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全中国人民奋起抗战,中华民族的历史进入了异常艰苦卓绝的阶段。数百万在老百姓面前威风八面的国民党军队抵挡不住日本鬼子的攻势,一溃千里。无论如何,这是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事件,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保定被日军攻陷的消息传出来后,表叔在马货郎的指引下找到了表兄,成为一个游击队员。
马货郎名叫马英杰,是中国共产党定县西城区高官,负责领导郝白土等村庄的抗日工作,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也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八路军在定县建立军分区后,游击队把表叔推荐给八路军。在训练中,表叔在远处的地上插一根树枝,把四个手榴弹捆成一束,捆了五束,一口气接连投出去,都落在树枝附近,其速度之快、距离之远和准确性无人能及,引得众人齐声喝彩。
第一次战斗,两个战友拎着一筐集束手榴弹,和表叔组成一个战斗小组,表叔负责投掷。日本指挥官举着望远镜,还没看见八路军长什么样,就在一连串的爆炸中“玉碎”了,跟他一起去的还有下级军官和重机枪手,刚开战日军就溃败。
第二次战斗,日军军官隐蔽得很好,但大捆手榴弹接连扔进他躲藏的地方。
第三次战斗,日军已把他作为重点目标,几个战友先后用身体保护他,替他挡住了子弹。他打击的目标还是指挥官和重火力点,打击很有效。
第四次战斗,他被机关枪子弹击中,英勇牺牲。他的胸部和腹部被打烂了,遗体无法移动。一个乡亲拿来一床棉被,安葬了表叔。表叔参军的时间不到半年。
和千千万万的英雄一样,表叔没有留下姓名。
1937年9月28日,日军占领定县城。国军逃之夭夭。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游击队积极开展运动战和游击战,把日军占领区变成敌后战场。
日本鬼子强迫民众修建炮楼,郝白土村被建在周边村庄的8个炮楼包围在中间。
郝白土当时有127户人家,5余人。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南方距定县火车站2公里,是晋察冀边区连通定县的主要通道,也是日军进入唐县山区的必经之路。日本鬼子把它包围在炮楼群中,想确保它成为模范治安区,实际上它在抗战初期就成为抗日堡垒村。从抗战起,直到新中国成立,全村有数十个青壮年投身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人没能返回故土。新中国成立后,16人被政府确认为革命烈士。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这样介绍:
郝白土,集镇名。在河北省定州市区西北部。人口12。属西城区街道办事处。此地多白土,冠姓氏得名。产小麦、玉米、谷子。有建筑、运输业。为民兵英雄郝庆山故里。
郝庆山(1917-1983是全国民兵英雄。他的手枪和长衫、墨镜分别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展出,向后人诉说着他的传奇。
他听说日本鬼子进了县城,很快找到党组织,要坚决跟着共产党打鬼子。党组织派他沿铁路线撒传单,号召民众同仇敌忾,奋起抗日。
他悄悄上了一辆货车,把五颜六色的传单抛向天空,看它们像彩旗一样翻飞,高兴极了。就在他撒完最后一把传单时,他面前突然出现一个鬼子,刺刀顶着他的鼻子尖。他没练过功夫,打算转身跳车,却被另一个鬼子从后边拦腰抱住,一个抱摔,把他摔倒在煤堆上。
鬼子审问他,他听不懂,鬼子狠狠打他,他拼命喊叫,很快就昏过去了。鬼子正奇怪他怎么这么不经打,他一翻身就跳车了。虽然没练过功夫,但他身手十分敏捷,就地一滚,爬起来就跑。鬼子又奇怪他怎么变得这么快,忘了开枪。
吃亏就在于自己手里没有枪,他向党组织要求打鬼子,党组织建立郝白土游击队,郝庆山任队长。不久后,又成立民兵连,他任连长。
他用党组织给的经费到城里买了汉奸特务穿的衣服,戴上吓人的墨镜,带几个人,到伪军驻守的炮楼里抢了枪,游击队就有了武器。
他是个胆子特别大脑子特别灵的人。军分区领导需要电话机,他在大白天到由一个伪军把守的岗楼去要,说有急用,很不耐烦地催促动作快点。伪军忙不迭地拆下电话机,没敢问他是何方神圣。
军分区还需要电话线,兵工厂需要钢铁,他就带人割电线,扒铁轨,随要随到。军分区领导说,以后缺什么就找郝庆山,他来得快。
郝庆山外号“老妖怪”,这是他从小就有的。他杀敌锄奸,来无影去无踪,渐渐地这个外号变成是日本鬼子给他起的,还说他有高来高去的功夫,能随意取人的项上人头。鬼子汉奸越传越怕。他经常出入县城,有时是农民,有时是商人,有时是特务,每次都出示良民证或能证明身份的证件,鬼子和汉奸都相信是真的。
他接受了炸火车头的任务,打扮成火车司机,拎着两只当地的名吃烧鸡上班,把烧鸡递给盘问他的鬼子。鬼子听不懂中国话,但知道火车司机的模样,更能认出定县烧鸡,笑呵呵地让他进了车站,天黑后他就把火车头炸了。
郝白土被炮楼包围后,郝庆山和伙伴们有了一个奇思妙想:鬼子建炮楼,我也建炮楼。为了和鬼子的炮楼相区别,我们的叫炮台,比鬼子的炮楼要好得多。他向党组织汇报,党组织认为可行,发动各村支持。很快,22个村庄送来材料,一个别出心裁的大炮台和十几个小炮台围绕着村子建起来,公然和鬼子的炮楼群对峙。炮台的射击孔都在暗处,里面有地雷和吊雷,各炮台与地道相通,鬼子无可奈何。
这是抗日战争中人民群众的一个创造。
1947年,国民党军队的一个营进犯郝白土。营长不把土炮台放在眼里,下令进攻,死伤多人后逃走,民兵没有伤亡。。
郝庆山遇到过一次危险,侥幸死里逃生。
一次,鬼子得到他在郝白土的情报,发动突袭。他和我四爷一起进了地道。鬼子发现了地道口,认准里面有人,不停地挖。一直挖到接近黄昏仍不停,眼看就挖到头了。地道的另一个出口在庄稼地里,头顶上有鬼子兵。郝庆山拿出一颗随时留给自己用的手榴弹,笑一笑,我四爷向他靠近,手榴弹在他们的胸部中间。
已经看见挖地道的人的腿脚和铁锹,郝庆山拧开手榴弹的盖子,日本鬼子忽然大声怪叫,像被打了一样急急地跑了,后来知道是他们的老窝出了事。
1944年,晋察冀边区授予郝庆山“民兵战斗英雄”称号,聂荣臻司令员奖励给他一把手枪。
195年,郝庆山出席全国民兵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接见。
和许多英雄模范一样,郝庆山是千百万燕赵儿女的优秀代表。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河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涌现出无数的无名英雄。郝白土人,郝家的人,我的先辈,以英勇赴死的决心投身其中。
郝白土是党组织最早建立的抗日堡垒村,党组织领导郝白土村民进行的抗日斗争是真正的经典之作。
“五一大扫荡”期间,日本鬼子在抗日根据地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党组织的工作做得极其严密,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民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采用“坚壁清野”的对策,能带走的东西全带走,带不走的深埋地下,鬼子进村后没找到一粒粮食,没见到一件有用的东西,只有一把火烧了村子泄愤。党组织事先已准备好建房子的材料,鬼子走后立刻搭建简单的棚屋,村民恢复生活和生产,带走的家畜和家禽各回各的家,一切井然有序。
村口有一棵大杨树,树顶有人监视县城方向。只要鬼子一出动,村民立即转移。村北有近百个地窨子,全村人静静地躲在里边,很安全。村里没有汉奸,附近村庄也没有汉奸,鬼子完全不了解这里的任何情况。
村里唯一的地主也是自己人,他把大量财产捐给党组织。他的儿子在日本留学,他不让儿子回国,新中国成立后才让他回来,儿子回来后不久就到北京的大学教书,他因自己的正确选择得享天年。
鬼子第一次扫荡郝白土是在6月。正是一天中最热的中午,进村后发现几口井,里边满是头发、粪便、猪屎和死耗子。中队长正要下令烧房子然后回县城,部下报告找到一口没有藏好的井,是刁民留给自己用的。中队长一阵牛饮,然后是他的马饮,然后是官兵,等得不耐烦的鬼子急得直叫唤。忽然,喝过水的鬼子和马都倒地打滚儿,很快就都死了死了的,他们就不急了。
这口给鬼子用的井是我奶奶的杰作——我奶奶家是抗日堡垒户。接受任务后,她到各家搜集“信子”也就是砒霜,全部倒进这口井里,然后做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发现的样子,鬼子就不怀疑。
鬼子烧了房子,抬走鬼子尸体,把死马留给乡亲们,臭气熏天。
第二次扫荡,鬼子自己带水,不够喝,烧了房子就走。
鬼子共来扫荡三次,不见成效,就不来了。
大扫荡后,日本鬼子无力再发动攻势,抗战形势渐渐好转。秋天,党组织派人运来各种材料,全村的房屋焕然一新。
我奶奶召集全村的妇女开会,提议每人给自己准备一件自杀的利器,一旦遭遇鬼子就自杀,自杀之前先杀死自己未成年的女儿。此事不告诉家里的男人。
提议被一致通过。我奶奶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大剪子,磨得飞快。我姑姑当时6岁,紧紧拉着母亲的手。
我爷爷的日子比别人都好过。他是炊事班的主力,做饭又快又好。无论游击队游击到哪里,他总是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做好饭,从未让大家挨饿。即使在大扫荡期间,他也知道在哪里能买到粮食,游击队从未断粮,这绝非易事。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参加游击队的第二年就入了党,是村里最早的共产党员。
他老人家小时候收不上来账,成年后种不好地,但独具慧眼,善于开发自己的潜能,走过成功的一生,确是难能可贵。
大扫荡初期,在一段时间里,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党组织和八路军、游击队之间完全失去联系。各个村庄外都有日军的岗哨,村民每天限时出入,出村时要脱光衣服检查,这使互通消息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
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一个1岁的男孩挺身而出,担当起联络员的重任。他就是我奶奶的三儿子——我三叔。
夏天的一个傍晚,郝庆山带着一个外乡人来到我奶奶家。外乡人看上去像个教书先生,郝庆山介绍说他是个重要的领导人。他们带来一根小扁担和两个小筐,对我奶奶说,有一封非常重要的信明天必须送出去。鬼子看得太紧,我们想来想去,想让你的三小子送出去,你看行不?
行,我去叫他来。
教书先生拿出一个深黄色的油纸信封,上面紧紧粘着三根鸡毛。
一根鸡毛表示紧急,两根鸡毛表示特急,三根鸡毛表示十万火急。
教书先生拿起一个小筐,他干起活儿来与刚才的斯文判若两人。他拿出几根细细的枝条,用枝条把鸡毛信紧紧别在筐的内壁上,使信和筐连成一体,动作很专业。他和郝庆山相视而笑,表示很满意。
这就行了?母子俩齐声叫道。
老妖怪笑了:要是这就行了,不用你三小子,我送出去。还差一样东西,现在正在村里找。虽然这东西人人都有,但是要找到合适的不容易。来!小子,我告诉你怎么干。说完方法,又说,万一被鬼子看见了,你就说是老妖怪来你家让你干的。
夜里,人人都有的东西送来了。
上午,出村下地干活儿的男人们在村北口排队,大约有四五十人。
两个鬼子负责检查,旁边有一个翻译。被检查的人要独自往前走几十步,单独被查。他脱下短衫,再褪下裤子,暴露下体。虽然什么都藏不住,但气氛很紧张。
1岁男孩一把脱下大裤衩,又立即拉起来,动作极其夸张,像是表演,鬼子哈哈大笑。
两个小筐里装满新土。一个鬼子把刺刀刺进土里,搅了几下后拔出刺刀,脸色大变——刺刀上沾满了鲜黄色的新鲜的人粪,一股臭味直扑他的鼻孔。
鬼子怪叫,飞起一脚踢向男孩的屁股。男孩早有准备,及时避开,担起小筐就跑,身后传来笑声。
可以想见,即使鬼子让倒出稀屎,也看不到鸡毛信。这是怎样的大智慧!
郝白土有老妖怪,老妖怪带领着一群厉害的民兵,鬼子和汉奸因此谨慎对待,但难免有疏忽的时候。
这天,快到吃晚饭时,一声枪响打破田野的寂静,鬼子就知道出事了,因为他们的通信兵该回来了。果然不出所料,通信兵的尸体和摩托车躺在田间小道上,公文包、枪、子弹、手表和军装都没了,像是遭到抢劫。几个农民就在不远处抽烟袋。他们说先是听到枪响,然后太君倒地,然后从玉米地里跑出来几个拿枪的人,拿了他的东西跑了。
看着齐腰高的玉米地,鬼子将信将疑,却又没有理由怀疑这几个人——他们都是这个村的人,有良民证。
玉米长到一人多高时,一个小队长带着翻译从炮楼出来,去邻村找便宜。刚出来不久,站岗的鬼子听到两声枪响,大队人马立即出动,看见两个死人,没找到他们的枪。两个本村的人抽着烟袋,说的和上次那几个人说的一样,都是八路军的人干的。鬼子哪能想到,杀鬼子的枪和鬼子、汉奸的枪就在他们不远处的脚下,杀手就在眼前抽烟。
民兵事前把枪放进坑里,打死他们后把枪和其他东西迅速掩埋,地表上洒满老土,不留一丝痕迹,心平气和地等鬼子来盘问。
从这以后,零星的鬼子不敢再溜出来。
在奇连屯,有个3多岁的人又瘦又矮,比他的妻子矮大半个头,夫妻俩走在一起就引人发笑。平时难得说句话,没人关注他。
但鬼子很关注他,画了他的影图形挂在县城大门上,因为他是奇连屯游击队长。他在县城里,在田间,在有的人家中杀了很多鬼子和汉奸,悬赏大洋从五百提高到一千,影图形一直挂到1945年。
解放后他回家当农民。很多年以后,我问他:姨爷爷你到底杀了多少个鬼子和汉奸?
他笑笑,说:那时候打完了就赶紧跑,哪有心思记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