息不仅传到宫里,连带着观天局正在编撰的《楚星录》也一并送到了赵峥面前。
赵峥不懂天文星象,看了一会儿就放下了,但他知道,观天局专门为楚风编撰著作,意味着什么。
一旁的王总管,小声道:“
陛下……刚才观天局主监对老奴说,今夜过后,我大乾将成为天下第一天文大国。”
“仅仅一夜,就可以甩开大罗几十上百年。”
“而且,世子似乎对天气转变等等,也颇有见地,下次开课,就是专门将四季变迁,天气变幻。”
听到这话,赵峥眉头微皱,沉声反问:“楚风之才,当真如此夸张?”
王总管点头如捣蒜:“观天局学士向来严谨,绝不会夸大其词。”
“世子之才,可左右大乾兴衰!”
赵峥深深吸了口气,不再迟疑,当即下令:“传朕旨意,封楚风为……灵宫宫主。”
王总管先是一愣,紧接着释然,楚风确实担得起这个殊荣。
虽然是圣旨,但却不会外传,甚至连楚风自己都不会知道,他已经被封为灵宫宫主。
此乃大乾第一等保护措施,凡是担任灵宫宫主者,都会受到灵宫侍者的暗中保护。
甚至可能楚风终其一生,都不会发现,自己身边多出一群高手中的高手。
赵峥继续说道:“下次楚风开课,让春夏秋冬四官也要旁听。”
王总管轻笑道:“不止春夏秋冬四官,恐怕……连翰林院的讲义学士和博士们,都要去蹭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