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如何理解?懦弱的性格屈服于命运,坚强的性格驾驭命运。意志、勇气和智慧是坚强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悄悄出走到回家,半年时间里,她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她和朝夕相处的姐姐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没有利益和权力的争夺,有的只是无私的互帮互助,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可宝贵的关系。
她和她的顶头上司建立起友谊,这使她有了受用一生的自信心。
在李总管的办公室里,她哭着和李姨告别。
在宿舍里,她把手里的针线活儿全部完成。
回家的那天,她和大家一起走到烟厂门口,走出队伍,在初冬的寒风里和姐姐们洒泪告别。
沈阳距后于房约6里地。哥哥轻松地赶着马车,说咱家的豆腐坊生意想不到的好,县城里的人也来买,还约好下次买的日子。他尽量调整语调,还是没能掩饰住得意。
好啊,你发大财了,小妹说。
扛活的都走了,柳家大小子明年兴许不来了。
离家越来越近,她心里越来越慌乱。她想念父母,但见面时说什么呢?
爸和妈是不是恨我?她问。
恨你?想你还想不过来呢,你的担心多余。
我嫂子好吗?
嫂子?你说的是那个妖精吗?她什么时候成了你嫂子了?
嫂子婚后不久就辛苦劳作,姑嫂关系慢慢变好了。
父母和嫂子在院子里迎接她,颇具仪式感。她低着头,搓手,不知说什么好。
父亲笑呵呵地说:小祖宗,你回来啦?
一句话引起全家人的笑声,一场风波结束了。
唐二叔从小女儿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独立的精神,陷入困境时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开创新生活的能力,这些都是优秀品质的集中表现。
唐二叔的老闺女名声大了,不少有钱人托媒人登门求婚。他们认为娶这样有胆有识的姑娘能旺夫,求之不得。唐二叔信守承诺,让小女儿自己做主,小女儿的一句话难倒了所有人。
她说,我得看看这个人才行。
她对父亲说,媒婆能把有钱人家的虱子说成双眼皮儿,我不信她们。我的条件不高,只要这个人年岁相当,没有毛病就行。
这个想法很有道理,却是超越时代的。
父亲苦笑:这行么?有这样的事么?
哪有这样的事!媒婆说,女的挑男的,还要当着面挑拣,反了天了!
那就算了,我又不急。
光阴荏苒,1944年的春天到了。
唐家豆腐坊的豆腐香飘四季,香飘百里。东北大豆的品质加上师傅的手段再加上没有同业竞争,老唐家豆腐坊出名了。有钱人吃了还要吃,穷人家有了大事买不起肉买得起豆腐,即使借点钱也容易还,豆腐坊大赚。
连年风调雨顺带来丰收,唐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然而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唐二叔的老闺女成了罕见的老姑娘,再也没有媒婆上门来。唐二叔信守承诺,心里干着急,又说不出口。
按周岁算,老姑娘的年龄刚过15岁。按媒婆的说法,唐二叔家的老姑娘十八了,奔十九去了。
家大业大,唐家院要扩建。盖新房,修旧屋,还有牛棚马圈,大车农具,要大兴土木,唐二叔托人找好的木匠和瓦匠。因为需要的人多,零星的工匠不好凑齐,就到沈阳去找,找来一支1人组成的施工队,1个人都是关里人。
他们中的八人是木匠,8年前在河北定县组队闯关东,在沈阳落脚,干出了名堂。两个瓦匠是保定人,在沈阳加入,组成一支有实力的专业队。
6月底,新家初具规模,唐二叔心中欢喜。他第一次和关里人打交道,对他们的言行举止由衷地赞赏。他们技术水平很高,干活时不苟言笑,一个多月来没有听到一句粗话,彼此未发生过任何矛盾。
乡亲们同样对这些关里人大加赞赏。谁家有了事来和唐二叔说,就有一两人去他家帮忙,修农具,磨刀,都是小活,做得又快又好,不收费。男人说,这辈子没用过这么快的刀!女人说,没见过这么快的剪子!
这天下午,唐二叔和带头老大唠嗑。带头老大姓言,4岁上下,为人持重,有城府,在他的队伍中有极高的威信。
活儿做到最好,钱不多要,唐二叔十分赞赏。唠到晚饭时分,唐二叔摆上火锅。
言老大推辞,说东家这我不敢当。我是做活的……
唐二叔作色道,什么东家做活的,我当你是个兄弟。你要是看不起我,你就直说!
严老大笑了:哪有这话,我听东家的就是。
喝着酒,两人越聊越投机。严老大说,东家,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你说。
我看你那老闺女,人很好,有人家了么?
唐二叔长叹一声:提不得,然后就把老闺女的故事讲了一遍,说嫁不出去了。
严老大说,你老闺女有这般见识,打着灯笼也难找,不得了。我想给她做个媒,你看行不?
是怎么样个人?你先跟我说说,我去问她。嗐,让你笑话了。
你看我们那个小伙儿怎么样?
我看行!我去说!
唐二叔对小女儿说,第一天我就看上他了。这么着,明天我叫他在门口说话,你在屋里看看他,行不行你说了算。
第二天晚上,父母一起征求小女儿的意见。小女儿低着头,不说话。
行就点头,不行就摇头,点头还是摇头?唐二叔说。
小女儿没有点头,也没摇头,红着脸跑了。