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百五十章:反五路围攻(十九)
    命令下达之后,马铮的心情再次变的沉重起来,并不仅仅是因为眼下苏木山方向的战局,更因为华中的情况。

    今天马铮和正在华中前线的李德明通了电报,得到了华中前线的一手战报。

    在他的提醒下,南京方面终于降低67军的多支部队撤到了国防工事附近,组建了新的防线。

    随后,从上海仓促撤退出的国军左、右两翼部队,分别在太湖的南北两岸建立了新的防御阵地,以阻止日军的西进,争取时间使由上海转移至南京的部队进行设防。

    在太湖北岸防守的陈诚左翼作战军,除3个集团军之外,又增加了改由香翰屏指挥的第9集团军,并在苏州与太湖以东建立了三道防御阵地。

    即从长江南岸的常熟县支塘镇开始经任阳镇、周墅镇、昆山,建立了第一线阵地;在一线阵地以西的浒浦镇(常熟县江岸)、梅李镇、古里、唐市、巴城、正仪、角直镇至南邵渡,建立了第二线防御阵地;在福山港、常熟、莫城镇、湘城镇以及铁路以南太湖以东的车坊镇、同里镇、北泽镇,建立了第三道防御线。

    其中廖磊的第21集团军,指挥5个师防守长江南岸的浒浦镇、梅李镇、珍门之正面。

    罗卓英的第15集团军,指挥11个师防守支塘、周墅附近一线。

    香翰屏的第9集团军,指挥7个师防守昆山京沪铁路当面及两侧之阵地。

    上官云相的第19集团军,指挥6个师防守昆山西南的角直镇至吴江县的平望镇一线正面地区。

    而在太湖南岸防守的张发奎之右翼作战军,防守着南浔镇向南经乌镇、石门、崇福、长安镇至钱塘江北岸的马枚港一线以西地区。

    由于敌柳川平助的第10军攻向嘉善、嘉兴、平望镇,张发奎的部队因退向杭州地区的道路被封锁,而改向苏州方向退却,致使太湖南岸一带兵力薄弱。

    为此,国政府于11月11日,急调由广西已开抵徐州并准备北上去山东省泰安的周祖晃第7军,由津浦路车运至南京,然后以百余辆卡车,从南京直接送至太湖南岸的吴兴地区。

    其余仍由火车运抵常州,再步行至吴兴一带。

    同时令由四川经长江水运已到达芜湖地区的刘湘之第23集团军的两个军,守备长兴以西至南京公路的沿线地区,阻敌前进。

    但是日军紧随其后追击而来,国军经在太湖南、北两岸与敌军激战数天之后,太湖北岸的部队被迫于11月19日后撤。

    而太湖南岸的第7军部队独木难支,相继后撤到吴兴至芜湖公路以南的广德和孝丰。

    吴兴、泗安和广德的正面,则由刚从四川开来的刘湘第23集团军所属的唐式遵第24军团、潘文华的第25军团防守,以接替伤亡很大的广西第七军的170师和172师。

    国军在上海地区作战历时88天,给敌人以很大的杀伤。迫使日军向上海增兵4次,最后采用战役上的迂回,南从杭州湾的金山卫,北从长江的白茆口登陆,与其正面配合攻向守军的后方面占领了上海。

    但是国军在上海的作战,因装备处于劣势,在进行阵地固守时,伤亡亦大。

    后期到达上海地区的广西第21集团军,原为第7、第48两个军共有5个师、10个旅、20个团,吴兴作战结束后,部队已伤亡一半。

    在到达孝丰一带休整时,几乎全部部队被迫取消了旅部,以尚剩约10个团的兵力维持原来5个师的番号。

    其它各集团军、各军、各师伤亡也很大,多以各省的保安部队作了多次补充。

    据李德明所说,前线虽然部队不少,但是军心已经乱了,想要固守住南京东部的这些国防工事,难度非常的大。

    更重要的是,南京城里的那些大佬们都忙着往后方的武汉、重庆、成都等地转运自己的家眷物资,根本就没有几个人在考虑南京城要不要守,又该怎么守这个问题。

    可以说上海大溃败引发的连锁反应还在持续,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前线战士们的士气,并最终反应在接下来的战斗中。

    总而言之,李德明并不看好眼下的几道防线!

    说实话,在了解到前线的情况之后,马铮整个人的感觉都不好了。

    他可是知道这些国防工事对于南京保卫战的重要性,一旦这里无法守住的话,南京城就完了。

    历史上日军就是轻松突破了吴福线,然后轻而易举的兵临城下,最终占领了千年古城南京,然后在南京城犯下了那等不可饶恕的罪行。

    对于日本人而言,那不过是毫不在意的犯了一次错误而已,直到现在他们都不承认这事儿,还拒不道歉,但是对于全体中国民众而言,却是无法忘却的苦难和屈辱。

    马铮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他试图改变这样的情况。

    但是从现在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可能性微乎其微。

    历史的惯性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令他这个穿越者也感到无力!

    但马铮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华中的战局他鞭长莫及,但是华北的战局他是可以改变的,并可以通过华北的战局来影响全国。

    所以,这次马铮决定不但要打,而且还要狠狠地打!

    作为一个过来人,马铮很清楚日本人的尿性,讲道理摆事实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卵用,必须将他们打疼了,这些家伙才会知道收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日本之所以敢发动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野心,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犯错的成本很低,收益却是惊人的。

    从清朝晚期以来,日本便开始膨胀起来,他们觉得中国是国大而不强,人多而不壮。

    因此他们才敢一次又一次地以小犯大、多次侵犯中国。

    甲午战争后,日本的野心极度膨胀,利用中国军阀混战的机会,再次侵略中国。

    他们先侵犯东北,再侵犯华北,最终发动了这场全面侵华战争。

    日军的侵略脚步是跟随着国民政府的退让前进的,可以说国民政府退一步他们就进一步,最终成就了眼下的乱局。

    可以说,是国民政府的懦弱鼓励了日本人的野心。

    当年东三省沦陷,外敌入侵空前严重。面对骤然降临的抗击外敌入侵任务,南京方面依然坚持并强调“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国民党四全大会期间,蒋再三表白抵御外侮,“先要国家统一,力量集中”,。

    同时又指出:“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能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今日之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之统一。”

    硬是事变发生前,蒋致电少帅:“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

    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的命令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正是由于民国政府的忙于剿共,不准抗日,纵容了日本更大的野心,使日本轻易得到东北三省之后,进而挑起了对华北、华中和华东的侵略。

    眼下的情况同样如此,尽管双方已经杀的血流成河了,但是国民政府方面却依旧畏畏缩缩,迟迟不敢对日宣战。

    南京方面一直期望通过外国调停,来结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战,如果按这个宣战日算起,中国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由此可见民国懦弱到什么地步。

    通过对历史上中日战争的梳理,特别是对近代两次日本侵华战争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日本虽小,却敢于发动战争。

    日本敢于冒险抢夺,敢于挑起战争,敢于以小搏大,敢于以蛇吞象,也确实尝到了对华战争的甜头。

    甲午战争胜利的这种心理优势,日本人一直保持到现在。

    中国虽大,并非无懈可击。

    中国表面上地域广、人口多,但是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发现了中国的不堪一击,通过侵占东北发现了中国的不敢抵抗,通过全面侵华发现了中国的不能团结。

    不堪一击是实力不够,不敢抵抗是心理不坚强,不能团结是民族劣根性。

    所以想要改变战局就必须要让日本人见识到中国力量,就要将他们打疼。

    因此在面对日军此次围攻,马铮的想法远比周生、吕力、王铁汉等人要复杂得多。

    其他人或许只是想打退敌人的进攻,如果能取得一些战果那就更好了。

    但是马铮却不一样,他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胜利,而是酣畅淋漓的大捷。

    还是那句话,要么潜伏不动,要么石破天惊!

    也正因为如此,马铮现在并不想动用第88军的主力,他有预感,这支部队接下来会有大用处。

    喜欢抗日之超级战神请大家收藏:抗日之超级战神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