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表叔来给地主帮工。他和其他雇工一样,干活儿,吃饭,领工钱,不肯露出功夫。地主给大家改善生活,隔三差五加上两屉窝头,大家都很谦让,先吃白薯面饼子。表叔吃得快,别人没有察觉,等到吃完饼子吃窝头时,他已经“吃饱”了。
收完玉米,挖白薯时已是霜降时节。秋收结束,大部分雇工回家,表叔和两个本村的乡亲留下晾白薯干。地主家的白薯干用来卖钱。
白薯洗净,用铡刀切片——穷人家用菜刀,放在屋顶上晾晒,等到干透了碾成面,就是白薯面。这一带的房子都是平顶,就是为了在房顶上晾粮食。
白薯放在地窖里,可以保存到过年,这是这段时间里唯一的主食。一年中其他时间吃白薯面掺干白薯叶或野菜,这就是穷人赖以活命的食物。
从明朝白薯被引进中国,到公元1949年,河北、河南以及更多的北方地区,劳苦大众吃不饱这样的东西。联想到中国更广大的地方,可以认为,这就是中国历史在1949年发生巨变的根本原因。
这也是五千年文明的真实写照。
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这年的冬天很冷。已经是腊月,风雪交加的一夜过去,天还没亮,村西边那个小院的门开了,一个8岁的男孩走出来。
家里没有烧的,他得早早去捡树枝。昨夜风大,掉下来的树枝比平时多;地上有雪,很容易看见,今天出来的人不会少,所以必须早起。
早起的另一个原因是上午要去私塾念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就是当家。
冬天是穷人的灾难季节,不仅缺吃少穿,还没柴烧。平原上树少,庄稼秸秆是主要燃料。穷人只能种白薯,白薯秧不禁烧,而且嫩的还要当菜吃,冬天的做饭和取暖是非常大的难题。
男孩一直向村北走。村北有一条很小的河,河北有小树林,那里的树枝少不了。
雪已经停了,风变小了,地上白茫茫一片。男孩向后看去,雪地上留下一长串脚印,很有趣。想到今天还得背书,他加快了脚步。
他突然停下,因为对面远远地出现了一个黑影。那是一个人,他正小跑着向自己跑来。男孩掉头就跑。这时候哪有好人从北边来?如果不是坏人,就一定是鬼。这时,那个人或鬼发出声音,不大,但很恐怖:别跑,快站下,我和你说个话。
男孩的头发竖了起来,脚下生风,越跑越快,边跑边回头,一头撞在一个人身上,被来人抱住。
男孩大叫一声,登时崩溃。
是表叔。表叔说,没事,你怕什么?就是个赶夜路的。
你,你怎么来了?男孩大喘气。
我来帮你捡柴火。
这时天微微亮了,可以看清来人是个中年汉子。
他向男孩笑笑,然后对表叔说,兄弟,求你帮我个忙,没有你我怕过不去今天了。我那车陷进河里了。
咱去看看。
一辆满载的马车陷进河里,拉车的是一匹大白马,正焦急地低吼着,它知道自己身处险境。看见来了救援,它仰头发出一声长啸,四蹄刨地,很兴奋。
小河在秋天已干涸,河上一层薄冰,冰下边是冻土,如果车不是太重是可以过去的。车刚下河,左后轮就陷进坭坑里,车身倾斜。如果不尽快施救,车会翻,马会死。
你这一车碗分量不小,一轴是多少个?表叔问。一轴就是一捆。
碗的外面包着草,用草绳捆着。
24个,是一水的豆青碗。都怪我贪心,装多了。兄弟,全靠你帮忙了。
行。表叔说。他看着马车,没有动。他在作评估,汉子却误会了。
兄弟,你知道我不会扯瞎话。这车是东家的,马也是东家的,我赔不起。我身上只有几个买馍钱,拿不出手,没钱给你。这车碗我赔得起,劳烦你多叫些兄弟们来——怎么着也得1来个壮小伙子,你们拿去分了。这时候找人,真是难为你了。你帮我的忙就是救了我全家的命。我再没别的了,给你磕个头,说着就拜了下去。
他被一只有力的手托住。老哥快别这样。不用急,好办。
表叔下到河里,查看马车下陷的部位。汉子干着急,又不好说话。他心想这有什么好看的,再不去叫人一切都完了。
表叔开始脱鞋,脱裤子。
汉子大惊失色:你你这是要干什么?他心想今天全完了,要出人命,这小子为了这车豆青碗疯了。
两个人这时才发现,表叔穿的是单衣单裤。
你怎么不穿棉裤?表侄惊问道。
我没有棉裤。他脱掉鞋,脱了外裤,又脱了里面的单裤,单裤里面没有内裤,光着下身下了河。
不行不行!汉子边喊便追上去,拉住马缰。
白马认为这援军行,一声长嘶,四蹄蹬地,意思是说我做好了准备,咱们一起拼了!
表叔下蹲,右肩扛车,用力,两腿立刻陷进泥里。大车左后轮高起来一点,但不够高,表叔的身体往下陷。表叔双手将车举起,说:走!车轮从泥里拔出来,大车的车身变成了平的。
白马大叫一声,奋力向前。汉子这时才醒过神来,大喊着驾!驾!表叔举着车,腰以下部位在泥里向前蹚,很快就上了岸。
天已经亮了。
汉子大喜过望,急忙解绳子卸碗。他说兄弟你是哪路神仙,你吓得我魂都没了,你的功夫了不得!
表侄想起自己的重任,急忙去拾柴。
表叔拿了5轴碗,,说就是这么多。汉子哪里肯依,最终表叔收下1轴豆青碗。
他给表兄送来两轴。
家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碗,一家人都很高兴。
48个清一色的豆青碗从天而降,引来乡亲们都来参观。他们拿着碗端详一番,爱不释手,就不再放下,说我也用用这好碗,就拿走了。你一个,他一个,当天就少了3多个。不久后,最后的一个也被拿走了。
我祖父和祖母不仅不生气,反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